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使用退热药后对体温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儿童使用退热药后对体温的影响

徐华英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璧山区 402760 【摘要】本文针对儿童服食退热药后对于其体温产生的影响开展分析,首先明确 儿童日常服用的各类退烧药,重点说明这些药物的功效对比及服用注意事项;随后系统分析儿童使用退热药的常见情况,如儿童使用退热药的体温变化,同时就物理降温方式进行说明;最后则就患儿出现热性惊厥的退热处理开展探讨。


【关键词】儿童;退热药;体温;降温



1 儿童常用退烧药概述

1.1.常用药简介

现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全球儿童用于退热降温的药物只有常用的两种:即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和布洛芬。就对乙酰氨基酚的儿童服用情况而言,每次需要服用药物10至15mg/kg体重,一般情况下最多在内24小时内服食四次,每两次儿童服用药物至少要保持不低于四小时的间隔。乙酰氨基酚对儿童在饭前或是饭后服食并不限制。相对来说,该药对儿童而言退热效果和体温影响温和,儿童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对超过3个月的少儿特别适宜。但切忌过量服用,否则对肝脏易引发损伤。就布洛芬的实际功用而言,则通常使用的婴儿幼儿要大于6个月,因此此药易引肾毒性隐患。超过6月龄的婴幼儿,每一次布洛芬的服食剂量为按5~10mg/kg体重进行,效用持续时间为六至八小时。鉴于这种情况,布洛芬的服用间隔同样为六至八小时,一般情况下最多在内24小时内服食四次,每天最大服食剂量为则为40mg/kg体重,且一日内服用总量必须保持在2.4克内。儿童饭后服食可缓解该药对胃肠道产生的不良刺激症状。

1.2常用药功效对比

布洛芬与相较于乙酰氨基酚而言,其退热效果及药用保持时限均有所提升,解热镇痛效用更显著和突出,适用所有儿童感染性疾病造成的体温升高和发热。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适用于儿童的退热药不宜交替服用来实现退热这一目的,这样即不会使儿童退热效用增加,反而会加重药物交替服用发生的危险概率。如果儿童服用一类退热药但没有取得显著的体温下降,换言之这类种药物未产生出色的退热效果时,则可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在服用6小时后才能更换另一类药物用于儿童降温、退热。

1.3退热注意事项

儿童在家长帮助下服用退热药要注意下述事项:

第一,若退热药物为混悬液这一剂型时,则最好轻摇瓶身后才让儿童服用,确保沉淀于瓶身底部内的有效成分得以均匀混合。摇匀过程时千万不要过度用力,防止因形成气泡而对剂量效用有效性形成影响。

第二,切忌如前文所说把对乙酰氨基酚连同布洛芬在同一时段服用或交替服食。第三,切忌不超过3个月内的婴幼儿在家中自行服用任一退热药,若有发热现象需立刻到医院就诊。

2 儿童使用退热药的常见情况

2.1儿童使用退热药的体温变化

首先,儿童使用各类退热药的根本目的即为使患儿体温下降至正常温度,最重要的是化缓患病儿童因体温升高导致的不适,如睡觉不安、不断哭闹、烦躁无食欲或活动量降低等。其次,儿童切忌一发热家长马上为其服用退热药来降温。多数孩子的腋下温度要低于38.5℃,同时保持着较好的精神状态,未出现明显的烦躁、萎靡、不安、昏睡、焦灼或呼吸急促等明显症状,则暂时无需服用退热药;反之则要在医生指导下,家长方能为患儿用药。

当婴幼儿发热但体温仍然未高于38.5℃时,多数家长可选取非药物治疗来处理这一情况,且要密切注意婴幼儿的体温、活动与精神等状态,体温要常测、勤测。若发现患儿体温比38.5℃为高且精神状态出现萎靡时,则考虑让患儿服用退热药。但要说明的是,38.5℃并非一个医学层面的专业体温临界点,此数值为临床经验而设置确定的。通常的观点是,若患儿体温比38.5℃为高且精神状态出现萎靡时,则要选取退热药对患儿进行治疗。若有患儿曾经出现过热性惊厥,则不宜等到其体温升至38.5℃后再行用药。这样的患儿一经发生其精神状态变差或是体温升至38℃左右时则需要马上服食退热药,以规避患儿病情持续发展或加重。我们很多人认为体温高于38.5℃才需要吃退烧药,小于38.5℃物理降温就行。但还要突出强调的一点是,若患病婴幼儿的体温增长而家长高度焦虑或烦躁时,也能够作为患儿服用退热药的考虑因素适量服用退热。

2.2儿童使用退热药后的物理降温

除却家长为患儿服用药物外,常见的物理方式也可以用于患儿体温降低,如用温水沐浴或擦拭患儿全身。虽未有科学证明上述传统方式会产生明确的退热降温效用,但就擦拭患儿全身而言确实可以短时间内使体表温度随之降低;随后部分患儿会伴有畏寒、睡眠不安和哭闹。则选取物理降温方法旨在使患儿的病痛或不适有所减轻,擦拭患儿全身后也可能适得其反。假设患病儿童喜欢玩水,且擦拭患儿全身使孩子体温下降后感觉开心,则可以保持继续。整体而言选用物理退热和降温的根本要务是使孩子感觉舒服。同时家长要注意严禁使酒精在患儿身上擦浴,因酒精挥发对患儿的气道与皮肤产生刺激,无其他使体温降低的好处。

3 热性惊厥的退热处理

热性惊厥可这样理解,即是患儿发热引发的身体抽搐,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罕见有遗留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特别是患儿的单纯热性惊厥者。现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对于婴幼儿热性惊厥的用药指南均不推荐提前服食退热药用于降温。研究证明,绝大部分婴幼儿的热性惊厥形成于发热起病的初期,即其首发热或初始阶段的体温升高,在这种情况为其服食退热药,则患儿极易在药效未起时就发生抽搐,这也是对患儿提前使用退热药以预防无效果的根本原因。鉴于此,家长对于此类患儿或已然出现超过3次的热性惊厥患儿,可提前尝试为其服食退热剂,在化解家长焦虑情绪的同时尽早发挥出抑制患儿体温上升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琳.儿童退热药到底怎么用[J].江苏卫生保健,2021(02):31.

[2]宋涛,轶凡.用退热贴真的能退热吗[J].中国生殖健康,2020(03):30-31.

[3]张娜,劳文芹,袁宝莉.小儿退热药过量使用风险调查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1):130-131.

[4]李必君.小儿常用退热药合理选择[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4):145-147.

[5]李枝端.关于小儿退热药的几点提示[N].中国医药报,2014-08-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