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李云霞 景娜

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的简要整理得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再次,经过对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情况的思考,从而探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优化,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并期望能够将其运用到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过程中。

关键词:普惠金融;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普惠金融是一种关注民生问题的金融,主要研究的是是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它的核心体现在“普”和“惠”上。普惠金融包括金融发展的普惠和金融服务的普惠两个方面。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普惠金融公平性的进一步落地,同时对于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问题。从政府层面来看,其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持支持态度,因此,商业银行更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稳健经营,朝着短期做大普惠金融业务、长期做强普惠金融业务的目标前进。

商业银行如果想把普惠金融业务做的足够强大,就需要把“以发展普惠金融反馈全行”作为自己的宗旨之一,换句话说,要尽可能的汲取普惠金融发展的红利,并实现普惠金融业务整体贡献度的最大化,尤其要在改善客户结构、提升息差水平、促进板块联动、分散业务风险这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从而有助于加快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进程,使其可以赶上其他银行业务的发展速度。

发展普惠金融体系,让社会各个阶层都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有助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地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并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发展普惠金融有其积极的必要性。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实践

1、管理商业银行的主要部门更加专业。过去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国内的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发展做出了一些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这些银行要在该年内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并且要不断的加快推进各项业务,使银行自身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工、农、中、建、交几家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建设已基本完成。

2、银行物理网点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些年,我国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加大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力度,在一些不是很发达的小县城和农村,开始更多的设立网点,这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银行网点的分布格局上,也不再局限于分支机构的设立,而是更加注重对金融服务点和村镇银行的建设。

3、加大资源投入力度。近年,我国扶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普惠金融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要求,无论是出于政府层面还是出于市场层面,商业银行都必须发展在普惠金融方面不断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

4、产品服务的提供上多种多样。为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效益匹配相适应,商业银行在与普惠金融相关的各方面的产品的设计上,特别根据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特点对准入限制和标准有所降低,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吸引客户,银行推出的产品也不再像之前一样过分单一,变得更加多样,在服务上,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善,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

5、金融科技推广应用的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十分关注,还设立了相关的发展目标,产品相关服务也正处于线下向线上改变的阶段,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范围也由于网络的便利性而有所提高。

二、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模式的优化

(一)商业银行层面的优化建议

1、 完善经营管理体系

根据银保监会新出台的各种体制要求,建议各商业银行由总行层面统筹考虑各个地区三农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扶贫金融等类型的普惠金融发展特点,使经营管理体系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一是要做到发展方面明确,并在此前提着力推进商业银行的政策制度的建设。同时,还要确保政策的制定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优势相适应,且能够囊括银行各类业务。二是要尽力提升与产品有关的服务水平,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理念,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发展个性化的业务模式,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的问题,朝着业务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1. 加强金融创新

成本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加快移动金融在偏远落后地区的推进速度,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增强服务的可获得性;二是改变以往繁复的审批流程,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大规模、批量化,从而带来更高的收益。

3、改进机构网点的布局以提升覆盖率

针对商业银行当前机构布局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改进的方式:一是适度增加实体网点设置,按照智能化、轻型化原则,完善县域农村地区的网点建设;二是参考村镇银行和金融服务点的建设经验,设立村镇银行及小型金融服务点,以此来改进机构网点布局的不足;三是加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专门为小微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

4、加强普惠合作以拓宽服务渠道

普惠金融服务渠道的拓展可以以合作为主要方向,具体可以借鉴的方法有以下几个:一是巴西代理银行,通过和别的实体门店联动来使得“无机构”模式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二是前文中提到的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通过构建一个银行同业间的开放合作平台,使得各银行能够共享普惠金融资源;三是不再仅仅局限于银行之间的合作,跨越这个界限与非银行机构合作,通过各个方面的交流借鉴来让普惠金融服务充满更多的可能性;四是印度的自助小组模式,主要借鉴其与普惠金融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这一方面,借此来提高客户取得贷款能力,加强普惠金融的成效。

(二) 国家层面的优化意见

1、健全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加快推进其制定与完善,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能够与其服务对象能够各自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结合普惠金融的特征,完善现有各种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普惠金融的需要。

2、完善普惠金融配套政策

普惠金融配套政策的完善可以从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财政费用补贴,设立普惠金融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基金等专项资金,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投入;二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适度减少或者免除普惠金融相关业务的税费;三是机动金融政策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特点的基础上对产品服务进行创新。

3、健全信用信息体系

首先,征信的覆盖范围应该有所扩大,无论是农村信用社还是村镇银行,这些微型金融机构的信用数据也应纳入征信管理范围;其次,信用信息渠道应进一步拓展,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达到社会全覆盖的局面。除以上两个方面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其他增信措施的应用,如加大对设立担保机构的支持,提高从事金融服务的人群的整体素养,尤其是金融素养等,只有这样,才能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使市场坏境变得更加公开、公平、自由。

4、优化监管体系及统计监测

差异性是普惠金融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使得普惠金融与其他类型的金融业务有着明显的区别。监管部门应建立单独有效的监管体系,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并特别突出差异化监管标准和事后问责;另外,还可以借鉴世界银行、G20这些国际组织的经验,在全国和区域分别建立各自的普惠金融指标监测体系,根据该体系监测的数据,适当的调整普惠金融政策,以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UNDP. 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 For Development.2006.

[2] Sarma M. 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A measure of financial sector inclusiveness[R].Hochschule fuer Technik und Wirtschaft, Berlin,2012.

[3] 国 务 院 关 于 印 发 推 进 普 惠 金 融 发 展 规 划 (2016-2020) 的通知[EB/U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15/content_10602.htm

[4] 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

[5] 张海峰.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J].农村金融研究,2010

[6] 李瑞红.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几点思考[J].天津经济,2016

[7] 陈宗义.普惠金融的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基于“范式”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8] 韦博洋,宋晓玲.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