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的根雕创作艺术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传统文化下的根雕创作艺术浅谈

黄君盈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 黑龙江鹤北 154212


摘要:根雕艺术创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创作形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艺术家的手工雕刻,把平凡的树根变成一件艺术品的过程。原材料的自然形态和美感被艺术家放大和表达,但根雕艺术的自然性更强。它不同于其他雕刻作品,根雕是借助树根的自然形态进行创作的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创作时要遵循“三分人工,七分自然”的原则,用夸张的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在平凡中发现不寻常,根据物质“艺术”,巧妙地借用自然美的灵魂进行艺术创作。

关键词:传统文化;根雕创作;艺术;分析

1根雕艺术的发展

根雕艺术发展到唐代,根雕艺术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韩愈的诗《题居士》描述了根雕作品。宋代以后,根雕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一些寺庙里的佛像都采用了根雕,可见此时根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明清时期,出现了以根雕为职业的艺术创作者。他们除了制作装饰艺术品外,还制作了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根雕作品,如桌椅等人们日常生活用的家具。解放前,根雕艺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根雕在海宁、嘉定区等地逐渐衰落,直至家具生产消失,当时为了能养家糊口,从事根雕的人们纷纷转行,根雕产业正在走向消亡。新中国成立后,根雕艺术逐渐恢复,特别是近年来根雕艺术在我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根雕创作,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根雕创作行业,1985年,应用艺术成立,带动了根雕创作的蓬勃发展正式发展中国根雕艺术,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员。1994年升格为一级社,更名为中华根艺社,并传遍全国。近年来,根雕艺术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魅力和根雕艺术家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2根雕艺术创作

2.1艺术家素养。

艺术家不仅要有高超的审美眼光,善于发现生活的美,还要有娴熟的技艺。根雕艺术也是一种把思想变成物体的艺术。艺术家在脑海中构思出自己的完美世界后,就以根雕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外界感受到他的思想,感受到你的内心。正如一个熟练的画家可以把绘画的情感带到生活中一样,一个熟练的根雕刻家可以把一个形状奇特的根变成一个生动的物体。根雕艺术是手的艺术,每刻一把刀,都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如果有偏差,整个树根120就成了无用之物,这对根雕艺术家的技艺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因此,精湛的工艺是根雕艺术家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根雕艺术家也要有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升艺术家,才能提升作品,才能提升根雕艺术。

2.2根雕技术。

根雕创作是以根本身为基础的,借助树枝和根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是根雕创作的要求。比如,突出的树根可以作为老人的拐杖,浓密的树根可以作为村庄的围栏。所有这些作品都必须遵循道与自然的原则。根雕艺术是自然的艺术,因此,在根雕创作时,必须尽量利用树根自身的形式。在绘画中,艺术家不会把看到的场景搬上画卷,而只是选取部分场景,并将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融合起来进行创作,使作品的创作富有想象力,只有情感共鸣。根雕也是如此。艺术家不需要完全按照现实来雕刻,只需要在形状上相似,反映事物的整体特征。剩下的就是观者的想象空间,让观者在脑海中尽情发挥。在根雕创作中,尽量不填,而是以雕、移为主。过多的修补,会导致作品的完整性降低,影响观感,也会影响作品的保存。在雕刻时,应减少雕刻的根部纹理,使之保持原汁原味,会使整个作品的“游戏”更充分、更耐人寻味。在某些区域一定要填色,尽量选择根部要填色的材料,保证颜色的一致性、一致性。

3中国传统文化下创作的根雕艺术创作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进程中,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发展,最终在现代社会仍为人们所喜爱,这与它在发展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是分不开的。每一件根雕艺术作品都有效地传达了古代尊重自然的文化。在根雕工作中,充分尊重植物根系的原始形态,合理利用植物根系存在的弯曲、疤痕、纹理、沟槽、凹陷、突起、褶皱等“缺陷”。通过适当的组合和调整,使之具有独特的美感。利用天然植物根系,满足当今钢筋混凝土社会中许多人对自然的向往。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大多是通过作品传达一种意境,而作品的表现力则放在意境中,注重作品的魅力,因此与国外的艺术作品相比,我国的传统艺术作品通常不具有具象性。这也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根雕艺术也不例外。在西方传统文化中,提倡人性的解放,即在西方文化艺术中,人的地位大于自然。是关于人的,是关于人是事物的灵魂。所以在西方艺术中,最常见的是肖像画,而这种肖像画通常是具象的,描绘一个人的脸非常逼真。而纵观我国传统艺术作品,最常见的就是山水花鸟,同样也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对人性中未知事物的幻想。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自然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艺术家对自然的敬仰。这一思想在我国古代圣人老子的思想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道德经》中,大江健三郎对自然界中的植被有许多描述,他通过描述植被的生长形态和生长状态来完成对世界的教导。这是老子尊重自然的重要表现。在他的思想中,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进行各种活动。绝对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一个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他的死亡是坚强的。植物的生命是脆弱的,它的死亡是枯萎的。所以强者是死人,弱者是活人。」老子取枯枝,形容为生与死的过程,认为这枝经历了生长、成长,最终枯萎,代表了生命的过程。这一观点为根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艺术家从东方艺术的形式出发,坚持老子“无为”的根雕艺术作品思想。需要指出的是,根雕艺术家需要对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爱国者的“无为”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做不了,其核心思想是“不可妄为”,即在根雕作品的创作中,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对其过度的人为干预,甚至企图颠覆其形象都是不允许的。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根雕艺术的影响,大多数根雕作品都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原始形态,寻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在西方的作品中,更会追求独创性的作品。因此,对西方的艺术作品,人们只会有直接的艺术感受,而我国的传统艺术作品会使人们的灵魂更加震撼,以抽象的艺术形式,激发人们的具体幻想,更有表现力。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对“大音无音,大象无形”的艺术创作原则有着深刻的理解,我国根雕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更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对艺术形式没有太大的要求。而在创作中,把人为干预视为失败,尊重自然的原则,从作品的原材料面对面寻找其亮点,确保作品与自然最为接近,“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根雕艺术中得到生动体现。这样创作的作品,其表现在于观者对这种进一步的联想,保证了艺术作品的特殊性。观者不同的艺术实践和生活经历,将使人们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并充分尊重奥伊戈的“道是物,但只是恍惚”的思想。

4结语

综上所述,根雕艺术创作应在材料中保留自然的美感,并进一步发掘内在的深层美,并加以提升,用刀斧释放根雕材料中潜在的生命。形象思维要突破根材料的外壳,摆脱根材料的局限和局限,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力,把局限化为无限,不局限于根材料的奇异形状,寻找和创作出精彩别致的作品,根雕艺术进入了现在你看我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杨良连.根雕艺术的选材与创作浅析[J].中国高新区,2017(20):249.

[2]尹莎.玉雕创作在现实主义艺术的体现——籽料《打起手鼓唱起歌》[J].明日风尚,2017(10):6.

[3]黄友镇.浅谈陶瓷制作工艺与根雕艺术创作的工艺结合[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7,51(05):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