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华青 1 熊冬莲 2 胡薇潇 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应用降阶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分成两组,为所有患儿提供基础治疗,同时为对照组患儿提供经验性抗生素疗法,为试验组患儿提供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结果:两组对比,试验组患儿发热、呼吸不畅以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更短,治疗后患儿WBC及CR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两组对比,试验组患儿WBC及CRP水平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应用降阶梯疗法可促进其临床症状缓解并能够促进血清学感染指标改善。

关键词:降阶梯疗法;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C反应蛋白

新生儿因免疫机制不完善且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耐药菌株感染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主要诱因,具有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等特点,为了控制其病情变化并保证其生命安全必须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清除病原菌[1]。作为新型治疗手段,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症状、避免病情恶化,感染控制效果理想。此次研究以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62例为研究对象,患儿自2020年4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观察和分析患儿应用降阶梯疗法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62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2]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②均为足月新生儿且患儿家属知晓此次试验方案并自愿加入;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试验方案。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患儿;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先天性呼吸道疾病患儿。应用系统随机化法实施分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纳入患儿31例。试验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17例、14例,日龄区间:2~27d,日龄平均值:(14.52±3.27)d,对照组男性及女性分别为16例、15例,日龄区间:2~28d,日龄平均值:(14.64±3.21)d。比较两组新生儿基本临床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儿予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低流量吸氧等常规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为对照组患儿提供经验性抗生素疗法,所用抗生素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依照说明书明确用药剂量,持续用药3~5d,观察患儿病情好转情况,若病情改善效果不佳则需调整用药方案,可应用碳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酶抑制剂抗生素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儿提供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初期为患儿提供美罗培南治疗,通过微量泵静脉泵入,应用剂量为15~20mg/kg,用药频率为8小时1次,连续治疗3~5d,待患儿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根据痰培养结果为其实施窄谱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儿体温、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并进行组间对比;

(2)治疗前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血球分析仪检测患儿白细胞(WBC)计数并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以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两组对比,试验组患儿发热、呼吸不畅以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更短,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x±s,h)

分组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呼吸恢复平稳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试验组(n=31)

27.45±6.23

46.02±3.67

70.35±3.27

对照组(n=31)

41.67±6.20

73.25±3.59

105.46±3.21

t

9.008

29.531

42.661

P

<0.05

<0.05

<0.05

2.2治疗前后患儿WBC及CRP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WBC及CRP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WBC及CR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试验组患儿WBC及CRP水平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WBC及CRP水平(x±s

分组

WBC(×109/L)

t

P

CRP(mg/L)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n=31)

19.45±4.23

10.27±2.13

12.083

<0.05

17.56±3.25

6.67±2.13

18.656

<0.05

对照组(n=31)

19.53±4.20

13.59±2.09

15.824

<0.05

17.84±3.20

10.34±2.12

19.697

<0.05

t

0.075

8.844



0.480

9.639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重症感染性肺炎对新生儿健康可造成极大的损害,治疗关键在于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升阶梯治疗为常规抗生素治疗方法,首先为患儿提供抗菌谱较窄的抗生素治疗,若效果不佳则选用广谱抗生素或者高一级抗生素,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同时也会造成患儿感染持续存在以及病情反复,甚至会导致耐药菌株出现,对最终治疗效果可产生不良影响。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主张于治疗初期为患儿提供具有较强抗菌效果的广谱抗生素以迅速控制感染,然后根据病原学及细菌学检查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临床疗效[3]

此次研究中,两组对比,试验组患儿发热、呼吸不畅以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更短,WBC及CRP水平均更低(P<0.05)。综上所述,为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实施降阶梯疗法病情控制及改善效果理想,可促进其身体康复并能够加快其血清学感染指标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喜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降阶梯疗法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附45例报告)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抗感染药学,2020,17(6):903-905.

[2]《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

[3]王颖.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降阶梯疗法的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9):128-130.



第一作者简介:陈华青,出生于(1991年-06月-17日),男,汉族,福建漳平,新生儿科,住院医师,本科,研究方向新生儿临床方面,单位:龙岩市第一医院,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莲庄南路1号龙岩市第一医院分院。

第二作者:熊冬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新生儿科。

第三作者:胡薇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