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浅析

李严飞

身份证号码: 45242419850511**** 广西 530031

摘要:近年来,国民生产生活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变电设备的种类及数量持续增加,传统的变电站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方式已不再适用,因此提出了变电站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数据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方法,用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精益化管理。

关键词:变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问题浅析

引言

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力供应市场需求增大,供电企业的电网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变电站数量越来越多。变电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后期运行的稳定性和维护工作量,同时也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做好变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所涉及专业管理部门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找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保证电力安全生产,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1数据平台概述及实现方法

变电站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数据平台通过对蕴含在变电站设备及其运维检修、缺陷处理等作业中的丰富信息数据进行存储及处理,充分利用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形成变电设备重要信息录入与调用、设备场景可视化呈现、在线状态评价、台账统计查询等应用,进而服务于变电运维检修专业,提升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由数据平台PC及手机终端和平台所对接的应用系统完成数据信息录入,并上传至后台数据库。操作人员可通过数据平台服务器及移动终端,以不同应用业务的形式实时自由调取使用各类数据信息,实现变电站设备的精益化管理。变电站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数据平台,本质上起到“数据中台”的作用。数据中台由阿里巴巴公司首次提出,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下得到了广泛关注。数据中台是指通过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的平台,同时形成统一标准和口径。数据中台的存在,更利于运维管理人员发现数据规律,有效提升数据应用水平。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工作的各类数据信息,汇集到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撑的数据库中,经过数据平台的处理加工后,形成服务于变电运检作业人员的各项业务功能模块。这样,运维检修人员所掌握的变电站及其主要设备的各类信息是前台数据,而由运维检修人员通过PC及手机终端上传及维护各类信息的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平台具有“模块化、通用性”的特征。只要改变后台输入数据,即可形成如电网调控实时数据平台等其他数据平台,为不同类别的前台提供数据支持。构建变电站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数据平台,实现变电站及其设备信息数据的整合、加工与复用,使数据可以即时获取与运用,有效提升前端运维检修人员处理业务的品质。实现技术方面,该数据平台使用开源OpenLayers和Cesium,总体上采用B/S架构,并融合主流、成熟的开源软件。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三维数据采用Oracle空间数据存储,并配置后台主机用于调取数据和观测变电站主要设备影像。同时开发移动端应用程序,该程序支持Win-dows、Android等终端操作系统,从而实现在PC终端和手机终端进行数据采集与信息录入。后台数据库、数据平台及终端之间通过互联网通信,实现数据信息的交互使用。

2我国变电站管理工作中的变电运维技术应用现状

变电站作为我国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电力行业发展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变电站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变电运维技术应用问题,这就说明了传统变电运维技术在应用方面表现不佳。而现如今,在加变电运维智能控制模式后,其技术应用逐渐得以优化,变电控制与分配逐渐到位,变电运行指示转交变电站技术操作流程也逐渐自然化。相比之下,控制中心监管与传统变电站管理模式相比而言在技术应用管理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它能够从智能管理模式应用方面实现信息收集流程优化,分析并整理提出更多技术内容,真正建立智能变电站管理模式,保证管理部门测量中心、管理发哪位都能等实现控制与模拟优化,有效提升变电运行有效管理模式。它主要针对测量、调节中心实现科学合理管控,它所追求的模拟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它可有效提升变电运行整体速度与电能传递效率。

3措施及建议

3.1工程设计环节

项目建设前,设计人员现场勘察环节不能少,确保设计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设中施工安装的可操作性,后期运行检修维护的便利性,进一步细化设计图纸、说明及要求。做好图纸审查工作,提前给相关专业和单位分发工程图纸资料,确定审图人员。应考虑审查人员阅图所需时间,尽量避免类似上午通知和分发图纸,下午就开审查会的情形。

3.2设备选型环节

设备选型应优先选择故障率低、维护量小、技术先进的设备或材料,尽量避免选用运行中故障频发或问题较多的设备。结合在用设备种类实际情况,尽量避免设备种类繁杂、厂家众多的情况,以减少后期运维检修压力,同时也可减少不同种类备品备件的仓储数量,节约资金。综合项目工程所在地域地理环境因素,合理考虑电气设备的布置,优化设备选型,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3.3项目管理环节

超前规划,加大前期投入,避免新建工程刚刚投运就开始扩建,因扩建导致频繁停电或停电困难,以及为了按期给用户供电赶工期而造成工程质量标准降低、投运时遗留问题较多等情形。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企业内统一、规范的施工工艺标准,编制出台工程电气、土建等各专业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全面加强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严格施工单位准入制度,夯实现场监理人员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通过培训或外出学习,给运行检修维护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新设备新技术的机会,提高运行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统筹组织、细化工程各项管理工作。如基建工程要同生产运行准备工作同步考虑,计划投运工作时应统筹考虑竣工验收工作,项目工程的各项工作流程和内容及标准应明确、细化,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衔接问题等等。变电工程管理从最初的建设到后期的生产运行,涉及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安装、验收、生产准备、启动投运等诸多环节,专业众多。由于参与的单位较多,致使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比较多,要想确保其整体质量就必须实施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的严格质量把控。

3.4智能化二次系统技术加入的分析

为了追求智能化变电运维二次系统构建,凸显其技术优势、保证技术应用时间点有序推进、稳定操作、控制效率提升,还需要考虑加入二次系统,对数据采集与材料效率提高做好预先准备。该二次系统是具有低段控制功能特性的,它能够有效提升变电站的整体智能化运维水平。在运用主动引导智能设备研制技术过程中,主要是对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进行丰富,它其中就主要运用到了10kV小车式常规开关柜技术、SF6气体母线绝缘体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能够与智能化二次系统技术终端联系起来,保证做到智能单元合并一体化操作,确保数字化技术也能融入其中,集中实现变电运维技术操作优化,为系统管理与运营建立侧重点。通过智能化二次系统技术,它能实现对系统中智能终端设备的有效引导与研制,而并非是传统系统中对技术内容的被动选择操作。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变电运维技术应用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它的技术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而在技术层面上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优化,其关键还在于基于信息网络为智能化技术应用提供有效保障,确保有效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与整体技术运用素养,争取采用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方法对变电运维技术及其系统进行有效改造,提高我国电网整体运维水平与运维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刚,王达.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7(18):184-185.

[2] 刘嘉伟.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