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3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

邢莉丽 庞彦瑛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分组依据双模拟法,对照组35例实施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方面,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是5.71%,对照组是11.43%,观察组略低,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期间,结合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能够对血糖水平合理控制,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70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 according to the double modeling method, 3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and 3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Result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71%,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1.43%, which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smal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dur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and metformin, can reasonab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has high safety,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dop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sulin glargine; metformin

2型糖尿病是现阶段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中,约90%左右是2型糖尿病,该病主要是因为机体胰岛素减少而引起的,具有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症状,显著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现阶段,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常用治疗药物,但是长时间应用,使得患者耐受程度受到影响,无法取得理想血糖控制效果。与此同时,采用大剂量胰岛素,使得安全性受到影响。所以,临床建议联合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以此获取理想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患有该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所选70例研究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按照双模拟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女例数比是20:15;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41岁与75岁(56.84±3.12)岁;观察组中,男、女例数比是18:17;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40岁与75岁(56.79±3.1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采取甘精胰岛素(批号:国药准字J20120031;厂家:企业名称: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者为对照组。皮下注射10IU/d甘精胰岛素,睡前开展治疗。然后以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状况为依据对注射剂量进行调整,接受连续3个月治疗。

观察组:甘精胰岛素结合二甲双胍(批号:国药准字H20023371;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甘精胰岛素用法、用量均与对照组相同,二甲双胍:每次口服1片或者2片,日用3次,接受为期3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检测所有患者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②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具体有低血糖、肠胃不适。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6095069830007_html_12cf573aacaa1dfe.gif ±s),接受t检验;P用于两组比较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19±0.46)%、(5.69±0.67)mmol/L、(9.42±0.14)mmol/L,观察组分别是(6.25±0.22)%、(5.14±0.30)mmol/L、(7.15±0.73)mmol/L,观察组各项指标更低,差异明显(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对照组中,2例低血糖,2例肠胃不适;观察组中,1例低血糖,1例肠胃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1.43%与5.71%,观察组略低,但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因为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过量摄入高脂、高糖等食物,使得血糖水平提高显著,进而提高了糖尿病发生率。疾病发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导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包括视网膜病变、心肌梗死等,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现阶段,糖尿病的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2]。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降压药物、饮食调整及胰岛素注射等。在相关研究日益深入的背景下,用药方法的选择特别重要[3]。

二甲双胍属于降糖口服药物,其能够明显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促进胰岛素灵敏度的提高,而且该药物能够降低体外周细胞葡萄糖摄取率,最后时限血糖控制[4]。除此之外,该药物有助于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尽可能的避免血液高凝的发生[5]。甘精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常用药物,利用皮下注射方式,可以加快结晶沉淀速度,药物作用时间长,其可以对糖代谢有效调节[6]。甘精胰岛素的平稳性更高,而且溶于水难度较大。其组成包括多肽链,进入机体后,能够与酸性溶液中和,进而加快细微沉淀物形成速度,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除此之外,甘精胰岛素能够将糖原的分解阻断,能够尽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7]。

糖尿病患病时间长,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病情越来越严重,血糖控制不理想,低于胰岛素功能的改善不利。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来越高[8]。如果只采用一种药物,无法获取理想治疗效果。而联合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9]。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更低,差异明显(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治疗效果相对理想,而且能够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安全性高,值得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廉芳.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的积极作用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000(015):76. 
  [2]吕媛媛,马慧璇.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008(018):35-37,45. 
  [3]闫桃荣.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006(012):167-168. 
  [4]张建元,秦婷婷,尹平,等.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047(001):109-115.

[5] 江波,邹大进,马向华,等. 生酮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4):291-295.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J]. 糖尿病临床,2016,10(5):205-218.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8] 郝齐志,曹辉,王卫民,等. PCO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β细胞功能与体脂的关系[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5(10):864-866. 


  [9] 刘晓妮,王颖,李桃桃,等.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慢性炎症指标相关性研究[J]. 检验医学,2019,34(9):82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