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少儿演说力赋能写作力之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5
/ 2

教培少儿演说力赋能写作力之浅见

徐锐

中国军事化特种教培新奇兵中央教科研究院 230000

摘要:少儿演说旨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教育改革下创新型教学思想所衍生的产物,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路径。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演说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为着手点,借助演说可以促进写作,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所增强,拓展其写作的深度与广度,让少儿演说这价值能够充分体现,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少儿演说:写作:学生:

前言: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中的重要一环,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强弱,也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教师可以将少儿演说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从教学实践中来看,说和写是密切相连的,说是写的基础,以说促写,说写结合,能够使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共同增强。由此证明,该方法能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演说能力及写作能力。

  1. 演说能力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现状及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都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出现厌学心理的阻碍之一。日常教学中,教师都会为学生讲解写作思路、框架及技巧等,但学生真正掌握的却少之又少,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学生写出极为相似的内容,只是写作技巧和事物不同。该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写作思维不够严谨,写作素材及思路过于匮乏,使文章看起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过于泛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读与写的能力,对学生说与写的能力有所忽视。而在创新型教育理念指导下,演讲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善于开展的一项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教师可在学生演讲前进行有效干预,做好演讲与写作教学的衔接,学生可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写作内容进行演讲。口语表述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板块之一,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前少许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对事物观察及分析有所增强,锻炼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将演讲与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 构建体系,积累素材

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增强不是一蹴即至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累积的过程。有些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过于空洞、泛泛,是由于学生对写作素材积累不够,所写出来的文章缺少实质性的内涵,部分学生虽掌握了相应的写作技巧,但所写文章质量却差强人意。主要是因为学生个性及实际生活经验的不同,对所写文章的理解也有所差异,所以在日常素材积累方面也要有明确的方向。要是可以通过组织演说活动,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广泛搜集,这一行为无形间为写作业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为演讲设计主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演讲内容进行素材收集,进而优质的完成演说。

例如,小学演说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教师对演说目标要有所细化,让学生演说活动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二年级刚刚步入小学,该阶段的学习目标应以讲规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道德品行为基准。教师在设计演说主题时就可以《文明礼仪在校园》、《学会感恩》等为演说内容,指导学生从周边的生活收集素材。三、四年级学生不能仅停留在收集资料层面,更要懂得对资料进行筛选,在演说时要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教师就可以根据该阶段学生情况设计《阅读使我成长》、《中国梦·少年梦》等演说题目,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及思考问题的深度。五、六年级面临着小升初的关键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为了使其与初中学习予以更好衔接,教师可对演说主题设定为“即兴演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取演讲素材,并要求学生注重写作结构与句式的选择,以此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三、整理思路,公开演说

大部分人认为,学生演说能力较强,其写作水平也会妙笔生花。然而这种想法过于片面。学生在表达时都应有一个设想的聆听对象,而表达能力较欠缺的学生,就无法在写作过程中,将心中理想的聆听者变得具体化。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把心中所想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路进行整理,最后在班级中进行公开演说。在演说活动设置上,教师不必有太高要求,部分学生没有演说的经历,如果对演说设计上过于苛刻,就会浇灭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只要在整个演说过程中语言表述清晰、有适当逻辑性,且能对所要演说的内容叙述完整,对学生而言就是一次成功的演说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时,以“我们去春游”为主题。在学生进行公开演说前,可以先为该主题设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如教师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春游?你喜欢春游吗?在春游过程中,你能取命啊春天的影子吗?”等问题。当教师将问题抛出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思路进行整理,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又将问题有效串联起来,组织好恰当的语言准备进行演说。通过演说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当演说结束后,教师在予以指导及讲评,修正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逻辑错误及语言应用错误,这种方式对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无法替代作用。

四、优化语言,落实写作

教师在演说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在演说过程中有哪些不足。毋庸置疑,学生的表达一定是具有很明显的口语化特征,将这些口语化语言放到写作中,必然会显得整个写作内容过于流水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语言转变成书面语。例如,在“我们去春游”公开演说主题中,学生都能很好得将自己内心想法表述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对演说内容进行充足的准备,并配有文字稿,而这种文字稿恰恰就是学生平时写作的基本框架。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演说稿进行修改,将口语习惯性的表达方式转变为适合书面写作表达的语言特征,学生经整理后便能落实到写作上,为学生增强写作能力创造一条便捷之路。

结语:

总而言之,少儿演说看似是一场简单的教学活动,但却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全面考察,是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路径。如何搭建好演说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应是广大语文教师所要沉思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演说方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有机衔接,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丽萍.“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写话教学模式[J].山海经,2019(04):69.

[2]施燕.基于“以说促写”的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体会[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2):58-59.

[3]王小莉.活用课文以“说”促“写”教师可在学生演讲前进行有效干预。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