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砂袋围堤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2
/ 3

浅析砂袋围堤工程 施工测量 方案

黄国华

齐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张家港市 215600

摘要:砂袋围堤工程往往是在水中建设,建设初期,其方向感往往比陆上工程差很多,因此,施工测量放样工作在砂袋围堤工程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需要我们在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测量方案,以指导整个施工期的测量放样工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简要介绍砂袋围堤工程中的施工测量方案。

关键词:围堤工程;测量方法;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一、测量依据

  1. 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坐标及标高控制点。

  2. 标书中有关施工测量的要求以及国家规定的在本工程中必须遵循的施工测量规范。

二、施工测量管理

建立测量工程联系单及测量资料成果报审制度,工程施工中所有的测量任务实施前应填写测量工程联系单,并将测量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

测量仪器及测量人员管理。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核、保养并按规定进行年检、校验,使用之前应取得监理工程师许可;配备相应资格的施工测量人员,如有测量人员变动应报监理工程师许可。

三、测量人员组织

测量放样控制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为此成立专门的测量放样小组,由具有实际施工经验的工程师负责,对本工程各部位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并提供各阶段所需的测量资料。

测量人员配置如下:

测量工程师3人,技工5人。

四、测量仪器设备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DTM-430E/ Nikon/ 1999

2


2

DGPS基准台

南方S86

2


3

DGPS接收台

南方S86

5


4

经纬仪

T2/ 瑞士/ 1991、TDJ2E

5


5

水准仪

常州大地、CS3

5


6

计算机

联想、七喜

3



五、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1、闭合复核

测量人员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闭合复核,验证其准确性与精度,并将测量成果报监理,经监理审核无误后投入使用。

2控制测量

(1)导线的布设用GPS与全站仪测设,按照《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根据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控制网(点),结合本工程的场区地形及施工特点合理布置满足工程需要的导线点,与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相结合,形成施工平面控制网。在完成的出水第一级袋装砂棱体上设立临时控制点,并进行分段段面标记。

(2)施工用水准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引测,根据施工现场条件测设临时水准点,并根据施工需要设立水尺。

(3)施工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形成之后利用GPS进行校核,根据煤码头通通路基工程施工测量放样结果,我项目部GPS测量与全站仪测量误差控制在1cm之内,符合平面控制测量的要求。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控制。

(4)高程控制网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施工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严格按照GB50026-2009《工程测量规范》执行。本测量精度和标准如下:


项目

内容

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

相对闭合差

1/5000

边长丈量相对误差

1/10000

测量中误差

±10″

方位角闭合差

±10″√n

高程控制

每公里高程误差

±6mm

闭合差

±20√Lmm

其中:n—测站数

L-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长的公里数或为两准点间往(或返)测水准线路的公里数

施工控制测量作业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及内业资料整理,并将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审批后作为各项工程定点放样和高程测量的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及时将复测成果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5)施工测量人员把主要测量标志统一编号,绘制在施工总平面图上,并注明各有关轴线间距离、角度关系及高程,以免发生差错,在施工期间为了防止测量标志位移,各主要测量桩应标示醒目标志并设有保护桩、定期检测确保可利用性。

3、 控制点校核

采用全站仪与GPS同时校核,设二个控制点,在作业区搭设三个测量平台,作为施工轴线与高程基准点,定期校核,堤坝稳定后每月校核一次。

六、施工测量

1、软体排施工标示

测量人员按堤基施工测放出轴线或偏轴线控制线,根据水深图计算所放排体位置,利用木杆进行四角定位,边侧中间各加放两根。

2、围堰施工测量标示

充砂袋标记采用5~8米长木桩标示,沿轴线方向每100m插一根杆,圆弧段每20m标示一根木桩。根据围堰长度,在整1000m处采用刀旗标示,在整500m处采用大三角旗标示,其它用小三角旗标示。里程杆上用红油漆标示出底下三层充砂袋每层的高程,作为施工过程中每层充砂袋充填厚度的控制标准,三层袋以上采用陆上经纬仪控制轴线及边线,水准仪控制充砂袋的厚度,每个充砂袋测量9个点,沿轴线方向取中间及两端三个断面,每个断面取三个点,分别为轴线点及两侧边线向里返1m的点,取平均值作为本充砂袋的高程,并作为上层充砂袋基础控制高程。

3 、理坡边线控制

理坡边线采用经纬仪控制,坡肩线每5米插上竹杆(不得直接插在充砂袋上),坡面线与竹杆所示边线的交接处用红油漆标示出来,坡脚处也同样插上竹杆,坡面线通过坡顶边线的高程标示处拉线用坡度尺控制,与坡脚线形成整个坡面。

4 、抛石外侧边线的标示

抛石采用竹杆标示出块石外侧边线,每50m立一个标。

5、 坡面以上工程施工放线

施工放线采用全站仪定位,在断面的坡角线及坡顶线设置木桩进行放线。

  1. 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

1、观测目的

测定围堤范围内土体各土层的压缩变形量及沉降过程,为分析检验土体固结变形、控制工程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2、观测断面

一般每2公里设置一处观测断面,具体按照设计图纸布设。

3、观测内容

布置分层沉降管和地面沉降板,进行沉降观测,掌握施工过程中地基及堤身的沉降量,通过控制加载速率,将沉降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

4、埋设时间和要求

地面沉降板在吹填前安放在软体排或原滩面上,分层沉降管在一级棱体施工后施打,沉降标杆及测管应随吹填及棱体的加高而接高。

5、观测时间和次数要求

观测时间:观测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并经率定后开始,至施工结束后6个月为止。

观测次数:加载期间及加载结束后一周内,原则上应每天观测一次,施工速度较快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测,反之,可适当减少;加载结束后至竣工,原则上每周一次,竣工后1年内可减少为半月至每月一次。

6、资料整理和成果要求

施工加载过程线

分层沉降观测:原始记录、分层沉降过程线。

地面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沉降过程线。

其他:路基稳定性评定、最终沉降及工后沉降推算,对施工的建议等。

7、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1)首先检查监测仪器设备是否在质检有效期内,只有在有效期内的监测仪器方可在本工程中使用;

(2)按照沉降环设计标高将每一个沉降环的固定环固定在连接好的引导管上(每根引导管长4m,外径Φ50),沉降环在安装时四个弹性片朝上,并固定在固定环下侧,使沉降环只能向下移动,而不能上移。引导管最下端比最深沉降环深50~80cm,顶端高出地面40~50cm,并加保护盖,如长度不足需接长时,必须用管箍连接,胶带密封,防止泥砂和水进入管内。引导管最下端管口封紧,胶带密封;

(3)每个沉降环下端距引导管接头距离大于该沉降环的预估沉降量,防止沉降环沉降过大碰到接头处被卡住,影响沉降观测质量。上下相邻两个沉降环距离大于两个沉降环间土体预估压缩量,避免上面沉降环被下面沉降环的固定环卡住,影响沉降观测结果;

(4)埋设时在引导管到达一定深度后,不断注入清水以抵消浮力;

(5)沉降环埋设后,用深层沉降测试仪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环位置稳定,作为初读数,埋设完毕;

(6)在堆载施工期间沉降环引导管随着堆载高度的增加而接高,接口处必须用管箍连接密封,防止泥砂和水进入管内;

(7)施工开始时须在远离工地的地方设一个水准基点,作为测量参考点。水准点必须牢固可靠,并定期进行校核;

(8)观测时间和频率:加载初期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周观测两次,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可根据施工进展调整观测时间和频率;

(9)根据观测及计算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沉降值为纵坐标,绘制成荷载~时间~沉降曲线图;

(10)在每个工序运作阶段,均有正式的书面申请(包括:设备仪器检验、安装位置、承包商的名称、现场人员配置、钻探仪器设备、仪器埋设方案、仪器安装的时间、测试方案、测试结果、仪器保护标识和其它资料等)呈报工程师检查和审批。每个阶段工序只有通过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工序。

七、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采用全站仪定位,水准仪加标尺测量陆域高程的方式进行。竣工测量时邀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代表参加并提前2天通知,实施中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

八、测量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 测量人员在工程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认真阅读并掌握施工图,测量规范及标书的技术要求,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2. 测量人员本着严谨的精神进行施工的各项内业计算,在施工中认真放样,并建立复测制度,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如发现施工放样与图纸尺寸有出入时,及时书面向监理工程师反映,以取得确切结果。

  3. 测量仪器必须定期检验校正(包括钢尺的检验)并将检验证明备案,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4. 测量仪器在施工中要妥善保管,必须轻拿轻放不可激烈碰撞,如仪器受碰撞必须及时送检不可带病使用影响精度。

  5. 加强测量的复检制度,外业和内业计算,制图要有自检和复检,并报监理核查、备案。

  6. 测量资料的整理要清晰、完整,不可遗失,并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结语

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项目,是工程建设的必要途径,是社会化、专业化的一种技术服务行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施工要认真掌握施工图纸、施工合同、有关政策、规范、标准,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树立测量施工工程师的权威性,科学性、可靠性,确保工程测量的施工质量,为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工期、投资奠定基础同时企业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曙亮,张胜良,陆静文,焦俊娟,岳国辉.施工定位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5(S1):129-132.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