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2
/ 2

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性分析

萨代提古丽 ·麦合木提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文章旨在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耦合评价均衡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对2000—2017年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两个耦合协调关系指标进行系统综合协调分析。近十几年,新疆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不断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型。新疆新型城镇化与改善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加强,二者协调发展程度逐渐得到提高。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尚属于粗放型,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因此,为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新疆应提出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政策,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助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疆;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熵值法;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新疆的城市化进程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有了明显的发展,2000年的城镇化率为33.75%,到2017年时到达49.38%,这期间城镇化进程总共增加了15.6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91个百分点,城市人口从2000年的624.18万人口增加到2017年的1207.18万人。新疆粗放型城镇化建设虽然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但也对环境污染产生了严重影响,如何缓解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新疆城镇化发展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研究都处于初级阶段。鉴于此,文章以新疆为主要研究分析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对新疆2000—2017年新型产业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新疆今后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推进城市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切实可靠和借鉴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近十年来,新疆城镇化水平有所提升,意味着吸引更多的人进城务工、更多的企业新建工厂,造成更多的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新疆地区的城市人口数量随着城镇化进程而持续攀升,同时城市规模和数量也在增长,因此,城市的功能和系统因为社会需要而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热点和难点。虽然新疆地区通过大力调整城镇产业结构,经济社会领域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为城市工程建设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物力保障,进而大大加快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但由于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工业产业落地项目也逐渐增多,城市面临的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不注重协调,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选取2000—2017年新疆数据,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数据主要都是来自于《2000—2018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布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到的。

2 指标体系构建及方法

针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同时通过参考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给定的新型工业城镇化水平测度评价指标,并通过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结合相关数据的准确可靠和获得性,构建了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大指标系统的综合评价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我国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城镇化3个一级关键指标体系, 8个二级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系统包括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环境治理3个一级指标体系,9个二级指标。

以熵值法为基础,利用线性加权法[1]对标准化之后的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函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函数,对其进行各自测算。本文参考学者[2]的有关研究成果,建立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将2000—2017年新疆17个指标依据上面算法分别计算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可获取表3。2000—2017年,新疆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现稳步提升态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呈显倒U型。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从2000年的0.189增长到2017年的0.827,年均增长率为9.08%;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从2000年的0.004增长到2017年的0.311,年均增长率为29.3%;其中,2000—2017年新疆新型城镇化系统(608e37b13acb2_html_5c244e00ff288325.gif )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608e37b13acb2_html_fd8dbcb9480afece.gif )。根据608e37b13acb2_html_5c244e00ff288325.gif608e37b13acb2_html_fd8dbcb9480afece.gif 的关系,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2000—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为生态环境滞后性。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已经由最初处于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逐渐演变为良度协调。

表 1 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及耦合和协调等级变化

年份

608e37b13acb2_html_5c244e00ff288325.gif

608e37b13acb2_html_fd8dbcb9480afece.gif

C

T

D

耦合等级

协调等级

耦合类型

2000

0.189

0.004

0.142

0.096

0.117

低水平耦合

严重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01

0.244

0.024

0.288

0.134

0.196

低水平耦合

严重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02

0.268

0.041

0.341

0.155

0.230

颉颃

中度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03

0.214

0.063

0.419

0.138

0.241

颉颃

中度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04

0.227

0.111

0.470

0.169

0.282

颉颃

中度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05

0.260

0.128

0.470

0.194

0.302

颉颃

轻度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06

0.287

0.118

0.454

0.202

0.303

颉颃

轻度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07

0.308

0.161

0.475

0.235

0.334

颉颃

轻度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08

0.335

0.172

0.473

0.253

0.346

颉颃

轻度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09

0.372

0.201

0.477

0.287

0.370

颉颃

轻度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10

0.359

0.247

0.491

0.303

0.386

颉颃

轻度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11

0.440

0.375

0.498

0.407

0.451

颉颃

濒临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12

0.489

0.477

0.500

0.483

0.491

颉颃

濒临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13

0.585

0.573

0.500

0.579

0.538

颉颃

勉强协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14

0.639

0.563

0.499

0.601

0.548

颉颃

勉强协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15

0.722

0.474

0.489

0.598

0.541

颉颃

勉强协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16

0.741

0.279

0.446

0.510

0.477

颉颃

濒临失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2017

0.827

0.311

0.446

0.569

0.504

颉颃

勉强协调

生态环境滞后型


由表3可知,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的值介于0.14~0.50区间内,耦合发展水平较低下。此期间,耦合度从2000年的0.14增加到2017年的0.45。分阶段来看,2000—2001年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此时城市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是低水平的城镇化,对于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载消化;2002—2017年颉颃阶段,长期处于颉颃阶段说明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尚属于粗放型,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程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耦合协调度等级由2000年的严重失调到2017年的勉强协调。从整体上来看,耦合协调度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4年严重、中度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117发展至0.282;第二阶段是2005—2012年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阶段,此阶段耦合协调度有着稳步攀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值由2005年的0.302上升到0.491,二者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能力还有待提高;第三阶段为2013—2017年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值由2013年的0.538降至2017年的0.504,二者之间交替上升,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此时城市己经将其相当数量的发展资金投放到了生态环境建设中,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开始协调。

4 结论

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由低水平耦合达到颉颃阶段;协调发展类型已经由最初处于严重失调、中度失调逐渐演变成了勉强协调。为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互动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政策

政府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建立起由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共治的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消耗水平等标准,从源头上减少能耗,努力实现从环境污染向资源节约型转变[3]

(2)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随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实现了呈正相关的快速增长,但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却逐渐下降。新疆环境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由2000年1.58%降至2010年的1.2%。因此,新疆应当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应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最终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雨雪, 李广东. 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关系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75(07):1386-1405.

  2. 卢瑜, 向平安. 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同耦合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27(01):1-6.

  3. 吕延方, 崔兴华. 中国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机制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 2020(01):112-123.

608e37b13acb2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