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改革启动的政治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5
/ 2

当代中国改革启动的政治逻辑

左瑞婷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省西安 710054

摘要:在我国当代改革启动背景下,从宏观层面来看,组织体制与民主集中制构建了的有序、科学、民主的宏观政治结构。从微观层面来看,农村地区始发的农村生产到户承包制在成功经验的积累下,不断地拓展和被利用到其他地区与领域,实现了改革的系统化,两者相辅相成,保证了当代中国改革的顺利启动。

关键词:当代中国;改革启动;政治逻辑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发展新的齿轮向前行进,也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至今的四十余年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爬上了新的顶峰,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中国速度”。然而,万事开头难,历史改革启动的第一步也非常困难与复杂。改革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新事物和新探索,必然会对旧事物有所压制和抵制,从而使得改革本身面临着来自时代和社会旧事物等方方面面的阻碍。同时,改革是对旧有体制的突破和创新,其成功与失败会影响到后续社会新的重组情况与发展趋向。反观我国的改革开放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从中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开始兴起,将原来的土地私有制改为为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动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期农村改革的成效与经验也继而被用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当中。回顾中改革启动中的具体逻辑,能够帮助重塑整体观和系统观,为新时代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新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从宏观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改革启动的逻辑

1、以群众意见为主实现民族决策,奠定改革环境

在改革开放开始初期,中国共产党回顾以往的历史经验教训,开始意识到民主力量和共同建议决策避免失误的重要性,使得民主集中制开始发挥其对于党建、国家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性。我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了,需要重塑并健全民主集中制度,保障共产党内部的规范,用纪律要求来约束干部和党员行为,从而真正地树立一支符合党发展规律的组织行进路线。在会议中还指出了“重大问题“讨论和决议都可以在民主会议上被提出和合理讨论、建议,这使得决策议程更加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这一时期,重点都集中在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化。在这一决策问题和具体过程中,党和干部不仅需要重视党内部的沟通,也更需要重视民众的参与和决议,将民众意见纳入党的议事和决策范围内,这一制度和情况的出现,为我国改革启动奠定了决议制度条件,也使得群众意见和想法要求能够被听到、被决策、被参考,从而奠定开放发展的改革氛围。

2、讨论真理标准,落实实事求是理念

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启动的势头开始蓬勃,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真理标准问题“开始了一场浩大的讨论。在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后,人人求变、百业待举,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如何确定未来正确的路线方针,如何保障党和国家的工作有效行进的重要问题,这场大讨论不仅是我国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大发展,也是落实我党实事求是理念和思想的一次检验和教育活动,是我国思想意识的解放和转型。在1977年2月7日,提出的”两个凡是“错误方针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实践与活动,使得党和国家在前进的道路中出现徘徊,这个错误的观念也不利于当下对于左倾错误的清理与矫正,这个现状也更需要我国重新确定发展的标准,打破长期以来错误意识的统治。次年6月24日,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一文中清晰且深刻地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观点,为历史伟大转折作了很好的思想准备。在同年年底,我国广大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人们群众都逐渐接受了实事求是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本观点,使得我党和人民的思想都不断得到进步发展与解放。这一场讨论打破了原本的思想的禁锢,使得人们的精神枷锁得以解放,并使其与实践相结合,开始尝试通过实践来统一思想。在实践活动的具体决议上,开始避免“大批判”,而是通过民主决议的方式来认识问题,升华人们的政治信仰,从而实现思想解放,为启动我国改革奠定思想根基。

二、从微观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改革启动的逻辑

1、农业生产领域创新,带动我国改革启动和发展进程

我国的改革开始于农村生产组织体制的创新。在改革启动之前,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都是吃“大公饭”,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实行统一领导,各个农业社的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都转为公社所有,这样体制下导致普遍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和效率不高,农民生活压力也很大。而在农业生产领域开始的生产组织体制创新,则成为带动我国改革启动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开始的农村生产责任制开始后,包产到户下农民的生产水平大大提高,比如1978年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次年向国家交售的粮食是国家的征购线的80余倍。这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是我国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的新的创新,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壮大的重要发展机遇,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家的经济收入,这也是中国改革得以启动的重要制度和社会基础。

2、城市借鉴农村改革经验,推动改革进程系统化

随着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革取得有效成果,我国中央领导不断总结地区成功经验,在我国其他省份和地区推动改革决策,保障当代中国改革的顺利启动和进行。另外,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使得一些农村改革地区仍然会对包产到户生产制度不认同,也会存在思想分歧,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指出,农业经济发展政策应该更加自由,能够帮助其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其自主创新并努力解决问题。这一讲话和态度,更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改革进程,对于集体经济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认同为全国全面的改革启动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结束语

在我国改革启动的历史背景下,认同民主集中制,通过民主决议与讨论的方式决定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为改革提供了制度基础、奠定了结构性条件。从农村地区开始的改革发展和包产到户制度,为我国改革奠定了思想共识,从而有效保障了当代改革启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邹谠.中国革命再阐释 [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2]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 [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3]周光辉.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2011(3):108.

[4]刘婷婷. 当代中国改革启动的政治逻辑——基于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的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2020:67-69. 管理观察,2019(1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