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特点分析

云旦平措

国网西藏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电能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基础能源,电能的供应量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对电能的需求量在不断提升,对电能的稳定性、安全性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决定着我国供电企业,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电网的建设水平。输电线路工程是构建电网的重要工程项目,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水平、施工水平,直接关系着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就是对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部分作出的相关研究,对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相关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设计特点

引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渐扩大,对电网架设质量和设计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输电线路工程作为组建电网的基础工作,其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也必须同步提升。为了保障电网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其基础工程必须保证质量,因此,我们就要根据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设计特点加以改进、提升,做好对施工地点的地质勘测、设计要与实际相结合、做好施工质量管理以及后期运维工作,可以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整体水平,确保电网的良好供电能力,这对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输电线路基础设计的类型

1.1软土地基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质类型千差万别。有些地方土壤松软。运输线路所用的地基叫做软地基。基础一般可分为三类:灌注桩、摊铺式基础和大板式基础。该工程对扩展基础计算简单,但对土方开挖及加固要求高,占地面积大。在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材料运输困难、柔性施工速度大大降低、大板基础施工成本相对较高、结构设计内容较为广泛、施工难度大等问题。施工过程中,会影响施工质量,使施工难度增加,质量自然难以保证,灌注桩基础的造价高,质量不易控制。

1.2冻土地基

在不同地区,线路基础工程的材料、技术和地基的确定方法各不相同。冻土覆盖着1/5的土地面积。其基本原理是:冻土在冻融作用下,其力学性质经常发生变化,相应的强度指标、地形特征及地基结构等也会发生变化。冬天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冻融沉降是冻土最常见的隐患之一,通常采用结构加固措施进行预防。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考虑工程需要,通常采用排水-水离-物理法及置换-充填法处理冻土地基。

1.3黄土地基

对于黄土地基,一般有三种线型工程,即开挖式,刚性基座式,开挖式。对较厚的软基,以桩基础为主,若施工费用不统一,则施工费用将不平衡。随着该方法的发展,其易于废弃,挖掘的基础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中的现有问题

2.1地质勘测工作有待加强

在线路设计的过程中路径的选择十分重要。输电线路的基础工程受地形、地质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了保障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必须优先做好对施工地区地质环境的勘测工作。由于输电线路工程的线路走向比较多变、线路分布较复杂,其线路经过的区域地质结构也有着一定的差别,特别是在地质结构复杂的山区,如果不能做好多点勘测,就不能准确的掌握地质结构的实际情况,最终让地质勘测工作质量无法保证。一些地质勘测人员,由于自身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水平较低,在勘测时往往出现勘测上的误差,不能及时发现一些会严重影响输电线路基础工程安全的地质问题。例如:一些山区中存在土质疏松问题,水土流失严重,这种地质结构很容易引起山体滑坡,如果不能准确的勘测并进行对塔基的加固,就很容易出现电塔倒塌的事故,影像施工质量的同时,还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2.2对软土地塔基的加固不足

软土地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结构,在软土地进行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施工,必须考虑塔基的沉降量以及倾斜度。设计方案如果不能满足软土地塔基的规定标准,就会造成塔基的沉降或塔体的倾斜。在一些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工作中,在该方面就存在设计的不足,这导致在软土地上架设的塔基稳定性较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在软土地上的塔基加固多采用灌注桩、大板基础的施工方案,其施工成本较高,施工过程复杂,是一项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中的设计难点。

2.3环境对施工影响

目前,地形是对施工作业阻碍较大的影响因素,坡地、沼泽、浅滩都是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阻碍,这些地形阻碍都加大了大型施工设备的进场难度,同时,对施工材料的输送也造成了较大的不便。许多输电线路工程中的电塔均为统一的结构,但是其塔基往往受地质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大大提高了基础设计的工作拿督,一些交通不畅、海拔较高的地区,施工难度也会大幅提升。

2.4基础设计方面

线路基础设计需要花费较长的实践,而且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安全系数法并不是十分合理。针对软土质设计的塔杆基础不仅需要达到普通塔杆对于基础设计标准的要求,同时还需要符合塔基沉降量和倾斜度的要求。因此导致软土质的塔杆基础设计质量比较差。在软土地内的地基不管是采用灌注桩还是采用大板基础都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且造价也比较高,因此很难对质量进行把控,此外施工过程也比较复杂,用到的刚尽量也比较多。

3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设计要点

3.1根据地质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

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根据电塔架设位置的地质结构,合理设计塔基,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塔基的稳定,保障输电线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对软土地区,可以使用灌注桩、大板式的施工方法,由于其施工过程工序复杂,监理人员必须做好对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监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塔基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引起返工的情况,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在我国北方地区,存在较大面积的冻土层,其土质的强度会根据温度出现变化,因此,在施工设计中,应该采用排水隔水法或换填法作为施工方案,这样可更好的解决冬季土壤冻结对塔基稳定性的影响。对黄土地的塔基设计可以采用开挖式、掏挖式的设计方案,对软土层较厚的位置,可以使用打桩的方法来加固塔基,掏挖式的施工方案,可以防止塔基出现受力不均匀的问题。

3.2做好对电力设备的防雷设计

输电线路工程中,电力设备是整个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设计中,必须做好对电力设备的防雷设计,这样可提升电力设备的安全性,在设计中合理运用避雷器,可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在选择避雷器型号时,应该做好避雷器的试验工作,了解不同避雷器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而在设计中加入相应的应对方案。

3.3做好塔杆室及塔杆的设计工作

设计塔杆室及塔杆结构时,应该通过模板曲线做好对塔杆室的定位。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年均风力强度,计算其临界档距,获取最终的模板曲线数值,进而根据模板曲线数值合理的选择塔杆的型号以及间距,这样可最大限度提升输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4组建专家诊断小组

在完成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后,应该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诊断,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对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型进行综合诊断、统筹考虑,对于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诊断以及维修技术进行强化,这些都是提高输电线路基础设计的主要前提。将现有经验与人工智能相互结合成立一个科学专家系统,能够为设计者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组建专家诊断小组,为设计方案提供相应的综合诊断,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设计质量,进而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为城市、乡村提供电能的供应,我们必须提高对输电线路工程的要求,提高输电线路工程基础设计水平,确保设计质量,充分考虑地质、地形的影响因素,进而达到保障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国锐.22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7(11):135-136.

[2]宋树伟,阮毅,李正.基于多传感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越障控制[J].机床与液压,2013,(7):5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