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如何治疗小儿汗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中医辨证如何治疗小儿汗证

唐其猛

南部县石河镇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369


小儿汗证常见于2-6岁儿童,那么关于小儿汗证你知道多少?中医如何辨证治疗小儿汗证?

一、什么是小儿汗证

小儿汗证主要是指安静状态下全身过多出汗的一种病证,容易降低患儿免疫力,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关于小儿汗证的记载,之后在多年摸索中,对于小儿汗证的分类、辨证论治等均有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如在疾病分类方面,按照症状表现可以分为自汗、绝汗、黄汗、盗汗、战汗、血汗,按照出汗部位可以分为半身汗、心胸汗、头汗、手足心汗等,而治疗方法有内服中药、针灸推拿等,讲究辨证施治、审证求因。


609605657a700_html_2075637fc3644230.png


二、中医如何治疗小儿汗证

(一)内治法

1、辨证论治

第一,脏腑辨证。例如:(1)有医家对小儿汗证进行从心论治,指出盗汗属于心阴虚,治疗时宜收涩止汗、补养心阴,可以采用当归六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味;而自汗属于心阳虚或是心肺气虚,导致津耗液脱,所以治疗时应注重补益心气、固表止汗,可以采用附子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牡蛎散加味;(2)也有医家进行从肺论治,认为此病病机乃营卫失调,可以采用桂枝龙骨牡蛎汤(调和营卫)合玉屏风散(补肺固表);(3)亦有医家结合肝脏病理与生理特点,认为肝脏失调在此病中占主导地位;(4)还有医家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肾功能影响着汗液代谢,若是肾阴虚者可以进行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阳虚者可以进行肾气丸治疗

第二,经络辨证。例如有医家认为按照出汗部位,对汗证患儿进行六经辨证效果颇佳;还有医家指出结合出汗特定时间、特殊部位,综合考虑六经流注时间、循行路径进行中药治疗,能够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起到收敛止汗效果。

第三,邪郁辨证。例如有医家认为小儿汗证的常见病机是湿热,治疗时重在清热利湿,不过由于小儿汗证能够分为内生之湿、外感之湿,治疗时要有所偏重,湿重于热者宜进行三仁汤治疗,热重于湿者宜进行甘露消毒丹治疗;也有医家结合生活饮食习惯,认为此病实证多见,胃热灼盛是主要病因,表现为腹部胀满、烦躁口渴等,需要遵循通腑泄热的原则,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还有医家强调瘀血汗出,患儿有脉涩、面唇青紫等症状,需要进行活血之法治疗,如可采用血府逐瘀汤,方中红花、赤芍、桃仁、当归等药物均具有活血通经之效,疗效显著。

第四,气血阴阳论治。血为阴,气为阳,阴虚阳盛,容易造成内热,发生盗汗,对此,宜进行当归六黄汤治疗,不过考虑到患儿脏腑娇嫩,若是苦寒之品较多,容易损害胃,所以需要酌情减少黄柏、黄芩、黄连用量。

2、单方验方

第一,调和营卫法。如有医家将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生姜、黄芪、芍药、大枣)作为基础,得出自拟方,有助于治疗血痹型汗证(常见症状为纳呆、脉缓、肌肤不温、舌质淡红)。

第二,益气固表法。如有医家指出治疗小儿汗证重在调畅气机、调整阴阳,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龙骨、生姜、桂枝、半夏、小麦、柴胡、黄芩、人参等)疗效确切。

第三,益气养阴法。有医家指出对气阴两虚型汗证患儿可以进行固表止汗法治疗,如可采用当归六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方中含有生地黄、黄芪、黄柏、防风、当归、熟地黄等药物,若有余症可以随症加减 ,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第四,清热利湿健脾法。有医家认为湿热迫蒸型汗证以汗渍色黄、苔黄腻、汗出肤热等为主证,临床中多数患儿为实证,虽然患儿食欲好、体质好,但是家长会将其当做虚证,往往会让患儿进食补虚之品,反而导致病情迁延难愈,可以采用自拟方(黄精、黄芩、白术、荷叶、车前草、竹茹、莱菔子、天花粉、玉竹、苍术等)进行治疗。

第五,温阳扶正法。如可采用四逆汤,方中包括炙甘草、干姜以及附子,能够温阳救急,对于卫表不固证、阳气亏虚证均有较好疗效,且若是情绪激动后患儿汗出症状加重,还可联合采用柴胡疏肝散。

第六,补益脾肺法。例如有医家针对肺脾气虚型患儿进行黄芪异功散治疗,方中含有党参、茯苓、陈皮、黄芪、炒白术等药物,且指出若是伴有阳虚肢冷,可以加用肉桂以及附子等温阳益气药物,若是大便松散,可以加用焦白术、山药等健脾益气药物,若是不纳谷食,可以加用鸡内金、谷芽等和胃助运药物。

第七,补血养心法。有医家指出汗乃心之液,若是心液不藏,则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此时可以进行甘麦大枣汤治疗,有助于养心安神、甘缓滋补。

第八,平肝潜阳法。有医家结合“小儿体属纯阳”这一观点,对该病患儿进行抗升汤治疗,方中含有黄连、钩藤、草决明、芦荟、刺蒺藜、黄芩、车前草等药物,疗效确切。

第九,滋补心肾法。有医家指出肾具有灌施功能,肾阴液不足易滋生虚火,发为汗证,进行当归六黄汤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且若是汗出较多,还可加用浮小麦以及麻黄根,二者有敛阴止汗之功效,若是津液耗伤较多,加用麦冬以及五味子有助于生津补气。

3、中成药

中成药亦是治疗小儿汗证的常用方法,例如常见中成药有龙牡壮骨颗粒(由牡蛎散、四君子汤等加减而成,既能壮骨止汗,也能健脾和胃)、玉屏风颗粒(主要含有白术、防风以及黄芪,能够预防感染性疾病,敛汗固表)等。

(二)外治法

第一,穴位贴敷。该法经由皮肤给药,能够促进经络及穴位运行,从而控制出汗,如常见贴敷穴位为涌泉穴、神阙等,二者均属温补元阳之穴,能够防营阴外泄。例如有医家采用敛汗散(炒白术、煅龙骨、黄芪、五倍子等)治疗此病,方法是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且用醋调和为糊状,每晚睡前贴敷于神阙穴,疗效显著。

第二,药浴治疗。该法将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主要依据,认为关窍以及皮肤乃邪气入侵的必经之路,经由皮肤熏洗能够治疗脏腑疾病,尤其是小儿皮肤薄嫩,更有助于提升药效吸收率,对于治疗小儿汗证效果确切。

第三,推拿治疗。推拿疗法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亦有助于治疗小儿汗证,如有医家认为揉太阳及肾顶,能够固表止汗,揉风池、太阳、肩井等对于治疗表虚不固型患儿效果满意。

第四,药粉外扑治疗。如可以采用三物黄连粉外扑,也可以等份煅牡蛎、煅龙骨等进行扑粉治疗,均能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身心舒适度。

总之,小儿汗证发病率较高,且中医自《黄帝内经》便有关于此病的记载,数年来治疗方案已经相对成熟,既能通过脏腑辨证、经络辨证、邪郁辨证等方法治疗小儿汗证,也能采用穴位贴敷、推拿治疗、药浴治疗等外治方法,均能取得理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