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7
/ 2

多种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勾小丽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教师需要结合这些问题予以合理策略的提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为了使学生加强对问题的解决,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予以思维能力的积极训练,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在本文中做出重要研究。

关键词:解题方法;小学数学;应用


数学解题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期间,学生为了达到 一些目的,使用系统的解题思想和方法,这种方法是多种的组合,在不同步骤应用方式下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训练。

  1. 多种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多种解题方法是学生在对数学习题进行解决的时候,不会受一个解题思路的限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上找到解决方法。在该执行期间,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一个相同的习题解决出不同的方法,保证能促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解题能力能够提高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学生增强兴趣。因此,多种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显著。第一,多种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教师为学生推广多种解题思路,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独立思考,结合一个问题在不同层面和角度上学会观察,从而给出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也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提升。第二,多种解题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减少传统的思维定势模式。在对数学习题解决期间,使用多种解题方法,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产生更多联想,学生在其中能够予以多角度的分析知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找到多种解题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为了对知识进行传授,一般利用题海战术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只是让学生记住公式,以此来应对各个考试,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枯燥,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无法促使学生的长期进步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因此,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将这种传统的思想积极改变,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在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也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打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参与性,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和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有效理解知识、学会分析和应用知识,在对数学习题解决的时候,多种解题方法的使用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活跃的课堂上,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创新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且学生在课堂上也将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敢于发表意见,以促使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1]

  1. 小学数学中多种解题方法的应用

  1. 加强对教材内容的解读

对教材内容详细掌握,重点把握学生的各个情况。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大纲、其中的重点知识和教学目标作出研究,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条件、认知情况积极思考,并按照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多种解题能力的提升。在一定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详细掌握和了解,按照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予以教学方案的制定,保证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时候,对长方形的周长进行计算,一些学生是按照(长加宽)乘以二的方式解题,而有些学生是按照长乘以二加上宽乘以二的方式解题。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思维,教师要给予更多鼓励,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积极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2]

  1. 将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方法作为重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且在多个角度支持学生和解决问题。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发挥自主性,实现多个角度的分析和问题解决。但是,实际上有关于数学的解题并不是多种方法的使用就能提升教学效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详细掌握和了解,分析学生的数学能力,将理论知识作为条件,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找到适合的方法。还需要为学生提供问题的不同解法,使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法比较分析,最后选择最佳的方法。还要结合不同解法之间的关系,教师对其详细研究,使学生都能对不同的解法充分掌握,也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升[3]

如方程:x+0.6=7.2

方法一:看“二”想等式基本性质,解题为x+0.6=7.2

x+0.6-0.6=7.2-0.6

x =6.6

方法二:看“十”想运算关系: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x+0.6=7.2

解:x=7.2-0.6

x =6.6

  1. 基于教学内容创建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新鲜事物学习充分信心,其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获得更高兴趣,激发学习欲望,保证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能积极、主动的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也将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解题能力。比如:小明家到地铁站有三条路,整个路线分别为1、2、3。问学生选择哪条路时间最短。在该问题解决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路程计算的方式解决,保证学生在实际上获得较高的解题能力,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4]

  1. 重视教师引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且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通过讲解将主要的解题方法进行传授。因此,教师中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减少对考试成绩的关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为了促使小学生多种解题能力的提升,最为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学生能够以多层面和多角度的分析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解题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期间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也能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解法比较多,在解题期间,要针对问题,在多个角度分析,且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也将发挥重要作用[5]

  1. 创建交流平台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对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比较浅,缺乏更丰富的解题经验,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知识教学中,多倾向于结果论,缺乏对问题的分析的和探究,从而给小学生解题思考带来较大限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增强。但是,因为学生的兴趣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且针对一个问题给出的解题方法也不同。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教师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如;对学生进行分组,基于小组的方式相互讨论和研究,使学生小组能够结合一个问题共同找到解题方法,教师再进行总结。学生之间通过对不同解题方法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和进步。不仅如此,还需要重视典型例题的价值,因为很多的问题都出现在典型例题上,所以,实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时候,要引进一些具备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这样课程知识不仅得到加深,也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探究[6]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在新课程教学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良好。但是,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多种解题能力还需要提升。所以,教师要增加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为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教学,制定的多元化的解题方法,保证数学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谭云月.论多样化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1):45-45.

  2. [2]毛建林.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家长(中、下旬刊),2020,(5):149,151.

[3]王燊.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31):80.

[4]臧亚东.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6,(32):88.

[5]张伟.学生作业管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教育,2019,(17):144.

[6]陈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