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髋关节置换术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魏发强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髋关节置换术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共26例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为研究组,另一组共27例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为研究组,以髋关节功能、基本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p<0.05),且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身体恢复具有更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效果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有研究指出[1]骨质疏松等内部病变以及直接或间接的外部创伤是引发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以往临床上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多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而髋关节置管术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术式,对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共26例为研究组,年龄62-81岁,平均(71.14±2.16)岁;发病原因:车祸14例,跌伤7例,坠伤5例;男女比例14:12例。另一组共27例为研究组,年龄61-80岁,平均(70.56±2.09)岁;发病原因:车祸12例,跌伤8例,坠伤7例;男女比例15:12例。两组患者基本数据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相关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在牵引床上合理放置患者双下肢,取合理体位并麻醉。之后利用X线观察患者骨折部位具体情况,并据此牵引复位股骨颈骨折部位,将钢板螺钉置于导针上旋入患者股骨头中,然后将导针移除并将钢板螺钉拧紧,最后逐层缝合患者皮肤。研究组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相关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并麻醉。手术开始后首先作一8-10厘米的手术切口于患者髋部后外侧,之后将患者皮肤逐层切开,并将关节囊打开,彻底清理其中碎骨,注意控制动作幅度避免对毗邻筋膜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将骨折区域完全暴露出来以后,于相应的位置固定股骨大小转子,然后在其上方1.5厘米处将股骨颈彻底离断,并将股骨头取出,同时将股骨假肢置入其中,复位关节后冲洗手术区域,置入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皮肤。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髋关节功能、基本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三方面内容。其中,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进行评估,量表总分为100分,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与最终得分高低为正相关关系;基本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判定指标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以t、x2检验计量、计数资料。最终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该值如果低于0.05则表示进行对比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基本临床指标及髋关节功能对比

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p<0.05),且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

表1:基本临床指标及髋关节功能对比(6095efb78ece7_html_e2bcf2fd4dc5d0ae.gif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下床活动时间(d)

Harris评分(分)

研究组

26

45.37±6.23

5.98±1.15

82.32±4.56

对照组

27

96.31±11.17

8.32±1.49

73.48±4.19

t


20.394

6.383

7.353

p


0.000

0.000

0.000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由表2可知,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

表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感染

总发生率

研究组

26

0(0.00%)

0(0.00%)

1(3.85%)

1(3.85%)

对照组

27

3(11.11%)

2(7.41%)

3(11.11%)

8(29.63%)

X2





6.246

p





0.012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骨密度会逐渐降低,同时髋关节功能也会出现明显退化,因此老年人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可选术式较多,对于手术医师来说应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合理选择术式,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短(p<0.05),且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提示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身体恢复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方便,可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并且能够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进行重构,可使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缩短,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3]

总而言之,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应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身体恢复具有更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骆雷锋, 袁文旗, 刘照树.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J]. 创伤外科杂志, 2018, 20(6):73-76.

[2]肖卫东,喻爱喜,潘振宇, 等.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时机选择与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河北医学,2019,25(4):643-648.

[3]李育刚,曾智谋,许泽川,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8):58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