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血液透析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分析

崔银花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边 13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进行血液透析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4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2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之前,对比焦虑和抑郁情况,2组无差异(p>0.05),护理之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内存有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护理满意率较高。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干预;临床效果


前言

血液透析患者因为疾病不可逆转以及治疗费用高等,很容易出现各项心理障碍,对透析的效果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会拒绝透析或者延误透析,这不利于病情的控制。为了改变以上的情况,需要及时的开展护理干预,以此提高治疗效果。为此,本文针对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进行血液透析患者90例分析,探讨其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的效果。


1 基本资料和方法

    1. 基本资料

90例均选取于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所选时间区间为2018年5月到2019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45)与实验组(n=45)。其中,参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在31-80岁,平均年龄在(49.36±4.0)岁,实验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在32-80岁,平均年龄在(49.46±4.1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无差异,P值>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病症观察,并且按照医嘱给予指导,对于不良反应及时的处理,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饮食禁忌等。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内容有:①当患者住院后,医护人员能够主动积极的和患者交流,耐心的听患者的心声,并且对于患者的疑问及时的进行解答,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管,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减缓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鼓励患者,使其能够树立对治疗的信心;②建议家属不要给患者过多的心理压力,多鼓励和支持患者,使其能够感受到被爱;③可以组织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演讲,分享自己的经验,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也会有所改善。


    1. 观察指标

通过记录并对比护理前后2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采用焦虑/抑郁表进行评分,70-79分为重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护理前后的分值越低,则说明护理效果越显著;;

通过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对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得分大于85分(含)为很满意;分数在84-65分(含)为一般;低于64分(含)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核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率(%)表示2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形式,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护理前后2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并进行T值检验,组间对比P<0.05,即可证实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2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对比

通过表1可知,护理前,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且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具有差异(P<0.05)。

1 护理前后2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对比(均数±标准差)

组别

例数

焦虑情况

抑郁情况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45

58.72±6.78

43.52±6.20

58.29±7.14

49.36±6.87

实验组

45

57.47±6.70

23.36±4.52

58.58±7.20

26.66±6.00

T

-

0.8796

17.6257

0.1918

16.6946

P

-

0.3814

0.0001

0.8483

0.0001

2.2 2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通过表2可看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具有差异。

2 2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组别

很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参照组(n=45)

18(40.00)

12(26.67)

15(33.33)

30(66.67)

实验组(n=45)

35(77.78)

7(15.56)

3(6.67)

42(93.33)

X2

-

10.0000

P

-

0.0015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通过对流[2],渗透,弥散等多个方式为患者补充所需的物质,能够及时的清除血液中存在的毒素,有利于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以及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率,但是长时间的治疗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且又因为治疗费用高,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焦虑,不安等情绪,治疗的顺从性较低,对于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3]

临床及时的采用心理干预,能够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医护人员耐心的听取患者的意见,疑问等,及时的进行解答,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识观,对于心理疾病严重的患者[4],可联系心理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并且可以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演讲,也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指导家属不可过于施加压力,应当多鼓励患者,让患者感觉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对于治疗的顺从性也能够明显的提高[5]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心理干预的,减少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云.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1):210-211.

[2]唐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280-281.

[3]李娜,张静.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4):247-248.

[4]戚秀丽.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9,38(24):125-128.

[5]陈小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门诊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系统医学,2019,4(23):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