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培训分析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核电厂培训分析的应用

张瑜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 265116

要:国际上普遍认为系统化培训方法(SAT)是获得并保持核电厂人员资格和工作能力、保证人员培训质量的最好的培训方法。作为SAT方法中最重要的环节,培训分析的质量将极大影响培训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本文结合对SAT方法的应用实践,对培训分析的方法和流程进行介绍,对核电厂依据SAT方法开展培训分析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系统化培训方法岗位分析任务分析培训需求分析

为了保证核电厂安全、可靠地运行,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足够的、具有资格的、能够符合工作要求且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国内外核电厂在培训管理活动中,均采用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普遍应用的系统化培训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以下简称SAT方法),对核电厂的培训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作为SAT方法中最重要的环节,培训分析的质量将极大影响培训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

  1. 系统化培训方法

SAT方法是指以岗位任务为基础并与岗位全面工作能力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相关的一种培训方法。SAT方法包含五个关联的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

各个阶段的基本任务为:

(1)分析阶段:通过需求分析、岗位和任务分析,确定执行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设计阶段:将执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转变为培训目标,并以这些培训目标为基础,设计一个完整的培训大纲。

(3)开发阶段:根据培训大纲开发所有的培训资料。

(4)实施阶段:应用开发的培训材料进行培训并评价学员绩效。

(5)评价阶段:根据在每个阶段收集到的数据,对培训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





607938327ec5f_html_c850734f74bbc30c.gif607938327ec5f_html_a20336c7cd1e764f.gif607938327ec5f_html_e687c11af19148f1.gif

反馈

反馈

607938327ec5f_html_5babfe74bcc860c0.gif

分析阶段是系统化培训方法的起点。分析的目的是为培养合格人员确定必要的绩效要求及培训要求。针对要求进行培训的岗位,提出与岗位工作有关的任务和全面工作能力要求。全面工作能力是指为完成某一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Knowledge、Skill、Attitude,简称KSA)的总和。

在分析阶段,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岗位的任务是否需要培训以及相关的分析内容,即:岗位分析、任务分析和培训需求分析。这些分析活动将共同确保针对该岗位人员的培训是改进人员绩效问题最合适的方法。

培训需求分析、岗位分析和任务分析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607938327ec5f_html_c19102e954153759.gif

  1. 岗位和任务分析

2.1 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岗位工作职责以及岗位直接相关的生产管理文件、运行规程、维修规程等文件的要求,列出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并综合考虑各项工作任务的执行难度、重要性、执行频率等因素,最终确定任务的培训种类。

2.1.1 收集、审核岗位相应的信息

岗位分析的第一步是审核岗位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国家核安全法规、导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行业规范。

  • 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国际组织的导则要求。

  • 电厂的岗位规范。

  • 与岗位工作直接相关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程序。

  • 与岗位工作直接相关的规程、设计手册和技术文件。

  • 最终安全分析报告。

  • 工作授权文件。

  • 与岗位工作直接相关的内部事件报告等。

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是对岗位工作人员的直接访谈,又可以称为“现场访谈”。通过与岗位工作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分析人员可以进一步了解、确认岗位实际的工作内容,对岗位的工作任务有更直观的认识。

2.1.2 选择和培训分析人员

分析人员一般包括被分析岗位所属领域的技术专家、科室负责人/主管、培训人员等,可组成工作小组。分析人员选定以后,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方法论、工作过程与步骤以及各种模板填写的培训,以使他们充分理解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方法,从而保证按照流程逐步完成分析工作。

2.1.3 确定任务领域

确定任务领域的过程一般如下:

  • 将岗位进行分级,即将实施岗位培训大纲人员按照工作经验要求、实施工作任务难易度等划分为初、中(高)技术层级;

  • 将岗位工作分解为任务领域。

任务领域是多项任务的集合,根据岗位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不同的任务领域,如:

  • 对于运行人员,主要按照系统进行分类;

  • 对于维修人员,主要按照设备类别进行分类;

  • 对于辐射防护人员,主要按照电厂工作程序分类;

  • 还可以按照电厂的区域进行分类。

任务清单编写的过程,就是把岗位的全部工作分解到任务领域的过程,也可以说,任务领域是将任务进行分类的一个工具。

2.1.4 制定任务清单

开发岗位任务清单是按照领域分类,编制初始的任务清单,并对每个任务进行描述的过程,最终形成岗位任务描述单。

工作任务是指在岗位工作中可度量的、具有明确定义且可识别开始和结束的工作单元(包含了执行某项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知识方面),或按照一定顺序组合的工作步骤(技能方面)。

在编写任务描述单时,为保证具有统一的规则和一致的描述方式,对工作任务的描述应做到词句清晰、完整、简洁和一致性。

2.1.5 确认任务清单

确认并使岗位任务清单生效有很多种方法,一般采用技术专家、岗位合格人员和科室负责人/主管进行桌面讨论的方式。

2.1.6 选择需要开展培训的任务

就任务本身而言,由于其难度、重要性和执行频率不同,培训要求也不同,如一些日常频繁执行,难度也不是很大的任务,一般通过初始培训的方式就可以满足要求。这种属性称为任务的培训种类。

培训种类

定义

无需培训

不需要正式的培训,可以在工作中学习的任务。

初始培训

在授权执行某项任务而无需直接监管之前,需要接受正式的培训(如:课堂培训、在岗培训、模拟机培训等)。

再培训

需要正式的初始培训和定期的复训。

尽管“无需培训”的任务不需要正式的培训,但是具备与任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必要的。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通常被列入到该岗位的入门条件要求之中,或是很容易通过岗位工作学习得到。

培训种类的选择将对培训资源产生重大影响。一般可采用DIF法来进行培训任务的筛选。根据任务的难度、重要度和执行频度,确定每项任务的DIF分值,基于此确定培训种类。

2.2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的目的是明确为执行特定任务所需的全面工作能力(或由知识、技能和态度组成的执行步骤)。任务分析原则上是要在岗位任务描述单完成、选定需要培训的复杂或与核电厂安全运行直接相关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2.2.1 任务分析收集的数据

任务分析应收集的数据一般包括:

  • 执行任务需要的初始条件(前提条件)。

  • 合格任务绩效的标准(例如,限制、范围、时间要求)。

  • 正确完成任务必须的任务要素(步骤)。

  • 执行某个任务或任务的某个步骤需要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

2.2.2 全面工作能力

对选定的任务进行任务分析,列出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KSA)要求,并汇总形成任务领域对应的KSA清单。

  1. 培训需求分析

一般情况下培训需求分析是在培训大纲建立后为改进培训而作的努力。对于初次进行培训分析的岗位,无需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过程,原因是该部分内容已包含在岗位分析和任务分析之中。

培训需求一般因如下的活动而产生:

  • 国家核安全法规(HAF)和导则(HAD)的变更。

  • 电厂岗位工作范围变化。

  • 核电行业规范、标准的变更。

  • 外部(IAEA、WANO、国内同行)评审结果、自我评估结果。

  • 电厂程序变更。

  • 电厂系统和设备变更、改造。

  • 本电厂和其他电厂的运行经验。

  • 未遂事件。

  • 事件/事故报告。

  • 绩效差距。

  • 来自学员、教员、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的有关培训反馈,等。

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对实际工作绩效和期望工作绩效之间的差异、以及对影响达到管理者期望绩效的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以判断出差异是否由于缺少知识、技能和未接受培训而导致,进而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法的过程。分析结果作为岗位分析的输入之一,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培训分析是SAT方法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培训分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岗位培训大纲的质量,奠定了SAT方法其他环节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训的有效性。未进行培训分析的培训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往往与预期的培训效果南辕北辙或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在核电厂人员培训工作中,应充分应用SAT方法,有效开展岗位任务分析和培训需求分析,持续开展岗位培训大纲审查,不断提升岗位培训大纲有效性,培养具有全面能力的生产运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且使这种全面能力得以保持。

参考文献:

[1]田佩良,张江平,丁云峰翻译,核电厂人员培训及其评价,原子能出版社,1997

[2]邹正宇,系统化培训方法操作指南,原子能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