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

王梦凡 舒磊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刘集中心小学 441509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但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都尚未成熟,对于逻辑的理解能力较差,且多以形象性思维看待事物。因此,数学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对其有畏难心理。为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信地学习数学,从而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时在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喜好,适当加入一些游戏元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引言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影响。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实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游戏教学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而且游戏化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数学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引入数学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一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爱玩是其天性,以至于许多家长和教师很难平衡好学生的玩与学之间的关系,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使得本应劳逸结合的时间规划向其中一侧过度倾斜。但如果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将游戏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将学生对于游戏的积极性转移到数学上,把在游戏中的胜负欲转变成数学学习中不熟练掌握绝不罢休的毅力。而这种转变是教师有意的行为,是游戏化教学的目的,但是也是学生不易察觉的,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自然,更加投入。在获胜的心愿驱使之下,在有趣的玩法的吸引之下,全班学生都会热情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浓厚的兴趣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主动掌握数学技能。

(二)有助于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游戏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质,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感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中加入数学游戏,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思维、反应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敏捷类游戏需要学生给出快速的反应,团队型游戏需要学生组队进行合作,在实践类游戏中,学生需要动手进行制作,还有的游戏需要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多种形式的游戏对于学生的各种能力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应当着眼于数学游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在设计游戏时,注意其游戏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并控制其难度,使其对学生具有不大不小的挑战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在数学课堂上提升综合素质。

二、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活用游戏教学,增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的催化剂。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难懂又无聊的学科。因此,要想让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把合适的小游戏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都处于游戏情境中,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学到知识。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钟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计时工具,所以,让学生学会认识钟表的最好方法就是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将生活情境和数学教学联系起来。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钟表,然后跟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钟表。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小明,是这样的,小明早上起床后一看表,马上就要迟到了,小明立马花了15分钟穿好衣服吃早餐,然后跑去学校了。下面你们看看表,有谁知道小明几点起床、几点去学校?”然后教师分两次把表调好,让学生看表。教师可以说:“我们来比赛,看哪位同学回答得又快又准。”这样游戏化的上课方式,可以使学生放松,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教师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熟悉钟表,通过这样设置游戏化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游戏巩固,竞争中反复练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只有对数学规律、定理进行反复的应用,才能深度地掌握,学生只凭对理论的记忆是无法学好数学的。另外,计算能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能否进行又快又准确的运算,关系着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正确率。所以,数学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安排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能够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沉重的课业负担总是让学生苦不堪言,枯燥的题海战术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题目应付了事,教师给出的练习资料就这样被浪费了。但在数学游戏中,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反复的练习,根据目标的变化而不断重新进行计算,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游戏评分,加大自己的胜算。对于游戏输赢的小小惩罚,也督促着学生全神贯注,尽量避免出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正确回答游戏中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

(三)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导入这一过程,而是直接切入主题,这样的课堂开端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然而,教师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导入新课,可以将学生从课间的游玩中拉回课堂上。如在教学“位置”的时候,教师可以某一个学生为坐标原点,通过口令让学生完成起立和坐下的动作。如全班学生全部坐着,教师发出口令:“A左边的同学站起来,然后B右边的同学站起来。”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在做游戏的同时,告知学生位置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四)完善规则,纪律与气氛并重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知道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也具备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意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不敢实践。一方面,教师担心难以平衡游戏与数学知识的关系,怕学生沉浸在游戏中,弱化了对数学的学习,导致学生一整节课都在热闹的游戏中欢闹,看似积极性很高,实则毫无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纪律有顾虑。小学生自制力差,非常好动,在平时的课堂中也要使用各种手段维持纪律,一旦开展游戏,场面也许会失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变得不听指挥,为了胜利肆意破坏游戏公平,造成学生之间的争执,最后使得数学游戏在不愉快中结束。所以,教师应当在游戏开展之前,就与学生共同制定好完善的游戏规则,一旦有人触犯,先是予以警告,再次违反则全班终止游戏。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集体中考虑到班集体的利益,而规范自身的行为。教师应当控制好游戏性与知识性、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气氛之间的关系,让游戏变成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而不是影响学生状态的拦路虎。

结束语

上所述,教师将游戏化教学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数学学习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游戏的度,只有把握好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设置好每一节课的目标,并按时按量完成,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宇.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写算,2018(36):159.

[2]李瑛.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36):3.

[3]刘速胜.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8(35):60.

[4]黄洪发.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读写算,2018(35):180.

[5]汪敏.分析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A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