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冯庆一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黄颡口中学 435219

摘要: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学习了解到前车之鉴,在以后的日子中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而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贤人的情感,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时,学生应该认真朗读每一句话,仔细品味每一个字,体会和感受诗人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情感,才可以让学生细细体会到一句诗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中国古典诗词文学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如繁星,从诗歌流派上分类有现实主义流派、反现实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形式主义流派等。现实主义流派的经典代表是《诗经》,魏乐府中也有许多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浪漫主义流派中诗仙李白是典型代表,其诗文想象丰富,风格奔放雄壮。古典诗词犹如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星光,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中熠熠生辉。

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1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了一些技法上的教育,而对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底蕴以及情感表达的教学并没有特别地重视。在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时,教师通常只讲解具体翻译的内容以及翻译的技巧,和一些重点、难点以及比较容易被考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的讲解与背诵。这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文言文只有一些技巧上以及语文相关的知识点上的认识,对于这些古文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以及情感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不高,并且会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有缺失。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古文只是一篇篇没有感情的文字而不是富有精神的文化。这样长此以往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不利,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有消极的影响。

1.2课堂教学方式死板单一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认知不够深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教师以说教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意思,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做好记录。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教学活动只是根据预先设计的教材展开,在课堂中缺乏临场应变,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有限。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足,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2.1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帮助。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观沧海》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三国演义》作为导读,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引出作者曹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过《三国演义》的视频,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掌握的知识,简单地介绍下曹操,然后教师对曹操的生平做出一个具体的讲解,重点讲解曹操创作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极大的渴望,然后让学生根据作者的生活节奏来学习整首诗。其中诗中磅礴的气势以及作者广阔的胸襟是学生重点理解和体会的内容,当学生在进行朗读的时候,要求学生调节朗读的节奏、发音、情感等,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中磅礴的气势,在朗读的过程中,脑海中最好地可以浮现当时的情景,从而感悟作者的豪言壮志,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2深度挖掘教材本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初中语文的教材是许多教研员以及相关方面的文学专家经过多次的挑选与协商编排才最终敲定的。教材中所包含的文章,都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与文化魅力。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与古诗词,都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极其璀璨的明星。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更加注重教材本身,将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文学底蕴以及其所蕴含的语文知识讲解透彻。并且对于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进行深度的解读与剖析,使得学生对于教材中所选取的文言文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这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情感的认识会有极大的进步。

2.3注重表达

含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言尽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之意。我国的古诗词表达多为七字或五字一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古人诗词中对字词的研究和推敲可以延伸到现代,并为现代人所用,这种深刻的影响也促进了现代文化的传播,以崇尚简约、凝练的字符来表达文意,反对繁琐、不准确的词义表达。文学大家王国维提出过诗歌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物境说的是意象,即诗人创作时借助的景象;情境即诗人借助物境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是情境与物境相融合形成的,是诗人追求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读者鉴赏诗歌时感受到的一种艺术美感。古典诗歌通过营造意境表达作者内心独特的审美情趣,鉴赏诗歌无非是从意象入手,反复揣摩意境,品味作者的情感。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引用汉成帝班婕妤的典故,通过描绘一幅少女对曾经爱人相送的精美画扇暗自伤心的画面,来控诉男子的薄情,诗句不直接抒发控诉与怨恨之情,通过典故,营造悲凉、委屈的氛围,情感更胜直接控诉。

结束语

随着最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推出,初中语文的教学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改革。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入初中语文的教学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在当前传统文化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加以改进。应该强化对于教材本身的教学,并进行适当的传统文化的延伸,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喜爱与轻松。通过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发展,传统文化可以得到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王伟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7(31).

[2] 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3]满莉.浅析中职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J].课外语文(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