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基于案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马颖慧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九小学 

摘要:小学生由于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受到很大制约,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本文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案例来分析和探讨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展开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借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尽管这项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信息化教学素材的应用
  为了不断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材中借助图画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依据课本,按照传统的板书方式向学生开展教学。由于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教学素材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导致此项教学活动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2、对新教材缺乏总体把握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国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新教材与之前的教材有很大差别。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导致教学过程中,很难系统全面的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3、课堂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是在目前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由于没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基于案例的人教版数学教学研究
  为了更好的探索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本文结合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的教学来展开对教学活动的探索:
  1、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借助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课前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某一物体的面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面积单位,这项活动可以借助提问来展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示面积。由此教师开始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学校操场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操场的面积有多大?学生就会结合之前所学的面积单位,提出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师生之间就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探讨,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操场的实地面积来向学生介绍通过测量每一个面积单位这种方法的不现实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程教学的主题。
  4、师生之间展开沟通互动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提升教学效果,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来主动展开对长方形面积的探索。
  教师:同学们结合对操场的观察,大家认为计算长方形面积会用到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才能展开计算?
  学生:会用到尺子。
  学生:需要用尺子量出操场每一条边的长。
  教师:操场四条边的长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计算操场的面积,首先需要知道操场的长与宽,一般来说长度较长的那条边我们称它为长,长度较短的那一条边我们称它为宽,要想计算操场的面积,首先需要测量出操场的长与宽。由于操场的长度比较长,所以我们改变一下测量对象,找两位同学用皮尺来测量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
  由此,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会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测量工具来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并做好记录。
  在学生测量完教室的长与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教师的面积,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答案。
  教师:同学们刚才计算出了教室面积的答案,如何才能验证同学们计算出的面积的方法是正确的呢?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测量来计算。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地板来验证。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很好,我们教室的地面所用地板砖正好是一米长一米宽的,每一块地板砖是一平方米,大家可以结合教室的地板砖来验证一下。
  学生立刻开始通过两块、四块、六块、八块地板砖所组成的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记录不同地板砖所组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计算出面积,与地板砖的数量进行对比,学生就会发现两者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就会不断加深。


  5、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为了更好的考察学生应用课本上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改变长度单位,例如桌子长15分米,宽10分米,需要配一块玻璃桌面,让学生计算玻璃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需要首先进行单位换算,然后展开计算。部分同学会因为粗心大意而直接用分米来展开计算,教师可以结合单位换算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将长方形沿对角线划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三角形面积如何计算?学生就能非常形象的探索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对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三、教学反思: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之中,使学生发挥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就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结合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不同的应用方法,并借助逆向思维的方式来验证自己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大对小学生的引导力度,让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清旗.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教学案例浅析——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掷一掷”为例[J].考试周刊,2019(26):84.

[2]朱华丽.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案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126-128.

[3]罗振欧.基于案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5(19):120.

[4]刘元梅.基于案例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0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