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探究

邵小芳 冯春春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抽选2018年5月到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46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就护理效果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各项恢复用时比对照组短,且下肢DVT概率8.69%比对照组47.83%低,P<0.05。结论 在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临床中融合对应干预措施,对预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骨折;腓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有关研究显示,腓骨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容易诱发下肢(DVT),该病症患者全身的血液运行会受到影响,下肢疼痛感强烈,且存在水肿和静脉曲张现象,若不能及时提供相应救治方式,发生DVT的概率约至50%左右,病情继续发展后,并会出现继发性栓塞的可能[1]。本文中抽取46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深入的对骨折所诱发的下肢DVT产生因素和护理措施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选46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对照组男女人数15、8,中位年龄(49.25±3.25)岁,中位病程(1.35±1.09)d;观察组男女人数14、9,中位年龄(49.33±3.45)岁,中位病程(1.42±1.08)d。各组基准数据统计后P>0.05。

    1.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①基础强化。注重皮肤清洁,将患者创伤周边的皮肤全部清洁干净,并取碘伏做消毒处理,提升创面清洁性,为粘贴提供便利条件。②引流管。在术后将引流装置充分连接,并重视引流管管理,对其密切观察,查看管道是否存在漏气现象,确保通畅,结合病况调节至合适压力。由于骨折部位的创面容易出现感染,伤口处会产生分泌物,对引流管会造成堵塞现象,因此,需做好引流管疏通,避免管道堵塞。并对引流液(性质、颜色、数量)以及创面辅料特性进行观察,出现异常立刻联系医生做处理。引流瓶也应定期更换,以免引流液出现回流现象,降低疗效。③体位。帮助患者调整患肢,患肢高度应比心脏位置高,使静脉中的血液流动加快,并达到缓解肿胀和避免血栓形成目的。需移动患肢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充分固定,避免触碰引流管出现脱落。④饮食。日常食物摄入中应格外注重营养、热量的摄入情况,并多食帮助消化的食物,将体质增强,避免出现炎症,并加快骨折部位愈合速度。⑤血栓观察。通过超声检查方式查看患者是否出现血栓现象,若已经出现血栓,为患者提供静脉滤器,以免在手术中途形成肺栓塞[2]

    1. 观察指标

恢复时间:首次下床、住院时长和术后输液用时。统计形成下肢DVT的概率。

    1. 统计分析

本统计软件版本为SPSS23.0,计量资料:(6095e191863c3_html_44499fe42dae45b7.png ),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6095e191863c3_html_f638a4b23cce3ee5.png 检验,结果评判参照P<0.05。

2 结果

2.1 恢复时间、下肢DVT概率

观察组各项恢复用时比对照组短,且下肢DVT概率8.69%比对照组47.83%低,P<0.05,表1。

表1 恢复时间、下肢DVT概率(d;%)

组别

例数

首次下床

术后输液用时

住院时长

下肢DVT概率

观察组

23

8.69±1.33

4.11±0.71

13.25±1.69

2(8.69)

对照组

23

13.06±1.42

8.06±0.75

22.01±3.21

11(47.83)

t/6095e191863c3_html_f638a4b23cce3ee5.png

/

10.772

18.343

11.581

11.348

P

/

0.000

0.000

0.000

0.001


3 讨论

年龄的增长致使机体器官发生退变,骨骼也慢慢呈现老化,易诱发骨折等病症,腓骨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在骨科中较为常见,且大部分患者均为老年群体。也有部分患者为意外事故(交通、坠落等)引发,对患者神经、血管和肌肉等均会造成损伤,病症严重时部分组织会出现缺损,或者骨折部位呈外露状态。患者下肢血液长时间处高凝状态亦或静脉处血流呈滞缓状况会形成下肢DVT

[3]。发生下肢DVT后机体静脉腔中的血液凝结情况会出现异常化,将静脉官腔造成阻塞,静脉回流受阻,肢体会出现肿胀和疼痛,并伴随静脉高压和静脉扩张等情况,对患者静脉功能产生影响,病症严重后会存在致残可能[4]。在腓骨骨折和骨折治疗中,为提升疗效并降低形成下肢DVT的概率注重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从多方面和角度中向患者实行干预措施,将基础方面的措施进一步强化,使创伤部位的皮肤时刻属于清洁干燥状态,为治疗提供便利条件;做好体位干预,避免形成压疮,并预防再次出现DVT;饮食干预能够将机体抵抗力全面提升,并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缩短患者康复用时。密切观察血栓出现情况,针对相应状况提供对应干预措施,可避免血栓恶化。本文观察组各项恢复用时比对照组短,且下肢DVT概率8.69%比对照组47.83%低,P<0.05。

综上所述,在胫骨平台骨折与腓骨骨折患者临床中融合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亚萌,刘智.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动态D-二聚体对其预测价值的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0, 009(006):419-424.

[2]吴章友.护理干预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体会[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025(006):1069-1070.

[3]席莹,杨芳.细节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9,v.25(05):178-179.

[4]朱红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v.42(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