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差异(四)——送礼、告别、消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中美文化差异(四 )——送礼 、告别 、消费

舒彩霞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当今世界变化迅猛,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科技高速发展,整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密集,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宗教、习俗,往往会造成文化冲突,甚至文化休克。所以,本文就从“送礼、告别、消费”三方面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为进一步做好两国之间交流和沟通做了一个铺垫。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文化冲突 送礼 告别 消费


当今,世界变化迅猛,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不再是千山万水、难以实现,现在几乎是朝发夕至的家常之事了。而且科技高速发展,整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正所谓“The earth is a global village.”但在国与国之间这种密集的交往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宗教、习俗,往往会闹笑话,甚至会出现非常尴尬的局面。本文就从“送礼、告别、消费”三方面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

“送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有的是为了拉关系,有的是为了加强往来增进友谊,但中西方在送礼方面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购物的方式不同:中国人通常为了方便,往往从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购买礼物。英美人喜欢购买礼品在一地,而送往另一地。因为异地礼物有异国情调,好满足受礼人的猎奇心理。有的中国人很喜欢跨国邮寄来的礼品,而英美人会尽量避免跨国邮寄礼品,以避免给受礼者带来不便及额外的海关费用。礼品的选择不同:中国人在节日里送时令的礼品,比如:中秋节送月饼和水果、农历新年送贺年礼品,洋酒、香水、水果、巧克力糖等等。中国人也会在亲朋好友的葬礼上送钱。在中国很普遍而西方不多见的礼物是从市场上买的的食物(水果、糖果或其它能吃的东西)。除了葬礼和开业典礼以外,鲜花不是一种流行的礼物。而美国人在圣诞时送的礼物如:产品样品、书桌上的摆设品、酒、饮品、特别的食物等。鲜花是送给女士的最常见的礼物,几乎适合于任何场合:生日礼物、贺礼、给女主人的礼物。送礼的对象不同:有的中国人为感谢领导或便于工作、提升等,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给上司送礼,他们将礼物送给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中国人喜欢给商业伙伴赠送礼物,特别是初次见面。而英美人做下属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礼物,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他们往往给客人家的女主人送礼。送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送礼比较重物,讲究礼品的价格档次,中国人通常对礼品的包装是不大讲究的,一般宁可盒子小些,也不希望盒子大而装不满。在美国以及其它有些国家,人们习惯用彩纸包装和用丝带包扎,有时还习惯附上一张名片。英美人送礼注重其形式的本身,他们认为,礼物贵贱不在价格,而在于礼物是否投人所好,给人一份惊喜。送礼的时机不同:中国人很讲究雪中送炭,也就是说十分注意送礼的时效性。因为在最需要时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一般来说,时间贵在及时或超前,如一张小小的贺年卡一定要提前赠送,否则毫无意义。中国人忌讳别人在刚办完喜事或丧事之后补送礼品,否则会被视为不祥。美国人送礼的最佳时机是你到达或离开时。美国人除了特定场合外,不提倡送商业礼物(除非是小礼物)。英美国家人送礼时要撕掉礼物上的价格标签,这一点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尽相同。中国人价格便宜的礼物,怕拿不出手,所以一般不让人知道价格多少;要是一件大礼物,有些人竟将昂贵的价格标签放在显眼处。要是将贴有标签的礼物送给英美人,那有礼等于没“礼”。送礼要有诚意,当英美人恭维你手中的东西怎么好时,不宜说:“你也喜欢吗,送给你吧。”为什么呢?一是因为英美人的恭维可能只是礼节性的寒暄,未必对你的东西就非常喜欢;二是因为他们觉得你心血来潮,诚意不够;三是因为他们若真的接受下来,等于说他们的恭维是出于“贪心”。而且中美两国在接受礼物时也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中国人见别人送礼,先要客气一番,“埋怨”客人不该破费,有时客气到“不近情理”的地步。这对英美人来说简直是不能接受,有种“欺人太甚”的感觉。另外,中国人收到礼物先是客气一番,然后将礼物搁在一边,转入其它话题,直到客人走了,才打开礼物。要是换成英美国家人,他们一定会说:“If I were you , I would open them at once .”(我要是你们的话,我会马上就打开。)因为英美人送礼时就希望受礼人说:“It's very nice. I really like it. That’s just what I wanted.”

“告别”是久聚之后的常事,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行为,中西方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英美国家宴请客人之后,一般要在主人的客厅里呆上一会儿,喝喝茶或喝喝咖啡,或再吃点饼干,同时天南地北地聊一阵子,然后再告别上路。而中国人有时吃完饭,擦擦嘴巴就要告别离开,英美国家人对这种说走就走,果断的做法有点不太适应。他们习惯是当聊天聊到冷场时,客人提出要离开,一般说出的话语也比较客气婉转。Well, I’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 或Well, I think I’d better be leaving now. 然后,主人再说一些挽留客人的客套话,经过一阵“商议”式对话,客人才真正起身告辞。但有些初到英美国家的留学生,想要去拜访英美国家的人对一些习惯用语采取陈述事实的方式来代替请求,就让英美国家的人听了很不习惯甚至于不理解,比如:I’m coming to see you this evening. I’m leaving now. I’ll go first. 这些应该要说成:Could I come and see you this evening. I’m afraid I have to go now. But don’t let me break up the party. Please don’t leave because of us. 等等等等。而且在告别时,英美国家主人一般要说一些谢客的话语,因为在他们看来,客人肯花时间光临,是给主人面子,比如:Thank you for a lovely afternoon. I’ve very much enjoyed this afternoon. 而在中国,客人告别时,主人一般强调,“下次再来”,而客人受到邀请,不胜荣幸,,同时又觉得给主人添麻烦,所以有时会说“给你们添麻烦了”,“浪费你们不少时间”之类的话。另外,中国人送客一般非常热情,从门里送到门外,从楼上送到楼下,甚至送到大街上、车站旁,目送客人走远了才返身回去。客人也一再客气地说:“请留步,别再送了。”等等。而英美国家一般在门口与客人“拜拜”,除有特殊情况用自己的车送客人回去。所以英美人会嫌中国人送客太“繁琐”,而中国人觉得英美人有点“冷漠”,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中国人在提出告别时一般很少表达自己告别的理由, 而常常说“我先走了,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我走了,您为我费心了,真不好意思,下次再登门致谢。”之类的话。而在美国文化中,提出告别的话一般要表达自己告别的理由,例如可以说:“I guess we must going soon.Our baby sitter expects us to be back by nine-thirty.”或 者“It’s getting late.We must run soon”。还有“We have to say goodbye now.We enjoyed the evening very much.Thanks a lot”等话语。中国人的集体观念很强,而美国人的个人观念很强。 中国人喜欢说“我先走了”还有另外一层原因。中国人在告别时要注重集体中每一个人的感受,所以要用这样的话来向 所有在场的人告别。但是“我走了”与“我先走了”如果直译成英语就是“I am leaving”和“I’ll go first”。这会让说英语的美国人难以理解。拿“我走了”来说,美国人认为“I am leaving”只表达了要求离开这一行为,不能当作告别语来使用。“我先走了”也是为美国人所不能理解的话,因为美国人的文化中,先行离开的客人不应该打扰到其他人,只应该向主人道别。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我们在此讨论的是后者。中美两国人在消费观念上也大不相同,美国人注重生活质量,性格开放,崇尚享乐,敢于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是超前消费的典型代表;而中国人性格自古保守,以勤俭为美德,他们习惯于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是保守消费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孩子是家庭的一切,代表着希望,家长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当做自己的第二次机会,去竭力供养自己的子女使之成才。同时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子女的教育开销占据了家庭大部分的开支。而美国父母 更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例如打工或做家务来获得额外的收入,而不是直接向父母索要。美国人习惯在假期时外出度假,这可以放松身心舒缓心情,并且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时至今日伴随着交通业的发展与日益完善,旅游变得越来越简单,致使旅游业成为了美国支柱型产业之一。 而在中国,旅游则是一项奢侈活动,民众通常只有在满足所有基础需求之后才予以考虑,但大部分人仍不能轻易满足生活基本需求,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旅游是一件可有可无的活动。 美国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据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只有工作服有可能被使用 3 年以上,平常的衣服最多穿着 1-2 年, 并且每一个季节的人均服装都高达10套以上。 它们大多以低廉的价格从发展中国家引进,而那些国际知名品牌在美国的售价也相对较低,所以尽管美国人民购买很多的服装,但是这笔开支只占他们收入的小部分。 而中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随着国际化的影响,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以高昂的价格进驻中国,而很多本土服装价格也不断攀升,使得服装作为基础型消费占据中国人收入的一定比例。既然两种消费观念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劣势,两者的相互学习便至关重要。 为了获得更健康且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中国需要学习美国的超前消费, 因为现今随着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面临着超量过剩的问题,而超前消费正是解决此种局面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创造更多的需求同时避免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美国也应该学习中国的保守消费观,特别在储蓄方面,一定额度的存款可以减少未来未知灾难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是经济危机下最好的保护伞。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和美国人在“送礼、告别和消费”三方面的表达和运用上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肯定要积极学习,努力探索,更快更好更精的了解和掌握中美文化上的不同,以适应时代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自我素养与文化的提高而不懈的奋进学习。真正了解和掌握中美文化差异刻不容缓,做一个与时俱进国际化的当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 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研究》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

  2. 来安方: 《英美概况》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5年10月

  3.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年版

  4. 李天民: 《现代国际礼仪知识》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4年版

  5. 黄湘云: 《从告别语的不同论中美文化的差异》 现代交际 2015年8月

  6. 王峥: 《浅析中美消费观差异》 安徽文学 2013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姓名:舒彩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1.10 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江苏省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