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GPS双模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3

北斗 GPS双模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设计研究

徐青

建贤思齐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1499

摘要:文章对利用北斗GPS双模所设计时间同步系统进行了介绍,本系统在充分融合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增加了平台所输出信号的数量、种类和精确度。事实证明,本系统的成功研发,使产品功能较少的局面被打破,通过为移动通信等领域及设备提供所需参考信号的方式,使时钟同步相关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高精度;北斗GPS双模;时间同步系统


前言:近几年,移动通信对同步高精度时间所提出需求较过去更高,基于GPS系统所制定解决方案,由于需要将GPS模块加装于基站内部,极易出现被环境因素干扰或精度降低的问题,无法为整网安全运行提供保证。由我国科研人员所设计北斗卫星,其核心功能为精密授时、快速定位和双向通信,其中,授时为定位及通信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使授时需求得到最大程度满足。由此可见,基于北斗卫星对原有同步系统加以改进势在必行。

1时间系统介绍

1.1模块构成

本系统的构成模块有①人机接口②电源模块③同步模块④输出模块,上述模块均经由时钟总线进行连接,考虑到互联模块数量较多,研究人员决定对I2C控制总线加以运用,与此同时,向功能模块传送TFDE所提供信号。下文将对各模块功能做详细说明,供相关人员参考:

1.1.1人机接口

人机界面的作用,主要是确保有状态显示需求或人工干预必要的任务可顺利完成。

1.1.2电源模块

作为向总线连接模块提供运行所需电力能源的主体,电源模块所提供稳定电压,以5V、9V以及12V较为常见。

1.1.3同步模块

接收机、接收引擎均属于同步模块,其功能主要是接收相对独立的系统所发出数据及电文,通过解析并计算的方式,获得相应的PPS信号与TOD信号,在将时钟保持所需高稳晶振、铷原子钟驯服的基础上,确保相关信号均可被挂接至时钟总线。上文所提到铷原子钟,其特点是具有理想可靠性及精度,通过充分结合时间同步、GPS授时等技术的方式,使频率信号更加准确且稳定。

1.1.4输出模块

对现有输出模块进行挂接处理,可确保PTP、PPS等信号得到及时且准确的输出。

1.2性能分析

要想使通信行业所需时钟同步系统得到持续发展,切记不可对GPS过分依赖,研究人员以GPS常见安全问题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替代方案:其一,对GPS冗余和北斗卫星授时加以运用;其二,借助PTP技术,确保高精度时间可得到有效传递,为移动通信所具有可靠性与安全性提供保障。本系统创造性的对现有同步手段进行了结合,通过引入高稳晶振+铷原子钟的方式,确保自身具备长期稳定运行的条件[1]

除此之外,对比本系统及其他国家现有系统可知,本系统具有更加理想的稳定性和频率保持精确度,对比结果如下:

1 现有系统性能对比

项目

TEMEX

Symmetricom

OSA

北斗GPS

稳定性

1E-12

1E-12

1E-12

1E-12

准确性

1E-10~5E-10

1E-10~5E-10

1E-10~5E-10

1E-10~5E-12

PTP精度

100nS~1uS

100nS~1uS

100nS~1uS

100nS~1uS

NTP精度

0.5ms~10ms

0.5ms~10ms

0.5ms~10ms

0.5ms~10ms

脉冲精度

100ns

50ns

50ns

50ns

无缝切换

不具备

不具备

不具备

具备

保持准确性

1E-10~5E-10

1E-10~5E-10

1E-10~5E-10

1E-10~5E-10

维护便捷性

2时间系统技术探析

本文所研究时间系统,在设计阶段先后运用了无缝切换、精密测控和间隔测量等先进技术,旨在为系统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

2.1无缝切换

该技术的作用,主要是确保即便出现信号中断的突发情况,系统仍然能够继续运行。现阶段,该技术主要被用来对北斗卫星、GPS和地面链路所传递时间信号进行处理。上述系统的共性特征是有相对独立的时钟源,因此,对其进行切换时,出现较大突变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突变是影响系统运行效率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对能够平滑过度的切换技术加以运用很有必要,这样做可最大程度减弱突变所带来影响,避免不必要损失出现。

本系统所采用组合模块,具有对自身状态进行智能切换的功能,可准确判别GPS及北斗系统所处工作状态,基于不同状态所展示出特点和需求,提供可被用来对时间基准进行高效配置的方法。一旦北斗授时出现无法运行或是稳定性较差的情况,系统便能自行向GPS进行切换;若GPS及被动系统均受到外界严重干扰,还可借助高稳晶振、铷原子钟,使自身维持稳定运行状态,并对高精度的时间信号与频率进行输出。基于无缝切换相关技术完成状态的切换,将切换精度提高到1ns左右,输出信号跳变还有其他常见问题随之得到解决。

2.2精密测控

TFDE是系统核心部分,在对卫星参考时间进行获取的基础上,利用频率测控相关算法,先测量振荡器输出信号,再向参考秒脉冲同步调节所得信号,确保经由振荡器所输出信号,具有长期稳定性和理想准确性。

2.2.1引擎组成

(1)振荡器

主要被用来对频率原始参考信号进行提供。经过分频处理的信号,通常会被送至TIC,通过比对授时接收机的方式,确定时差。另一路信号则被送至同步模块,输出后,成为TFDE比对频率与时间所参考主要基准。与此同时,本振还创造性的引入了时钟信号,确保测量模块具有参考依据。振荡器1s稳定性满足5E-12的要求,日老化率约为5E-10,若对保持性能、准确率有更高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铷原子钟加以使用,其日老化率为1E-12[2]

(2)接收器

向TFED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时间溯源信号,研究人员出于提升可靠性的考虑,遂决定对北斗接收机加以使用。

(3)微处理器

负责监测卫星接收机所处状态,基于授时参考源对应状态,在对TFDE模式加以调整的基础上,如实输出其工作状态及相关信息。

(4)同步模块

以微处理器所发出命令、驯服算法为依据,对本振所输出频率进行调整,向时间参考源同步调整所得1pps信号。

(5)间隔测量

对本振分频秒与北斗接收机存在秒脉冲时差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精度较1ns更接近理想水平。

(6)驯服算法

以间隔模块所测量间隔结果为依据,对本振频率精准度等信息进行计算,并给出相应的评估结论。

2.2.2模式分析

TFDE有三种工作模式,分别是自由运行、跟踪和保持。若参考时钟源处于不可用状态,TFDE将转为自由运行,基于晶振所固有运动性能,对时间信号以及参考频率进行输出。

开机并经过20min预热后,在本振、参考时钟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前提下,TFDE状态变为跟踪,通过对内置振荡器所输出频率进行实时测量与调校的方式,保证输出频率和参考时钟满足精密同步要求,随后,对频率及时间保持同步的高精度信号进行输出[3]

该系统创造性的加入了保持算法,通过跟踪晶振的方式,对漂移等晶振固有特性进行学习,随后,将相关参数存储于存储器内部,若参考时钟源出现不可用情况,设备将由跟踪状态转为保持状态,由内置晶振向提供所需同步信号,并保证信号具有理想精度。

2.3间隔测量

本系统所采用时间计数方法为间隔技术,特点为双内插,借助TDC芯片联合FPGA,为TIC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助力,其测量精度为1ns。

由本地所发送并接收的1pps信号,经由同轴电缆进入测量系统,在顺利通过阻抗匹配电路、信号隔离电路后,方可到达高速比较器。而高速比较器的作用,主要是①接收差分电平脉冲②分别将STOP脉冲、START脉冲送至相应的TDC芯片及FPGA。FPGA对间隔进行测量所使用方法为双内插计数,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带测量间隔位于STOP上跳沿和START上跳沿间,对二者进行计算,便可明确计数器对应计数使能具体区间。一般情况下,计数器前后时间段对应时间区间,可被送至TDC,通过量化精确时间的方式,获得NA数值与NB数值[4]。另外,二者的量化步长为τA及τB。这里要注意一点,若时间区间较计数器对应时钟周期略大,则不满足量化处理条件。计数器对应时钟周期可用T0加以表示,计数结果则用NC代替,则:

6086642e9a07d_html_cd3871bc77367297.gif

STOP脉冲、START脉冲、参考时钟上升沿间,通常有待量化间隔存在,该间隔可被送至TDC芯片进行处理,该芯片的职能,便是对时间间隔进行测量。若无特殊要求,可经由相同TDC完成间隔的初次测量与再次测量,随后,由FPGA提供符合控制信号需求的比较器,达到复用目的。在FPGA内部,设有计数器、双内插器和大量电路接口,其中,计数器的作用是参考时钟进行计数,基于双口RAM对计数结果进行存储,随后,将CPU中断,经由CPU完成对预定地址存储计数结果进行读取的任务。由此可见,CPU在该系统中所扮演角色,主要是处理系统控制、计算测量值的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①通过串口对数据进行输出②利用FPGA对DAC输出电平进行调节。

结论:通过上文的叙述可知,本文所研究系统借助无缝切换、频率测控和间隔测量等技术,通过以用户需求为依据,对授时、GLONASS等模块进行配置的方式,在保证授时可靠且精确的基础上,使GPS所具有安全隐患得到了克服。研究表明,本系统具有较多数同类产品更加理想的性能,可为移动通信等领域提供服务,能够预见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北斗系统的完善,本系统将替代GPS,为经济和军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苏日古格,于新海,王睿聪,等.基于STM32单片机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设计及测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1,33(01):123-125.

[2]苟长龙,陈好宏,张宁锋,等.北斗(BDS)与GP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精度分析[J].经纬天地,2020(06):18-21+26.

[3]陈英杰,乔波,王健.基于GPS/北斗的水下探测器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11):13-14+20.

[4]周玉泉,周志杰,郭可才,等.北斗导航授时的移动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时间同步装置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S2):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