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流派在跟师继承中的意义

/ 2

浅谈中医流派在跟师继承中的意义

肖姝雲 1 岑怡 2

  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上海 200071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235

【摘要】从中医流派的产生、发展规律、学术思想出发,阐述流派的形成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继承和创新流派学术思想是跟师继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丰富了大学人才培养的模式,对于中医药的薪火相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流派,跟师,传承

Exploration of Academic schools and Apprentice inherita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O Shu-yun1,CEN Yi2

1.Shangha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071

2. Wusong Branch of Zhongshan,Hospital,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940

Abstract:Summarizing and reflection academic schools’generation,

development,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we should find academic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important from of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it enriches the talent training channels of college models.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ademic schools,talent training,Exploration

笔者有幸作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林水淼教授学习,并参加了《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与发展》和中医经典理论集中学习,不仅有助于了解本专业相关流派的发展历史、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也感受到外、妇、儿、针、推、伤专业的博大精深、学术渊源,更拓宽了在临床诊治和学术思考的广度与深度。逐步认识到中医流派形成的根源,以及中医流派传承对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正是由于医学学派具有教育和研究功能,因此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随着一个又一个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一批又一批的医学人才也被培养了出来,这对我们目前进行的跟师学习和如何发展中医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1】

中医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随时代前进而发展的,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在继承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力纠时弊,大胆创新的结果。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有其一定的发展脉络。

  1. 医疗实践是学术流派产生的土壤

在中医流派产生的过程中,当时的地域文化、疾病流行、医疗环境都会对医疗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学派。

例如李东垣生活在金末元初,中原战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饥饿和疾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贫苦、劳役、饮食不节造成脾胃病频发。他观察总结劳役过度、饮食失节、情志所伤,是造成脾胃疾病的三大原因。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以及长期临床实践的观察与积累,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学术思想和“阴火”理论,治疗主张补益脾胃、升发阳气、潜降阴火,被后世尊称为“补土派”。

朱丹溪虽尊崇刘完素的火热论,是刘完素的三传弟子,但他并没有停留在对外感热病的探讨上,而是深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即对内伤火热病的研究。以他的著名观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例,他认为人之情欲常因外在因索的引诱,容易妄动,导致相火炽盛而发生各种阴虚病变,由于阴气耗散,则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这种发热并非实热,乃是虚热,由此丹溪创立了滋阴降火之法,并告诫人们要节饮食,戒色欲,不使相火妄动,以保持阴平阳秘。他明确地说:“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并进一步从天地日月的关系进行类比论证:“天地为万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察日之光以为明者也。人身之阴气视月之盈缺。”他又在治疗经验上验证了阴阳的盈亏,如在《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论》中指出“精神外驰,嗜欲无节,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肉之间而恶热;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可见,丹溪的医学思想,是以理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根据的。因此医疗实践是学术流派产生的土壤。

2.学术争鸣是学术流派继承发展的条件

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进步的发展形式必须是不同的学派通过自由讨论,克服错误,或者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统一,从而推动科学理论向前发展,因此,学术流派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学术争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学术争鸣中,持有共同见解的学者,因为观点的一致和研究风格的相似,往往会自发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很强凝聚力和互动效应的科学群体,并在研究中逐渐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或行为准则而成为学术流派。学术观点的不同,对形成不同学术流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学术观点的不同是在学术争鸣中显露出来的。学术争鸣不仅表现在流派内部,更重要的是流派之间的争鸣,而流派之间的争鸣是同一学科领域不同观点的碰撞,因此对科学进步往往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3.通过艰苦的研究,将经验上升为创新的学术思想是流派形成的关键

历代名医的形成不是凭空而就的,必须精读古典医籍,悉心聆听先贤、尊师辈们的教诲,随诊传承。在大量临证实践中体验,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自我提高,通过临证经验的积累上升为理论。

上海张氏内科的传承人自崇祯16年起从医,擅长诊治伤寒热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结合沪上热病发病特点,溶伤寒与温病学说为一炉,立热病当“表透为先”、“祛邪为第一要务”等治疗原则,辩证运用葱豉、栀豉、黑膏等方加减,创“救苦玉雪丹”开泄疏托、清热开闭,挽救热病重症无数,在近代中尤以张骧云为代表的张氏传人在众多名医中脱颖而出,在沪上获得“得了伤寒病,去找张聋甏”的美誉。正是张氏历代医家不断总结,将学术观点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使张氏内科学术流派在热病诊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形成了创新的学术流派。2】

学说与师承是流派形成的共同基础,历史上不少医家,虽颇具声望,且多收有弟子、门人,但可称为流派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仅有个人经验而未能提出新的学术思想。那么,何谓学术思想?目前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学术思想就是把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提炼成对事物本质及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学术思想是学术的灵魂。中医的学术思想应该具备4个特点:(1)反映或部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3)具有创新性;(4)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3】

我的导师林水淼先生潜心于中医老年医学研究,系统总结中医老年医学发展史,提倡“精气神”学说为中医老年医学基本理论,认为“精血虚衰”为衰老主要机制,“血痹虚劳”为老年疾病的重要体现,研制“还精煎”等系列中药复方新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还精”学术思想。4】作为年轻一辈的的中医工作者,要在跟师学习中从导师擅长治疗的病种着手总结其辨证论治的规律,从独具特色的诊法、用药特点着手,以及多向游学导师抄方跟诊,虚心请教,结合自身临床诊治工作和研究,将林老师等老一辈中医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宋咏梅,王振国,刘更生.关于当代中医学术流派评价的几点认识[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349.

  2.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

  3. 王莹莹,杨金生.对中医学术流派与传承方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44.

  4. 顾耘,林松华,潘露茜.中医“还精”理论与中医老年医学——林水淼教授学术经验传承与发挥[M].上海;科学出版社,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