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新生儿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危重症新生儿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的效果分析

王绍芬

文山市人民医院新生科 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中早期行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新生儿82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采取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进行泵注,比较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经过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中早期行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患儿病情,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危重症;新生儿;多巴胺泵注;治疗中早期

新生儿在医院一般会被医生进行评分,评分依据为新生儿的呼吸、肤色、脉搏以及肌张力等情况,若是评分为7至10分,则为健康的新生儿,若是评分在4分以下,则为危重症新生儿[1]。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新生儿窒息,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的因素有多种,这些因素会使胎儿在母体子宫中出现缺氧症状或者娩出之后发生循环障碍,从而在出生后的一分钟没能成功建立起有规律的呼吸,造成新生儿窒息。相关研究指出新生儿窒息会使患儿器官受到损害,严重时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也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新生儿窒息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非常关键。本文就此选取了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新生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中早期行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新生儿82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1例。对照组患儿男性21例,女性20例,胎龄为30至41周,平均(36.8±2.1)周,体重0.9kg至4.2kg,平均(2.3±0.6)kg;研究组患儿男性20例,女性21例,胎龄为29至42周,平均(36.5±2.2)周,体重1.0kg至4.1kg,平均(2.4±0.5)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2]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将患儿送至重症抢救室,将其放在辐射床上,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地监测。提供呼吸机辅助患儿进行吸氧,将其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为患儿进行输液保持机体的电解质平衡,促进患儿的排尿,护理人员做好患儿的辅助治疗、日常护理以及抢救等工作,并做好患儿的抗感染与保暖等护理工作。研究组患儿除了以上措施,行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治疗,使用时间为患儿苏醒之后的2至3h,使用量保持为1.8ug/(kg.min),持续泵注的时间为72h,同时注意在泵注期间要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器官功能进行密切监测。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式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死亡、多脏器衰竭以及低钙血症。

1.4统计学计算

所有数据代入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算。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运用t计算;以(%)表示计数资料,并运用x2计算。若最后结果P值在0.05以下(不含),则可证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3]


  1. 结果

研究组患儿经过综合治疗联合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后,死亡0例,多脏器衰竭1例,低钙血症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3/41);对照组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死亡2例,多脏器衰竭5例,低钙血症7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15%(14/41),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9792,P=0.0027)。

  1. 讨论

危重症新生儿常出现重度窒息现象,这种情况会对患儿重要的脏器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患儿进一步发生不同的并发症,使患儿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而多巴胺可以扩张肠系膜血管,使患儿肠壁微循环得到改善[4],从而使肠胃功能能够恢复正常,此外多巴胺泵注可以激活肾脏的多巴胺,使患儿的肾血管扩张,肾血流量会增加,使患儿能够正常地进行排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为小剂量的多巴胺泵注可以让患儿的心脏多巴胺变得兴奋,使其心脏的收缩功能得到调节,使患儿心脏的输出量增加,从而保证患儿身体中的各个器官与组织可以得到足够的氧气与血液补充,防止患儿出现重度窒息现象。而在使用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要进行密切的监测,若是发现患儿出现异常状况,应该马上对药物的使用量进行调整或者停止药物的使用,提高患儿的用药安全性,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提高患儿家属对于医院的信任度。

经过本文研究表明,研究组患儿经过综合治疗联合治疗中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充分说明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中早期行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患儿病情,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继山.分析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178-179.

[2]钟俊炎,黄美.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用于新生儿危重症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0):65-67.

[3]苏永继.持续泵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2):50-52.

[4]张婧,喻聪,李霄.早期持续小剂量多巴胺泵注在危重症新生儿中的治疗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1):323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