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验意义你清楚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大便常规检验意义你清楚吗?

邹秀兰

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大便常规检验与血常规、尿常规并列为三大常规检验,大便常规检验主要是了解患者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溃疡、肿瘤及寄生虫感染等。根据大便的性状与组成,判断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功能;大便隐血试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过筛试验。当发现大便内有红细胞,表明下消化道、肛门部位出血,可能是下消化道病变,如炎症、痔疮、直肠息肉、肿瘤及其他出血性疾病。上消化道出血时因红细胞在胃及肠道中被消化液破坏,则常规镜检可能无红细胞,须通过粪便隐血试验来证实。如果大便常规检验发现大量脂肪球,则会有消化不良表现。那么,实施大便常规检验能看出哪些问题,对粪便检验,操作简单,作用广泛。尤其是住院患者,大便常规是必检项目,以下对于大便常规检验意义进行讨论,仅供参考。

1.大便常规检验化验单项目

正常状态下,粪便中水分约占3/4,固体成分约占1/4。后者包括无法吸收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无机盐、大量细菌、纤维素等所组成。一般正常状态下,人们排便间隔在每日1-2次,排便量在150-200g。具体排便量与食物类别、进食数量、患者个人消化功能等存在差异。经大便常规检验粪便,费用较低,检验项目有外观性状、隐血试验和显微镜检查。

2.大便常规检验项目的解读

2.1大便外观性状

对大便外观性状的检查,可以按照粪便颜色、形状,对待检者食物消化的情况进行观察,以此评价待检者胃肠功能、胰腺功能和肝胆功能状态。在正常状态下,观察粪便的颜色呈黄褐色,大便成形,而且质地柔软。如果是婴儿的粪便,其色呈金黄色。研究发现,粪便的颜色、性状大多会受到食物、用药、疾病等因素影响,使粪便外观发生变化。如果大便外观性状存在异常时,可以根据粪便外观异常改变,评估可能存在的疾病。

当粪便外观呈稀水样表现时,患者多为腹泻状态下排便,评估患者疾病类型多为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最可能存在的疾病类型是急性肠炎。

当粪便外观出现粘液并且呈脓血便样时,要先了解到,在正常状态下,粪便中存在少量的粘液,但因与粪便均匀混合而不易看见,只有粘液增加到肉眼可见时,才表明患者粪便存在异常。评价患者的疾病类型可能是细菌性痢疾、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表现出粘液脓血便,其中暗红色果酱样便,腥臭味明显,可能是阿米巴痢疾。

当粪便为鲜血便时,在粪便中混合着鲜血,粪便与血混杂在一起,也可能不混杂表现。评价患者可能是结直肠息肉、痔疮或肿瘤等下消化道疾病。如果出血量过大,出血速度过快,有明显的鲜血便时,表明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当粪便为柏油样时,观察粪便颜色呈黑褐色,其质地柔软,而且大便较稀,粪便表面具有一定的光泽度,经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评价此类疾病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当红细胞受到胃酸的破坏,对红细胞会产生降解作用,当其与患者肠道内硫化物混合物,受细菌作用影响,还会生成硫化铁。由于硫化铁对小肠会产生刺激作用,使其过多分泌粘液。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在50ml以上,就会表现出柏油样粪便。对此种情况可以给予活性炭、铁剂和铋剂,虽然用药后粪便会呈黑色,但是经大便隐血试验后,呈阴性。可见,上消化道出血类疾病发病后会表现出柏油样粪便。

当粪便为淘米水样表现时,其中粪便内含有过多的水分,其中有很多粘液、杂质。观察粪便外形类似于淘米水,此种情况评估可能是霍乱和副霍乱。

当粪便为白陶土样表现时,可能是胆管结石、胆管癌或胰头癌。这是由于胆汁内胆红素会进入到肠道中,受肠道细菌作用会有胆素原生成,氧化为胆素后,观察粪便会呈正常的黄褐色,这都是粪胆素作用的结果。如果胆道梗阻,正常的胆汁无法进入肠道或者有少量能进入到肠道内,就会减少粪胆素含量,导致粪胆素缺失,观察粪便颜色呈白色、灰白色,其色类似于陶土。

2.2显微镜检查

经显微镜检查粪便,可以评估患者的消化系统,确定是否有炎症、出血、肿瘤或感染,确定粪便内是否存在致病菌。显微镜观察检查项目有以下几种:

细胞检查:如果处于正常状态下,粪便中是无红细胞的,一旦有红细胞出现,表明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红细胞在胃及肠道中被分解、被破坏,很难鉴别。经粪便镜检发现红细胞表明有肠道下炎症、出血。正常状态下粪便中偶见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感染性疾病会增加中性粒细胞。粪便中检查发现巨噬细胞可能是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正常粪便内有大量细菌,大多是正常的菌群,包括双歧杆菌、厌氧菌、葡萄球菌等。当细菌数和种类稳定时,细菌与人体与维持在生态平衡状态。如果肠道菌群失调时正常菌群消失,比例失调。一般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都会有细菌超标的情况。经细菌培养可以发现肠道致病菌。

通过寄生虫卵检查可以诊断是否有肠道寄生虫,常见寄生虫种类有蛔虫卵、蛲虫卵和钩虫卵等。

通过对食物残渣的检查,一般正常状态食物残渣经粪便排出后,已消化为细小颗粒。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后,镜下可发现淀粉颗粒、脂肪小滴,评价此种情况多为胰腺炎、胰腺癌及小儿腹泻等疾病。

2.3大便隐血试验

当消化道出血量减少时,粪便外观可未见改变,因红细胞被溶解破坏,肉眼及显微镜均观察不到红细胞,可以将此种微量出血情况称为隐血。对隐血检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隐血试验。通过隐血试验可以确诊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用于消化性溃疡、炎症、胃癌及寄生虫等疾病,诊断消化道出血呈阳性率。隐血试验作为大肠癌筛查,常用的方法是免疫法、化学法。其中免疫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且较高的敏感性,可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时,诊断容易发生漏诊。而化学法操作更简单,可以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但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低于免疫法,且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患者过多摄入肝脏、生蔬菜及动物血液等食物,检测时都容易呈假阳性,口服维生素C后检测也可能呈假阴性。

3.大便常规检验注意事项

对大便常规检查意义有着初步的了解后,还要注意大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为避免受到干扰,检查前3日忌食辛辣刺激、不容易消化食物,忌食动物肝脏和血制品等食物。非治疗必要停止铁剂、维生素C等药物。在留取标本时忌有尿液混入,忌灌肠、泻药排出粪便进行检查。留取标本后应及时送检,要求在1小时内完成检验。检验阿米巴痢疾时应注意标本保温。对大便观察外观未见异常后,对粪便表面、内部多处取标本进行便检。观察粪便外观存在异常,要选取粘液、脓血等异常部分的新鲜粪便,不能排出大便急需检查时,可以用指套拭取肛门取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