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质量控制对于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探讨质量控制对于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影响

孟蔚蔚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000 )

【摘要】目的:对质量控制应用于临床细菌检验中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对2019年3月-2020年12月间临床细菌检验时进行质量控制,将其设为观察组,以2017年5月~2019年2月间未进行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控制为对照组,对比质量控制前后细菌检验合格率。结果:质量控制后血液、痰液、尿液、粪便、创伤组织及生殖道分泌物等标本检验的合格率均高于质量控制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质量控制应用于临床细菌检验当中可以大大提高细菌检验的合格率,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质量控制;临床细菌检验;效果影响

临床细菌检验和其他的检验有所不同,其数值及定量结果较少,且质量控制不能完全由自动化仪器决定,需依赖形态学和个人经验等,同时还要结合标本的来源、感染的部位、分离的菌种抗菌药使用情况等进行判断[1]。由于细菌感染十分常见,作为各类疾病诱发的重要因素,重视临床细菌检验对于准确判断感染细菌和为疾病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重点对质量控制应用于临床细菌检验中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9年3月-2020年12月间临床细菌检验时进行质量控制,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血液标本220份、痰液标本250份、尿液标本280份、粪便标本140份、创伤组织标本150份、生殖道分泌物标本160份。以2017年5月~2019年2月间未进行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控制为对照组,其中血液标本210份、痰液标本220份、尿液标本250份、粪便标本130份、创伤组织标本140份、生殖道分泌物标本150份。

1.2方法

对照组不采取加强质量控制。观察组则加强质量控制,具体如下:(1)提高临床细菌检验员的素质:临床细菌检验每一个步骤都要有高度主观判断力和科学应用符合微生物鉴定规律的能力,这就和检验员的细菌学基础、技术经验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检验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提高理论水平与改进技术水准,杜绝求速不求质现象,提高检验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其职业素质。(2)正确书写细菌检验册:临床细菌检验手册内容要定时更新及修订,主要有标本采集、运送、收发、核对;培养基与试剂制备和性能鉴定;细菌鉴定的双歧索引与流程表、编码本的选用;药敏试验方法的选择等。(3)确保仪器正常运行:临床细菌检验所使用到的仪器较多,如冰箱、水浴箱、二氧化碳箱、厌氧箱、孵育箱、生物安全箱、干热灭菌器以及高压灭菌器等。其中孵育箱的温度应维持在35摄氏度左右,湿度则在40%~50%之间为宜。(4)培养基和标本的质量控制:要求培养基的来源要具可靠性,各成分中不可存在抑制目的菌生长的物质,且每批培养菌在进行标本分离鉴定前都要做好性能试验,按使用目的将其分成增菌培养基、鉴定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三类。标本采集尽可能做到标准化,避免标本采集时受污染。(5)确保送检标本的质量,对检验结果进行正确评价:对于一些可为临床应用创造巨大价值的标本,要求检验专家需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对临床不予以肯定的标本则做好限制处理。如鼻咽部标本对百日咳诊断的价值不高,检出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均无法为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咽炎等提供确诊依据。因此,要需确保送检标本的质量,就必须制定相关规定,取得医务人员高度配合,从而获取对患者诊疗最可靠的资料。(6)选用标准菌株:要想确保临床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就必须选择生理、形态、生化、血清学等特性菌稳定可靠的菌株,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同时要做好细菌检验的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质量控制前后血液、痰液、尿液、粪便、创伤组织及生殖道分泌物等标本检验的合格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录入SPSS23.0软件中处理,P<0.05时表示两组区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质量控制前后临床细菌检验的合格率,发现质量控制后血液、痰液、尿液、粪便、创伤组织及生殖道分泌物等标本检验的合格率均高于质量控制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1)。

1 对比质量控制前后临床细菌检验的合格率

组别


血液标本

痰液标本

尿液标本

粪便标本

创伤组织标本

生殖道分泌物标本

对照组

检验例数

210

220

250

130

140

150

合格率(%)

189(90.00)

200(90.91)

223(89.20)

116(86.15)

126(90.00)

125(83.33)

观察组

检验例数

220

250

280

140

150

160

合格率(%)

216(98.18)

245(98.00)

276(98.57)

134(95.71)

143(95.33)

154(96.25)

3.讨论

细菌检验准确性和疾病诊断准确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临床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而细菌检验质量和细菌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检验操作等因素有关,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合格率,需在标本的采集到检验到出结果的过程严格根据操作流程进行科学检验[2]。如血液标本采集尽可能选择清晨空腹血;痰液标本采集前告知患者做好口腔清洁,以免污染物影响检验精度;尿液标本选择清晨中段尿液;粪便标本取粘液粪便为宜;创伤组织标本采集要先用生理盐水对组织进行冲洗再取组织深处的分泌物;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必须严格落实无菌操作,以免和其他的菌体发生交叉感染影响检验的质量等[3]

该研究可见,对比质量控制前后临床细菌检验的合格率,发现质量控制后血液、痰液、尿液、粪便、创伤组织及生殖道分泌物等标本检验的合格率均高于质量控制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由此证明质量控制的应用,对提高临床细菌检验合格率具有极大的显示意义,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曹珍珍,张海雁,毛媛,荣静娟,刘方鹤.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细菌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132-133.

[2]杨金艳.痰标本临床细菌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6865-6866.

[3]苏玉芬.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0):73-74.

[4]高坤.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细菌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