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陈龙 湖北省烟草公司鄂州市公司 湖北鄂州 436000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和效率,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运用到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新型技术的支持为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效果的同时,可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开展。结合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

引言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正在不断优化,诸多新用材、新手段与新工艺持续运用到实践中,为相关领域的进步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建筑项目工程企业想要得到更可观的经济收益,就一定要找寻新的手段。建筑工程作业实施场地管治是十分重要的作业,强化现场管治就应该制定出高效的管治要求,提升作业实施成效、缩短作业实施时长,继而提高经济收益。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特点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在特点体现上有一致性也有独特性。首先是系统性方面的特点,受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影响,在项目工程的具体管理中,各项工作都要系统地进行,但要运用到所需管理方面的不同系统理论、技术、方法和管理规定,进而确保相应工作的高效、有组织、有序进行,并使得在现场工作环境下,实现相关信息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而相同点是通过管理工作的进行,都是为工程项目最终高质量顺利按期完成提供服务支撑,且管理工作要贯穿施工全过程,还需严格的贯彻落实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并认真做好工作把关。其次是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特点,因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保持变得愈发重要,这也就使得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进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充分保障,以更好地让企业能在竞争环境下实现长久的发展。在各方面管理工作中,最终目的都是为这些效益的有效实现提供基础支撑,要能够让企业尽可能地以各方面最小的投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并避免无效投入的产生,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有独特的体现,除了基础的效益保障外,要更侧重在施工中让安全效益得到充保障,这也是提高工程效益中的关键点。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不足、工期过短

部分建设单位忽视安全管理问题,将项目分配给不同的施工单位。由于建筑结构存在区别,各施工单位状况也存在差异性,一些建设单位拖欠工程预付款,导致施工队伍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资金紧张,施工环境变差,存在安全隐患,引发建筑工程质水平下降。此外,建筑施工不是一个平稳的过程,建设单位会由于某种原因缩短原来的工期,同时又要求施工队伍按规定时间完成工程,导致施工队伍为了赶工期而忽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

2.2防护差、危险设备多

建筑工程队伍使用的设备、防护用具质量参差不齐,一部分施工队伍通过使用廉价防护用品,降低建筑成本,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危险。其次,施工现场较重的混凝土、木材、钢铁等大型材料需要通过机械设备运输到指定建筑区域,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危险因素。

2.3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基层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问题也会给实际工程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当下很多建筑工程在一线劳动力资源方面,都是采用劳务分包的方式进行劳动力补充。这种劳动力大都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抱着敷衍的态度,对于企业的培训教育也是应付了事,没有花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这样在施工作业时,就经常会出现违章作业的情况,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变大。另外,一些企业管理领导人员,对于安全培训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将其纳入重要管理项目中。对于现场施工管理,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3解决途径

3.1确保施工工期合理

建筑施工时,要注意检查建筑施工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关系,了解项目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偏差,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若两者相差较大,应及时联系相关负责人员,了解其是否影响后续工作,合理调整工作计划,以免出现因赶工期而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的问题。

3.2施工现场物品应正确摆放

建筑施工现场物品应摆放到指定位置,贴好防范标志和警告语,做到安全提醒,不允许私自用火,严禁酒后作业。定期检查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如果有损坏及时更换,尽量避免直作业。

3.3加强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

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来说,要共同组织日常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选好日期定期举办安全培训会,并在施工现场,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安全规范内容的宣传教育,可在不同部位贴好安全提醒标识、宣传文字或图画,或者在现场大屏播放安全知识小视频,这样可以更好的相关人员进行日常的逐步教育培养,进而实现让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在培训教育中,实现安全知识技能和意识的增强。对于安全管理人员来说,通过对其能力的增强,能确保其能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自身的管理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全面的管理,对于施工人员在素质水平、安全作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提升下,也能更主动的遵从管理制度,并积极配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3.4健全现有的建筑安全施工业绩评估指标体系

针对现阶段国内常用的“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安全施工评估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常态化和动态化两个角度优化建筑安全工作业评估指标体系。一方面,从常态化角度考虑,为了避免施工企业“应付、侥幸”等心理,可以将年底考察这一传统评估考察形式换成不定期季度考察,将年底对比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这一评价指标细分为下辖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监管考核成绩,施工企业事故发生率,施工企业事故社会效益损失评估等具体的指标。通过这种细致的、硬性的、不定期的业绩评估模式,打消施工企业在施工安全问题上的侥幸心理,真正起到监督、警示、激励的业绩评估工作目标。另一方面,从动态化角度考虑,要依据现有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动态的调整一些安全检查指标类型和指标数值。同时在调整指标体系时,要采用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手段,合理优化评估指标体系。例如在事故次数、伤亡人数等重要指标上要采用绝地指标类型,充分引起施工企业重视。在考核分值、施工安全管理成效评估等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对指标,激励施工企业在相对指标上逐年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

我们在肯定建筑业于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支撑作用的同时,又要看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给社会带来的安全问题。由于建筑业生产模式本身的不安全特性和恶劣的作业环境,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每年都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文章对施工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建议。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仍需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积极探索降本增效的安全管控举措。政府安全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加强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孔祥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124.

[2]刘益蓥,王云峰,刘慎喆,燕旭.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河南建材,2019(05):172-173.

[3]邹培.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河南建材,2019(05):226-227.

[4]朱杰胤.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居舍,2019(27):165.

[5]陈佩华.刍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居舍,2019(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