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四大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1

糖尿病防治四大误区

冯跃平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卫生院 四川 泸州 64601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代谢异常。长期病程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血管、神经、心脏、肾脏、眼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时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社会、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是,目前很多人对糖尿病缺乏认识或错误理解,50—60%的人未意识到自己患有2型糖尿病,在已确诊的DM患者中,60%不重视或不懂方法,控制状况较差或很差,30%的患者进入严重的并发症阶段,大量患者在治疗或生活方面存在不同的误区。

误区1.糖尿病不就医,不能吃水果,限制饮水

一般早期2型糖尿病的病人身体没有明显不适,有可能只是体检过程中无意发现糖尿病。身体无不适就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治疗,其实就算早期病人没有不适的感觉,血糖已经开始升高,那么因为糖尿病高血糖引起的代谢异常,长期不纠正的话,就会引起身体各个系统的并发症,一旦并发症出现,往往为时已晚,并且病情加重会给糖尿病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都应该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不能吃水果。有一小部分病人认为患有糖尿病吃的越少越好,导致身体消瘦,营养跟不上。其实吃的太少并不能帮助糖尿病的治疗,无法满足身体营养的需求。还有的人认为只要不吃甜食就可以,对干果之类并不注意摄入量,引起病情加重,实际上,油脂摄入过多,被人体吸收后也会转化为葡萄糖,引起血糖指数升高。

因尿多从而限制饮水。糖尿病人常常感觉到口渴,多饮,多尿,有的患者为了控制尿量而限水,对糖尿病人是十分有害的,强行限水,尿量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加重病情,造成身体缺水过多,严重失水,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糖尿病人应当正常饮水。

误区2.依赖中药;认为胰岛素会产生依赖;忽视运动

一部分糖尿病人总认为中药比西药好,副作用少,而对用药抱有偏见,甚至认为服用西药或注射胰岛素会产生终身依赖,不愿意用西药治疗。但糖尿病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异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之分,临床上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常见。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岛B细胞破坏或功能缺失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依靠注射胰岛素才能维持正常的身体代谢,不然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重至死亡,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功能,只需口服降糖药,不需要胰岛素注射,但是在出现口服药难以达到效果情况下,还是需要注射胰岛素。虽然中医拥有几千年的医学深度,对于治疗糖尿病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经验,对轻症糖尿病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药对于降低血糖效果有限,对重症糖尿病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糖尿病治疗上要因人因病情而定,不存在依赖性,上瘾等问题。

忽视运动。糖尿病人患病后,会过于依赖药物治疗,不愿意进行运动锻炼,还有的人认为患有糖尿病需要多休息,不应该过多运动。适量的体育运动是能够促进机体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增加信心,推迟并发症的发病率。所以糖尿病人应该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

误区3.糖尿病是一种能够痊愈的疾病;监测结果阴性就说明病情已经稳定

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慢性疾病,就目前看来,所有的临床治疗方法都只能暂时延缓并发症和控制病情,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是距离根治糖尿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病人盲目的相信市面上一些祖传秘方,根治糖尿病方面的一些欺骗性的广告,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又浪费大量金钱。很多病人发现血糖指标正常之后就认为糖尿病已经痊愈,自作主张停药或者减少药量,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糖尿病还不能彻底根治,但是我们可以控制糖尿病指标,只要血糖指标稳定在相应的正常值之内,患者是跟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同时也能享有正常人的寿命。

尿糖检测结果是阴性就说明病情已经控制。非糖尿病患者是不会出现尿糖现象的,只有血糖指标超过160-180mg/dl时,才会有尿糖现象。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一样。因此尿糖检测阴性不一定是病情控制稳定,应该以化验血糖指标为准。

误区4.不配合复诊

糖尿病临床治疗情况的好坏,需要相关化验数据的支持,就算初期治疗效果显著,但是长时间后,病情也会起伏不定。跟随患病周期延长,有可能产生跟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治疗方法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拒不复诊,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