美的再创造—《落花生》英译本赏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0
/ 2

美的再创造—《落花生》英译本赏析

郑爽 黄皖豫

郑州财经学院 450000

摘要: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一同构成了文学的四大体裁,对散文的英译是我国文学翻译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张培基对《落花生》英文译本入手,从语言与情感两个方面,通过具体的例证赏析了译本的语言风格与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散文翻译,对散文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落花生》 英译 散文

一、引言

《落花生》这篇散文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较为真实地记录了许地山小时候所接受的家教,文章布局详略得当。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因此其一再的被译成英文或被编入翻译教材。例如《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收录的张培基的译文;《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中收录的刘士聪的译文;《汉英比较翻译教程》中收录的魏志成的译文等,都是这篇散文英译文中佼佼者。而且,还有许多学者以其英译文从各方面研究或探讨散文翻译的问题。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有从语言学视角出发,探讨语义衔接或句法关系的转换问题;有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研究散文英译中的审美选择与美质转化等等。散文英译是对美的再创造,冯庆华认为,翻译时如能对原作的风格细腻刻画,浓淡得宜并画龙点睛,则全篇皆活,情随文生。(冯庆华,169)本文从语言和情感两个方面,赏析张培基的英译文,试图深入研究与领悟散文英译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原文语言与情感,从对比赏析中再次体验散文的美,领悟散文翻译的技巧方法,感悟散文翻译对散文“真、情、美”的再创造。

二、凝练准确—语言的优美

真正的散文,都必须充分表现作家自己的个性、感情、思想和精神。(方遒,88)这句话体现在文字表达上即“不假雕饰、不施铅华、全凭本色的真实和直接。”(胡显耀、李力,172)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许地山先生的语言清新自然,简洁凝练。张培基根据英语的语法特点增加了一些相应的关联词,或者有些句子因为英语的表达习惯调整了语序,使译文读起来流畅、自然,同时又尽量保持与原文的字句及语言风格的对等。下面我们用具体的例子来分析译者对散文翻译时对散文的优美凝练语言的把握。

例1.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园罢。”

译:Mother said, “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waste. Since you all like to eat peanuts so much, why not have them planted here. ”

原文的这句话,口语色彩很强,文字浅显易懂。译文照顾到了英语语言习惯,it是形式主语,后指“let it lie waste”, “lie waste”很形象的表现出了荒芜着的状态。而采用it is a pity to do sth 的句型,使译文很地道。而“就辟来做花园罢”这一句的翻译,译者认为它是表达建议的句子,他对这一句的处理不仅非常吻合英语口语中表达建议的句子,也非常适合原文的上下文语境,而被动句型的使用使原文中母亲和蔼可亲,征求子女意见的形象跃然纸上。符合原文风格,朴实无华,通俗易懂。

例2. 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

译:Mother said, “How about giving a party this evening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and invite your Daddy to have a taste of our newly-harvested peanuts?”

我们可以看到这句原文的特点,首先是地道的口语,其次是母亲的问句形象的体现了母亲的温婉亲切。译文的句式使用了“how about”符合原文的表达,流畅自然,感情抒发也很到位。若失去这个询问,译入语读者对母亲的形象理解便会受阻。因此,散文翻译中,用词也当准确,方能体现出原文的感情和人物特色。

三、古朴素净、含意深远—情感的韵味

叙事型散文不如抒情型散文的情感传达那么明显,但是叙述型散文把情和理不着痕迹的寓于一言一语的描述之中,朱自清曾说“虽只一言一动之微,却包含蕴着全个的个性,最要紧的,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朱自清文集·二)《落花生》这篇散文为叙事型散文,用词并不华丽,却通过朴实的语言,告诉读者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贪图外表华美一己名利。

散文英译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对散文情感美的传达。因为情感的美不是真真切切可以触摸到的东西,他要透过词句彰显。文学翻译家矛盾认为:“第一,要翻译一部作品,必须明了作者的思想;还不够,更须真能领会到原作艺术上的美妙;还不够,更需自己走入原作中,和书中人物一同哭一同笑”。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领悟原作的情感至关重要。下面我们透过具体的例子来看看译者对原文情感的把握。

例3.我们几姐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译:That exhilarated us children and our servant girls as well, and soon we started buying seeds, ploughing the land and watering the plants. We gathered in a good harvest just after a couple of months!

这篇散文的整体基调一直都是平稳沉缓的,而这一句却是文中些许的“高潮”,这一句话动态盎然,喜悦之情也生动传神。张译把原文分译两句,用代词that替代母亲所说的话,使语篇衔接自然。而exhilarated一词为点睛之笔,将“我们”对这一提议的欢喜活灵活现的表达了出来。start之后的几个动词ing形式,突出表现出“我们”的忙碌景象。good 和just after以及句末的感叹号将原文中的“居然”一次的意外之情突显,让文字跟着感情走,情到文到,感染力强。

结语

散文,常被称作美文。而汉语散文英译便是美的再创造。《落花生》这篇散文语言平实自然,简洁凝练,抒发真实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本篇论文从语言与情感方面对比赏析了张培基、刘士聪与魏志成的三个译本。三位译者都是翻译界的大师,他们对散文文体的把握和表达各有自己的特色。通过细致的赏析,本文作者深刻感受到冯庆华先生所说“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件微小的艺术品,对他的翻译也是一项艺术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复制,译者需以创作的心情对其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其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重塑其意境与神韵,而所谓神韵即贵在译出洋溢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冯庆华,169-170)对散文的英译,通过语言的互译,达到语言形式与诗情上的统一与调整来艺术地传译与再创造原作之美。本篇通过赏析,探讨了在散文翻译英译时,在语言风格与情感方面如何可以更好地传达散文的美感,以便更好地指导散文的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张保红.美的感悟、传译与创造—以刘士聪《落花生》英译文为例谈散文翻译[J].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

个人简介:郑爽,1988.08河南省郑州市人,硕士,讲师,翻译。

黄皖豫,1997.01河南省永城人,硕士,助教,英美文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