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情感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4

大班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情感表现

季云彤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天津 300387

摘要:本研究以天津市C幼儿园大班幼儿在高兴、生气、伤心三种情感状态下的绘画作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作品分析法,探究大班幼儿绘画作品中色彩情感表现的一般水平及差异。研究发现:大班幼儿色彩的情感表现处于萌芽状态,大部分幼儿处在色彩的偏爱与写实阶段。三种情感表现中,“高兴”的表现最佳,“生气”的表现次之,“伤心”的表现最不理想,并且在色彩选择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色彩;情感表现;幼儿绘画作品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所关注的对象,是情感状态难以把握,情绪易于改变的一个群体。学前期是个人成长重要的一个阶段,对日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学前幼儿这个群体,是研究者很难直观、直接地了解的群体,特别是对学前幼儿情感方面进行研究时,难以找到准确地洞察学前幼儿内心的有效方法。

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一般认为,高兴、生气、伤心、害怕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四种情感。这些情感与个体的基本需要相联系,是先天的1。在四种基本情感中,“高兴”情感分化的最早,“生气”、“害怕”次之,“伤心”分化的最不明显。情感表现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是画家情感的深刻表现,都渗透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带有浓厚的感情特色。由于学前幼儿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情感的理解。

绘画作品的色彩是判断幼儿的情感状态以及情感表现水平的有效方式。幼儿在绘画创作中,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直观有效地反映他们此刻的情感状态。罗斯·艾尔斯库勒(1947)认为,在绘画中使用颜色是一种理想的媒介。学前幼儿通过颜色这种媒介,能够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冲突和困难。研究者认为,这种非言语的情感表达对于2-5岁幼儿具有特殊的价值2。通过绘画作品的色彩来了解学前幼儿情感表现能力,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方式。

幼儿如何通过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已有研究发现,幼儿用他们喜欢的颜色来描绘自己喜爱的物体,而把他们认为不好看的颜色涂在自己不喜欢的物体上或认为无足轻重的东西上3;选择自认为好看的鲜艳色彩来表现事物、丰富作品,使画面效果强烈4。施静(2015)认为,色彩的情感表现即幼儿通过运用主观色彩来呈现内在的情感。比如,幼儿在人物脸部涂上黑色表示“伤心”,绘画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填充人物形象5。幼儿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表现,就是幼儿将对高兴、生气、伤心三种情感的感受,在绘画活动中用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C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46幅,其中高兴情感作品16幅,生气情感作品14幅,伤心情感作品16幅,对幼儿绘画作品中的色彩部分进行研究。另外,研究者对幼儿进行绘画前及绘画后的访谈。

(二)研究工具

1.幼儿绘画作品评分标准

本研究使用两种分析标准量表进行作品分析。

标准一:采用施静(2015)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的色彩情感表现评分标准,将“整体色彩的情感表现”、“色相选择的目的性”、“色块安排的目的性”作为评分的指标,了解大班幼儿在高兴、生气、伤心三种情感状态下的一般水平。

标准二:采用张加朝(2015)6的色彩对照标准,分析大班幼儿表现“高兴情感”、“生气情感”、“伤心情感”等三种情感时色彩选择的差异。

2.访谈提纲

对幼儿进行绘画前访谈和绘画后访谈,在幼儿听课及作画过程中进行视频录制。

访谈提纲:

(1)绘画前访谈题目:“你准备用什么颜色表现高兴”、“为什么选择这种颜色”

(2)绘画后访谈题目:“你认为这幅画中最能反映你高兴(生气、伤心)情感的是什么地方”、“你将表现这种情感的色彩涂在了什么地方”、“为什么涂在这里”、“这种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收集作品前,由主班教师做课,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情感渲染,通过幼儿之间的故事共享情感引入。对每个幼儿进行访谈,在教师做课时进行全程录像,转录成语料进行语料分析。

研究共收集高兴情感作品16幅,生气情感作品14幅,伤心情感作品16幅;将“高兴”编码为H,“生气”为A,“伤心”为S,作品以情感编码与数字的结合方式出现在研究中。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基于施静和张加朝两个分析标准,对大班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评分,其结果真实可信,信效度较高。因此,本研究使用评分结果来探究在高兴、生气、伤心三种情感状态下,大班幼儿色彩情感表现的一般水平及差异。探讨如下:

(一)在高兴、生气、伤心三种情感状态下,大班幼儿色彩情感表现的水平分析

对照标准一,将46幅作品进行评分,总结出三种情感状态下,大班幼儿色彩情感表现的一般水平。

1.总体水平分析

表1 大班幼儿绘画作品的原始总分、平均分

分析标准

原始总分

平均分

整体色彩的情感表现

148

3.22

色相选择的目的性

136

2.96

色块安排的目的性

99

2.15

如表1所示,大班幼儿在“整体色彩的情感表现”、“色相选择的目的性”、“色块安排的目的性”三个方面得分依次减少。从一般水平来看,大班幼儿绘画作品整体画面呈现部分偏爱与写实的效果,能够表现出所要表现的情感,但是表现的并不完全。在色相选择的目的上,大班幼儿使用多种颜色来表现情感,有些颜色的使用基于幼儿自身有意识的对情感的表现,且在众多颜色中有真实物体的颜色。在色块安排的目的性中,绘画作品中的色块能够表现情感,但是色块的面积及大小不能完全反映所要表现的情感。

2.大班幼儿运用色彩表现高兴情感的水平分析

从整体色彩的情感表现来看,大班幼儿在对高兴情感进行色彩表现时,呈现出较高的情感表现水平。在情感的分化中,高兴情感最早分化出来,幼儿对高兴情感具有最直接的体验。从16幅幼儿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作品中出现写实与偏爱结合的效果,作品H1中,幼儿用蓝色表示云朵,用偏爱色红色来装饰画面说明了这一观点;少部分作品处于完全写实状态,作品H4中幼儿用绿色表示山,灰色表示石头,蓝色表示海水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有的作品已经脱离偏爱与写实状态,能够有意识地用不同颜色对特定物体涂色,表达自己的高兴情感,作品H6中,幼儿用红色气泡表现高兴可以验证这一观点。

在色相的选择上,大部分幼儿使用绿色、粉色、橘黄色等明亮的颜色,整体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积极明快的。例如,H4:“绿色最能表现我高兴,因为绿很亮”,H2:“粉色、银色这些亮的颜色都表现了我的高兴”,H3:“橘黄色最表现我高兴,这些颜色很亮” “银色这个亮的颜色最表现我的高兴”,访谈以上案例时,幼儿都谈及亮的颜色表现出的高兴情感。在色相选择的目的性上,大班幼儿在绘画中通常使用多种颜色,其中部分色彩的使用出于有意识的目的。在作品H3中,幼儿使用粉色、黄色、橘黄色、红色等明亮的颜色,并且用红色画出星星、心形、花朵的图案来表现高兴的情感。

在色块安排的目的性上,大部分作品有能够表现高兴情感的色块,但是不够突出,有些作品具有明显的表现性色块,并且有意识地绘制该色块。作品H4具有表现高兴的色块,该幼儿在访谈中谈到绿色最能表现情感,在画中她用三个绿色的高山作为背景,大面积的绿色色块,表现了她的高兴情感。

3.大班幼儿运用色彩表现生气情感的水平分析

从整体色彩的情感表现来看,大班幼儿在对生气情感进行色彩表现时,呈现出中等的情感表现水平。按照情感分化程度来看,生气情感分化时间晚于高兴情感。幼儿用色彩表现生气情感时,多会采用偏爱色来呈现写实的效果。在14幅作品中,近一半的作品呈现完全写实的效果,作品A12中,用偏爱色呈现实物原型可以验证这一观点。

在色相的选择上,大部分幼儿使用红色、灰色、黑色等颜色,整体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灰暗、消极的,红色的使用给画面增添了“紧张”的气氛。例如,A12:“用灰色表现生气,颜色很暗”,A14:“用红色表现生气,红色像发火时的颜色”,A4:“用红色表现生气,红色特别难看,我最不喜欢这种颜色”,A6:“用黑色表示生气,黑色特别灰暗”,访谈以上案例时,幼儿都谈及灰暗颜色表现生气,以及用不喜欢的颜色表现生气。在色相选择的目的性上,大班幼儿在绘画中通常使用多种颜色,但是颜色的种类相比高兴情感少了很多,并且幼儿在作画时会以自己的感觉喜好决定色相,并不会考虑色彩对生气情感的作用。在作品A3中,幼儿使用灰色、蓝色、紫色等颜色,虽然该幼儿使用灰色来表现生气,但是却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紫色为其他事物涂色,包括对“哭脸”表情的涂色。

在色块安排的目的性上,大部分作品有能够表现生气情感的色块,但是不够突出,有些作品没有表现性色块。在作品A12中,幼儿在人物头上用红色画出火的图案表示生气。A4整幅作品采用红色,但是并没有色块的出现来表现生气情感。

4.大班幼儿运用色彩表现伤心情感的水平分析

从整体色彩的情感表现来看,大班幼儿在对伤心情感进行色彩表现时,呈现出较差的情感表现水平。按照情感分化程度来看,伤心情感分化出来的最晚,幼儿最难理解和感受。在幼儿用色彩来表现伤心情感时,多会采用偏爱色来涂色。在16幅作品中,近一半的作品中偏爱色的使用占据了大部分面积。在作品S15中,幼儿完全使用偏爱色绿色来进行情感表达验证了这一观点。

在色相的选择上,大部分幼儿使用灰色、黑色、蓝色等“深”颜色,整体画面给人的感觉是沉闷、冷酷、黑暗的。例如,S9:“用黑色、红色表现伤心,我平常开心时候最不喜欢这两个颜色”,S10:“用蓝色表现伤心,因为这个颜色看起来比较黑”,S3:“用粉色和蓝色混合的灰色表现伤心”,访谈以上案例时,幼儿都提及用黑暗的颜色表现伤心。在色相选择的目的性上,大班幼儿在绘画中通常使用写实的颜色,但是在作画时会以自己的感觉喜好决定色相,并不会考虑色彩对伤心情感的作用。在作品S1中,幼儿使用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虽然该幼儿使用蓝色来表现伤心,但是却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紫色为人物的衣服涂色,充分验证了以上观点。

在色块安排的目的性上,大部分作品有能够表现伤心情感的色块,但是不够突出,有些作品没有表现性色块。在作品S9中,用黑色、红色表示伤心,并且将人物的衣服涂成红色色块。红色色块,使得整个画面呈现黑暗、紧张的状态。作品S5整幅作品采用黑色、黄色、红色,但是幼儿并没有使用黄色色块表现伤心情感,他仅用黑色线条表现伤心情感。

(二)在高兴、生气、伤心三种情感状态下,大班幼儿色彩情感表现的差异分析

根据情感分化特点,高兴、生气、伤心三种情感依次分化。因分化程度的不同,幼儿对不同情感的体验程度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情感的色彩表现存在差异。以下从一般水平、色彩选择两个方面进行差异分析。

1.三种情感色彩表现一般水平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共有12名幼儿参与,对他们三种情感作品分析后,对作品评分的平均数据做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

60949a1e67a81_html_af7fd4c39865fa28.png

图1 12名研究对象三次作品评分的平均数据图

从图1可以看出,幼儿对“高兴”的色彩情感表现最佳,“生气”的色彩情感表现较好,“伤心”的色彩情感表现最差。由此可以判断出,幼儿对“伤心”最难进行色彩的情感表现。在色相的选择上,表现高兴、生气、伤心,选择的颜色种类依次减少。在色相选择的目的上, 表现高兴、生气、伤心三种情感使用偏爱色的程度依次增加。在色块安排的目的性上,表现高兴、生气、伤心三种情感的色块依次减少,且色块的有意识表现性依次降低。

2.幼儿色彩选择的差异分析

依据标准二,对色彩的选择进行差异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在“高兴”情感状态下,大班幼儿采用的颜色以暖色调为主,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在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有6个幼儿用绿色,“很亮的颜色”来表现自己的高兴。大部分幼儿选用绿色、红色、橘黄色、银色这些明亮的颜色来表现自己的高兴,整体画面色彩给人舒适的感觉,色彩丰富,富有表现力。

在“生气”情感状态下,大班幼儿采用的颜色以灰色、黑色等冷色调的颜色来表现灰暗的心情,有一部分大班幼儿用红色来表现生气。他们将红色,看作“生气时怒火”的颜色。整体色彩选择较为单一,颜色不够丰富。

在“伤心”情感状态下,大班幼儿采用的颜色以蓝色、黑色等冷色调的颜色来表现灰暗的心情。与“生气”情感状态不同的是,大班幼儿在色彩选择时,整体色彩搭配的色调,给人较冷的感觉,整个画面呈现昏暗的色调。颜色不丰富,有的幼儿绘画作品中,只使用了黑色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四、结论

(一)水平

从整体色彩的情感表现上看,幼儿色彩的情感表现处于萌芽状态,大部分大班幼儿处在色彩的偏爱与写实阶段。从色相选择的目的性来看,幼儿能够选择多种色相来表现情感,大部分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有真实物体色相的出现,并且有些幼儿能够有意识地用部分色彩来表现情感。从色块安排的目的性来看,幼儿绘画作品中有能够表现情感的色块,但是表现性色块的使用没有目的性,位置、大小不醒目。

(二)差异

从一般水平来看,三种情感表现中,“高兴”的表现最佳,“生气”的表现次之,“伤心”的表现最不理想。从色彩的选择来看,在表现高兴情感时,大班幼儿多使用明亮的颜色,色彩丰富;在表现生气情感时,大班幼儿多使用冷色调的颜色,色彩单一;在表现伤心情感时,大班幼儿多使用昏暗的颜色,色彩单一。

五、教育建议

第一,加深大班幼儿对高兴、生气、伤心的情感体验。从研究结果来看,大班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感的表现不佳。教师可以通过美术鉴赏的活动,让幼儿对生气和伤心情感充分体验后,加深印象,再用色彩进行生气和伤心的情感表现。

第二,帮助幼儿掌握多种表现方式。对于色相和色块的训练,可以让幼儿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探究色相和色块的表现程度。例如:让幼儿只用一种色相作画,体验一种色相与多种色相作画的不同表现力,帮助幼儿掌握多种表现方法。

第三,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多种色彩进行绘画。在选择色彩和使用色彩方面,大部分幼儿存在问题。在作画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作画过程,总结每个幼儿作画风格,了解幼儿对偏爱色的选择和使用情况,发现幼儿进行的新的尝试和发展。教师可以选择让幼儿进行自主绘画,针对不同幼儿情况,提出符合每个幼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格罗姆.幼儿绘画心理学:幼儿创造的图画世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振宁.幼儿心理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 罗惠,周锡华.关于幼儿绘画现状的初步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7(4):32–34.

5 施静.5—6岁幼儿色彩的情感表现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5.

6 张加朝.三种情绪状态下大班幼儿绘画情感表达状况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季云彤,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领域:学前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