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失眠

/ 1

中西医结合治失眠

张俊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0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变化,失眠症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失眠症患者入睡困难,睡眠质量较低及睡眠时间不足,导致睡眠质量无法满足正常生理需求,对人们日间工作状态及生活状态产生影响,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为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展开以下分析。

一、失眠症

失眠症(见图1)是持续性难以入睡疾病,患者对睡眠不满意,表现为睡眠障碍。失眠症可独立发生,也可与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合并发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采取心理治疗及生活调理、药物治疗。失眠症能分为慢性失眠症及短期失眠症等类型,慢性失眠症是持续3个月以上失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失眠症的发生率随之提升,女性发生失眠症的概率较高。发生失眠症与人们不愉快的生活及焦虑情绪等存在联系,失眠症患者主要表现便是入睡困难或者早醒,患者白天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失眠症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快速入睡,使患者睡眠质量改善,让患者有足够的精力工作。

609645a4a9451_html_e6456350eb27503a.png

图1失眠症

二、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

在中医领域中,失眠症属于不寐范畴,古今中医理论中对失眠症论述较为丰富,多数医学者认为失眠症分为虚证与实证。心作为统领五脏的根本,若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睡眠则正常。若表现为虚证,患者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且坐卧不安。若为实证患者在外界风险邪毒影响下,心神受扰,夜不能寐。中医理论中认为人的觉醒情况及运动关系密切,失眠症发生与阴阳失调及阳盛阴衰存在联系。

西医领域中,失眠症与生活节律存在关系,生活不规律导致褪黑素分泌,在夜间大量分泌褪黑素后,人体生物节律改善,神经功能随之受到影响。研究人员认为γ-氨基丁酸含量与人们觉醒相关,该元素作为中枢神经抑制剂,可达到催眠及镇静功效,使大脑兴奋度降低,失眠患者体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较低,因此,睡眠状态不良(见图2)。

609645a4a9451_html_9a9687b7d2ce2822.png

图2长期失眠

西医治疗失眠症主要采取教育及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是巴比妥类,对人体脑干产生反应,改善人体呼吸功能及睡眠功能。巴比妥类药物对人体阻塞通路进行疏导,减轻患者兴奋度,使患者安稳进入睡眠状态。但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患者长期使用容易成瘾。临床治疗抑郁症广谱药物是阿普唑仑,临床试验发现阿普唑仑会破坏患者认知功能,随着药物使用次数增加,患者对药物较为依赖,若患者停药,失眠问题还会复发,导致患者失眠症更加严重。心理治疗是通过行为疗法及健康指导、松弛疗法等干预,使患者身心保持放松状态,在大脑清醒情况下警觉性降低,从而顺利进入睡眠状态。

中医治疗失眠遵循补虚泄实原则,调整患者脏腑器官功能,常见治疗方式是汤药治疗、针灸、按摩治疗,比如,利用酸枣仁汤可改善心肝血虚失眠患者疾病状态,患者在持续1个月治疗后,睡眠质量显著提升。针灸疗法也能改善失眠症,针对患者穴位进行针刺,比如,安眠、百会、内关等穴位,可改变患者失眠指数,患者入睡困难情况好转,中医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但治疗周期较长。

在失眠症治疗过程中,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利用药物抑制患者兴奋的神经,可调节大脑兴奋递质,保持大脑供需平衡,药物起效速度快,但容易产生依赖性或者药抗性。中医辨证治疗患者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但起效速度慢。对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为必要,患者可口服艾司唑仑联合酸枣仁、茯苓、百合、柴胡等组成中药方剂,患者在用药2周后失眠症便能有效改善。也可通过针灸配合西药治疗,比如,针刺患者三阴交、安眠等穴位,配合安眠药,在调理7d后,患者睡眠状态将有显著改善,患者入睡周期缩短,睡眠时长增加。其中,针刺三阴交有利于调节患者脏腑功能,达到健脾安神的目的,配合西药治疗缩短患者治疗周期,避免患者依赖药物。

失眠症是现代人群常见的疾病,发生失眠症患者入睡困难,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对此,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