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3


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观察

张继芳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北京 101300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住院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7月-2019年12月的实施风险管理方式作为观察组,2019年度1月-2019年度6月实施常规管理方式作为对照组,每组50例,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水平、护理制度落实情况、技能操作情况、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患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取得显著的管理效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风险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效果;护理质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经济水平及对自身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管理要求也不断增加。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医疗纠纷不断发生,不仅对护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给医院声誉带来影响。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医院不仅要为患者提高优质的医疗服务,还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服务[1]。医院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常面临多种风险,为了不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应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实施一项风险管理,取得显著效果,风险管理是指将项目或者企业的风险环节引起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的管理方式,以往是企业管理的常见方式,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通过实施风险管理,能显著预防或者避免风险事件。本次研究通过分析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具体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取的住院治疗患者(神经内科)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住院进行治疗患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范围40岁-80岁内,50例患者平均年龄(60.21±1.27)岁;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2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范围41岁-80岁内,50例患者平均年龄(61.27±7.52)岁;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21例。基本资料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

采用以往常规的护理方案,根据方案内容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护理差错的能力和意识,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做好各项护理计划,并根据方案实施管理,详细记录管理内容;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一般通过实施以下措施保证患者安全,如保持地面干燥、在走廊和厕所装扶手设施、安装夜间照明灯,通过实施上述措施降低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巡视力度,充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病情变化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并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潜在的风险事件,应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辅导,使其心理压力得以减轻,保持积极的心态。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

  1. 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根据护理方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定期对安全形势实施评估,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对于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找出管理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加强风险管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对于各项工作制度应严格遵守,建立应急处理程序,规范交接班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根据相关规定,并且需要结合科室工作情况,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例如操作程序、常见疾病应急预案等。

  2. 加强风险意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内容包括应急处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等,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文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书写,真实、客观的记录,护理病例每周检查1次-2次。

(3)患者管理:充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院内环境和病房环境,并为其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保持乐观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缓解一系列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提高配合度的目的[2]

(4)风险评估:对个体风险评估、归因性管理进行分析,同时明确判断危险程度,计算危险度临界值,从而利于标准化护理语言形成,将此作为相关依据,制定详细个体化风险控制计划,利于护理目标和合理,从而利于管理行为的组织内部无缝隙对接,使患者能积极参与管理,利于实现多元化的管理体系。

1.3 观察指标

两组满意度、基础护理水平、护理制度落实情况、技能操作情况、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采用自制护理知识考核题目,包括基础护理水平、护理制度落实情况、技能操作情况、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患沟通能力等方面,每个方面总分 100 分[3]

不良事件:包括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安全告知、服务流程、服务态度进行满意度评价,以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评分,满意得分在79-100分、一般得分在60-78分、不满意得分在60分以下

[4]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7.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研究数据中的(T检验的方式、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数据中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分析家属满意度(n;%)

组别

例数(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50

38

11

1

98.00

对照组

50

27

10

13

74.00

χ2

-




16.2714

P

-




0.0017


2.2对比2组各项水平

观察组基础护理水平、护理制度落实情况、技能操作情况、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患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所示。

表2:分析各项评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水平

护理制度落实情况

技能操作情况

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护患沟通能力

观察组

50

86.32±6.27

90.17±8.17

95.67±2.16

91.08±9.19

96.32±2.11

对照组

50

74.13±3.14

75.64±6.31

75.88±1.34

74.26±2.17

75.68±2.49

t值

-

14.2641

15.2611

17.2316

15.4426

14.2617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所示。

表3: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指标

组别

坠床

跌倒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0

1

2.00

对照组

6

6

24.00

t值

-


10.2716

P值

-


0.0127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新型的诊疗技术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使医院保健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管理人员对医疗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医院卫生部门需要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同时也导致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管理效果,导致医院管理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且护理人员为被动的护理模式,易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常规管理为基础方式,根据管理计划实施管理,由于管理措施均为常规内容,使管理效果不佳,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分析护理风险相关事件发生原因、处理方式,进一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管理通过分析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加强管理工作,使患者了解意外事件可能导致的机制及诱因,明确处理原则、危险隐患的预,从而实现主观风险认知,再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比如患者管理、疾病评估、医护人员的管理、相关制度的管理等等,通过实施上述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例如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通过对护理工作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再寻找合理的对策,能显著预防风险事故情况发生,该项管理模式和常规管理模式相比,能降低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水平、护理制度落实情况、技能操作情况、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护患沟通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买飒.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18,24(2):139-140.

[2]沈玲佳.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8,35(6):177-178.

[3]安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8,33(2):156-157.

[4]肖昌定.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8,24(3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