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激励,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爱心激励,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

范振涛

青岛市崂山区第五中学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是应该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对于特殊学生,教师更应该加倍爱护,把他们当作弱苗,给予细心呵护,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在心理上疏导他们,在学习上辅导他们,在行动上引导他们,把一份“特别的爱”给予他们。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创造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而且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当学生平日经常出错,考试不理想时,教师不要一味的责备他们,而是要帮他们寻求解决的方法,以此来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每次上课我都提前几分钟到教室,课间也在教室转一转。有时,坐下来与学生聊会儿天。刚开始学生不适应,时间一长,他们喜欢和我聊天,问我问题或跟我说说心理话,有时有的学生会拉我到他们位上坐。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师爱。“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一旦把你当成朋友,便会喜欢上你的课。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建立融洽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习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在我任教过的班级中,有一名叫小晶的孩子,行为能力低于普通孩子,自制力、接受能力差,成绩很不理想。这个孩子二岁时父母离异,一直跟着母亲在青岛生活,家境贫寒,母亲忙于工作也无暇照顾她。了解情况之后,我主动接近她,真诚地和她交流,使她在老师面前不紧张、不拘束,逐渐消除陌生感。同时还经常与她的母亲交流孩子的情况,不断调整对她的教育方法、方式。

孩子每次的作业我都精批细改,特别是作业,每一次都坚持面批、面改,在相互交流中精细点评作业中的优缺点,及时将作业中的问题改进。经过长时间的坚持面改作业及与她谈心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课堂上常让她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增强她学习的自信心。我私下亲切地问她:“孩子,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你会吗?”她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我知道她的腼腆自卑的因子又在作祟了,便说:“孩子,老师与你来个约定,上课的时候无论你会回答还是不会回答,你都把手举起来,老师看到你举左手就知道你会这个问题,你举右手的时候就代表你不会这个问题,想回答的时候就把手举高点,好不好?”她想了想点了点头,“这是你与老师之间的秘密,谁也不告诉,好不好?”这一次她迅速地点下了头,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之后,小晶的听课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进,小动作少了,走神的频率低了,课上、课下的笑声多了,不仅物理成绩提高,其他学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晶同学每一次取得细微进步,我都不失时机地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地表扬她,同学们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给了小晶学习的信心,也让原本有些孤僻的她在班级开始收获友谊,同学好友的关爱进一步打开了她的心扉。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它是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求和愿望时,就会出现一种激励学生自己去学习的心理力量。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这一心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需要。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学生的耐挫力,我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如讲“功和机械能应用题”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了一群学生在森林中迷路后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情境,一下子使学生“身临其境”。他们能否走出森林?悬念扣人心弦,使所有同学在上课伊始便自然的融入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可以借助功、机械能及做工时间三者的关系以及两个等量关系很快列出方程,当学生在解方程时,怎么也解不出来,怎磨回事?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要找到答案;当我引导他们探究出问题的的原因时大家都惊呆了,原来是这样。……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科普知识,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的接触到“功与机械能的相关知识及解决的原因”,而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深深地吸引学生进行探索,有效地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精神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强烈追求,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力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了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常会掌握的迅速而牢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声,老师一定要耐心地去倾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感受,才能对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问题、变化做出及时而细致的处理。有了这样的基础,师生之间才能良好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物理学科越来越关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制作教具。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我的细致教育下,晶同学的行为端正了,学习进步了,初三毕业,顺利地考取了一所不错的职业学校。在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天,还特意给我发了一个感谢短信:范老师,您三年来的悉心教导,让我从迷茫中走出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感谢你!……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被老师、家长所喜欢的孩子,常常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而一个被老师、家人忽视或厌恶的孩子,往往是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充满自卑的。当成人对孩子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加以家庭支持和品质构建,即使是“特殊学生”,身上也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爱的效应),他们会在爱的氛围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逐渐开启自己的心扉,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进化获得个人行为和心理倾向的良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