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刘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玄滩镇涂场学校 646105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着较强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础性,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目标、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上,这些改变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在阅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仍旧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在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的学习,没有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以此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其中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说话能力以及识字能力。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严重性,改变教学观念,利用合理的方式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体会。

1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句连贯性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不仅仅是语文的学习和解题,其他小学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应用到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做题解答的过程中,如何理解题目本身的意思、如何分析表达解题思路、如何进行演算等等,都需要有充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表达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也因此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培养人才的起跑线阶段,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状态和课堂的环境还不够适应,面临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引导和教育。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小学生对阅读的期望值不高

从学生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阅读期望”是学生内心预期的情景,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期望决定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阅读的实效。在语文课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刚开始自主预习阅读课文时往往表现出对课文极大的兴趣,但当教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感到困倦和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学生的阅读期望不高是决定性因素。三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情节,喜欢生动的东西,预习后大概知道了课文情节,阅读期望得到了满足,最终导致了对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不高。然而,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课文的内容、情节,还要有积极的思维和丰富情感活动,如果学生仅仅对课文表面的内容和情节就感到满足了,语文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本身原有的深刻的意义,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2.2阅读教学的互动性不足

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是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关键。但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未能在课堂中与学生积极的展开互动,这样的阅读教学自然死板,课堂气氛就不够活跃,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效率也就难以提高。另外,还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没有顾及到所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较少,这让阅读课堂成了少数人的舞台,从而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2.3学生阅读深度浅,不利于审美鉴赏与创造

随着学段的升级,小学生的阅读内容不能只局限于低龄化的儿童读物以及绘本,而是要进行深度阅读,并且阅读内容要深刻。“我认为当今儿童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儿童当无知,所以总是给他们讲他们能懂的东西。而在民国时期,胡适、林语堂钱钟书等这些大家,他们小的时候学的都是他们听不懂的东西,所以那个时代出了那么多的大师。孩子听不懂根本没有关系,越是懂种子学说的人越知道,播种子比插一根树桩要重要。”所谓深度阅读,并非强求学生领悟作品中的深意,而是真正做到读整本书,不是只读名著导读,或者进行四分五裂的分析,或者只聚焦于文学领域。监测报告显示,四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为《格林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阅读内容稍微有失偏颇。应当把人类文明中深刻、全面且最精髓的精神食粮拿给学生进行品味,比如东西方哲学经典、文学经典、史学经典、美学经典甚至逻辑学读物等都可以进行渗透,这样才能奠定学生阅读的审美基石。如果只为迎合学生的趣味性与易读性,则不利于形成学生的阅读高度与审美旨趣,更妄谈表现美与创造美。

3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3.1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期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期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积累。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论语》《寓言故事》《三寄小读者》《幽默三国》等,都能让学生阅读。知识储备、文化积累并不是一日、几日就能增加的,而是在语文学习中逐步积累的。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故事会、小小演说家、诗歌诵读等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在班级开设一个阅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当他们面对众多的文章和读物时,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读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这时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哪些内容是能略读的,哪些内容是必须精读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2开展合作学习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增强阅读教学互动性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新课标明确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习过程,增强阅读教学的互动性也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以此来提升学习效率和效益。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课本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以任务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应该让各个小组以抽签的方式选出自己所以表演内容,并通过组内讨论的方式来确定自行设计剧本和台词,然后,彩排以后在班级内进行汇报表演,并最终选出前三名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显著地提升阅读教学的互动性,学生既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又增强自身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表现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3.3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参与课堂阅读教学活动,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无不道出读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在班级成立读书角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这些活动作为展示学生风采的一个平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乐于读书、擅读好书。教师在课堂上还要留给孩子足够的阅读空间,如每周安排一到两节阅读课,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校内阅读空间。

结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总会面临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才会不断地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秦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未来英才,2016(15):331.

[2]孙秀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6(16).

[3]杨桂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名师在线,2019(35):36-37.

[4]王家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