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输出理论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4

输入输出理论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探究

袁鑫

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

本文从二语习得的重要理论——输入理论与输出理论出发,结合当今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输入输出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词汇教学中。并结合自身的学习以及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将输入输出假说运用于教学中的建议,旨在解决当前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中学生词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输入理论;输出理论;词汇教学;初中英语

  1.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言的听说读写构成了语言发展的基本技能,然而,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英语的听说读写译都是建立在词汇学习的基础上。新词作为英语教学中的客观存在,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它像一道屏障,严重影响着学生对文本以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如果学生词汇量没有得到提升,必然降低其信心与学习兴趣,阻碍他学习更多的英语技能,更制约着学生在中学乃至大学及工作期间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此外,词汇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变化,词汇教学量也不断扩充,这就要求教师更加重视英语词汇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 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从教师层面来看

2.1.1 教师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

有些教师认为词汇教学并不重要,只要学生能够背下来就可以,在教学中重视语法的教学,忽略了词汇教学这个基本内容。因此,众多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只花少量的时间来进行词汇教学,更不用说仔细思考如何有效的进行词汇输入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教师不够重视的话,学生就会出现应付式背诵的不良情况。

2.1.2词汇教学与使用语境相分离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忽视语境创设,往往习惯于先教授词汇,再讲解文章。然而,脱离语篇讲解词义,学生往往难以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也就很难掌握真正的语言知识。况且,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新授词汇时,提供学生一定的语境。

2.1.3 词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秉行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单词进行拼读、记忆以及默写,以此来推动学生词汇的记忆。[1]其实,在我学习的历程当中,我所在的中学,教师在给我们教授单词的时候,往往也都是利用早读的时间,将一个单元或者是半个单元的单词先整体带读一遍,然后再安排我们自行背诵。在带读单词的过程中,老师仅仅是听我们是否会读,剩下的就是我们自行记忆单词的意义。导致后面写作的过程异常吃力,而且这些单词在脑海的印象并不深刻。这种呆板且乏味的方法会极大地削弱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

2.1.4 缺乏教授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技巧

现如今,学校教学英语的模式过于单调,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积极性,致使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也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单词的含义。不少地区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采用读写训练,要求学生背单词,教师在上课时并没有开拓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缺乏足够的输出路径。

2.2 从学生层面来看

2.2.1 学生词汇学习的方法有待改进

中学生属于受教师影响比较大的群体,由于教师没有教授足够的策略以及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教师足够的引导,词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往往也会变得单一。

2.2.2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不高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中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常常觉得单词学习枯燥且困难。对单词机械的死记硬背往往很大程度上削弱着她们的词汇学习兴趣。

  1. 输入输出理论的具体内涵

3.1 输入假说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t has some implications to vocabulary teaching.[2] 他在20世纪8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其中包括五大假说。而输入假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内容。它的提出,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虽然饱受争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为语言输入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促进外语教学和语言习得。克拉申的输入假说阐述了二语习得的过程,他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因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单纯的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 可理解性

第一, 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 (comprehensible input) ;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 (Krashen, 1985) , 用公式表示为i+1。[3]“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目前“i”的水平。该观点表示语言输入总体难度不能超过学习的的学习能力,但应摄入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材料。

[4]如果输入材料太难,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极具挑战的话,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倦怠情绪,不利于语言的习得;与此同时,如果输入材料过于简单,就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此,教学者应该尽量掌握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学生恰当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材料。

  1. 趣味性和关联性

克拉申认为,语言输入只是外因,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关注内因,要考虑学习想和的情感因素,语言的趣味性就是要能够吸引学习者,降低过滤的程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务必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更喜欢内容丰富且有趣的语言材料,因为这样的语言材料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关联性,语言输入若与学习者的生活与经历体验相关,便能使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更有利于更有利于其习得语言。这便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相呼应,焦虑感较强的人,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容易获得更多的输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学习者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那么“可理解性输入”便获得积极响应,有更大可能顺利抵达人脑习得语言的部位,从而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

输入的语言应当能吸引学习者且与学习者有关,这样学习者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

(3)足够的输入量

要习得各类新词,缺少充足输入量是万万不行的,只有在广泛阅读,持续输入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为语言的吸收和输出做好准备。

3.2 输出假说

语言学家Swain (1985)认为尽管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 但并非惟一条件, 它本身还不足以导致成功的语言习得。要使学习者成功地习仅依靠语言输入是不够的, 还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5]因此她主张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出,并提出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构成环节。

既然输出理论如此重要,那他有什么样的功能呢?输出假说中,Swain认为输出有三大主要的功能:首先是注意功能,即学习者在输出活动中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认识自己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其次是检验(假设)功能,即学习者通过语言输出检验或不断修正自己对目标语的先前假设; 语言的产出性运用能帮助学习者检验目的语句法结构和词语等的使用, 从而促进语言运用的内化 (自动化) , 进而有效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最后是元语言功能,指学习者能够反思自己或他人输出的语言。元语言功能也就是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运用。输入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注意语言形式也能够达到理解,但是输出时则必须经过思考,控制和语言知识的内化。

由此可见,输入和输出反映的是不同的认知过程。输入过程中,学习者注意的是意义的理解,而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注意力转向语言的形式以避免言语失误,交际的需要使学习者必须产出准确,合适,连贯的语言。因此,寻找输入,以及输出的平衡点显得至关重要。

  1. 输入输出理论下词汇教学的具体运用与现实意义

4.1 输入角度

(1)重视词汇教学,增加知识输入的可理解性

从克拉申的“i+1”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当学生接受的内容略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时,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和效果最高。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好学生的词汇基础和现有水平,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供略高于他们自身水平的内容。

比如,在教授英文单词“happy”时,教师可以运用构词法,稍微的拓展一下单词的其他形式,可以同时教授“happily,happiness等”;

除此之外,可以引入“英语释义法”,就是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简单的,熟悉的单词来解释新的单词,使学生运用原有的英语知识掌握新单词。

例如:我在教授学生词组“look out”时,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学习了careful,那么我们可以用careful来解释这一词组,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理解词组的含义。

  1. 提供丰富的语境,增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性

如今倡导的词汇教学不仅仅是孤立的教授词汇,而应该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感知词汇。例如:词义猜测,授课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口头或者书面信息,甚至是真实的物体,创设具有生活意义的语境,让学生判断词汇或者猜测词汇的意思。

例如,在教授单词robot的时候,教师可以放一小段有关robot的科技小视频,或者创设以下语境,教师可以说:I want to get a machine.It looks like human.It never eats or drinks.It can do some cooking,cleaning or other housework.I needn’t pay it to work. 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语境比较轻松地知道robot这个单词的使用了。

  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前面已经提到了现存的初中词汇教学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词汇讲解过程异常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太好。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也认为,理想的输入应该是要具备趣味性的。基于此,我们倡导教师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将游戏引入词汇教学中,游戏一直以来都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只不过要根据年龄特点和其他因素挑选适合的游戏。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直观教具,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2This is my sister中,该单元学生要辨认人物,谈论他人,家庭成员的称呼大量的出现在这一单元中,因此,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全家福拿出来,并且鼓励学生将真实的家庭照带入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如果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 教学的趣味性和关联性会更容易增强。教师在讲解某一个重点单词的时候, 可以直接选取包含此单词的某一段视频或电影片段, 真实的语境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掌握单词的用法, 也帮助学习者了解国外文化, 增加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词汇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呈现,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更加灵活生动。

4.2 输出角度

词汇能力不是以一个人拥有词汇知识来定义的, 而是以学习者能否在语境中正确的使用它们作为评判标准的。因此在词汇知识输入充分的前提下, 教师须为语言学习者创造更多语言输出环境。

(1)充分利用好反馈与评价

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另一方面,对一些不影响交际效果的局部错误要包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降低焦虑感。

  1. 教给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与技巧

我们认为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并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以推动输出为主,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教学中老师把词汇学习的任务留给学生, 但很少教给他们如何增强自己词汇的方法。

其实,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在新授完一个单元的单词之后,可以利用造句的方法,把一个单元的单词用某个特定语境下的句子串联起来;此外,思维导图在词汇学习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思维导图主要是利用色彩、图画的形式强化学生记忆,使得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心图形,不仅可以完善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能够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6]

拼写式思维导图和分类式思维导图都是很好的词汇输出策略。

例如在学习到“weather”这一单词时,就可以围绕不同的天气进行扩展:sunny、rainy、windy、foggy等,分别对应晴天、雨天、刮风、起雾;以“family”这一单词为词根,又可以扩展出不同的亲属关系。诸如此类的分类方式都是将相同类型的英语单词绘制成为不同的思维导图,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建构单词之间的联系。[7]

(3)注意词汇练习活动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促进词汇的巩固与灵活运用

词汇练习活动主要包括操练型活动和交际型活动两种。前者强调词形、词义和词的搭配,练习形式有听写、英汉互译、以语义场为核心进行词族联想等等,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强制记忆,翻译等方法来加深对词形词义的理解。后者则设定具体的语境,要求学生在注意语言形式的同时,进行“有意义”的练习,产生准确、连贯并合适的语言,完成交际的任务。主要形式有完形填空、作文、故事接龙、角色扮演、辩论等等。多层次、多种方式的活动设计一方面能保证词汇习得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保证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输出。

5.3 优化输入,分层输出,保持输入与输出的均衡

在分析了输入与输出的理论及相关研究之后,指出完美二语习得需要对输入输出给予同等重视,语言教学活动既有输入,也有输出。有效词汇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词汇知识的输入,而应该是不断输入输出的互动过程。[8]由于人的一次性记忆能力是有限的, 要求学生将所学全部知识记在心里是不可能的。因而在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输入的重点, 对重点的课文要求学生做到反复听读, 做到耳熟能详。根据心理学和语言输出理论, 输出、表达运用本来就是多层次的。因此, 为鼓励学生表达而又不导致受挫折而因引起消沉情绪,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输出的方式。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 向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量越大越有利于日后形成的语言输出能力 (即复用、表达能力) 。总之, 教师在开辟输入渠道, 营造实践氛围的基础上, 要向学生推出精心选择的语言输入材料, 要注意循环渐进注重发挥潜意识的作用。[9]

  1. 总结

输出和输入相结合共同促进二语习得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共识,词汇教学也应当如此。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中基础的基础,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为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在输入词汇时尽量融入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关联性。同时,在学习词汇时要注意输入与输出的结合,着重培养词汇的运用能力。

六、参考文献

[1]Krason,S. D. The Input Hypothesis[M]. Longman, 1985.

[2]宋淑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困难与对策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55.

[3]张宇亭. 克拉申输入假说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2020(09):102 渤海大学

[4]徐颖.克拉申的i+1输入假说理论探析[J].吉林教育,2016(29):5+87.

[5]刘亚凤,窦强.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4(08):43+45.

[6]赵平元.试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103.

[7]刘炜,林文娟.输出假设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07):200-201.

[8]赵培. 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04(5)

[9]郑泓.优化输入,分层输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05):29+31.













袁鑫(1998年3月)女 硕士研究生在读 江西师范大学 英语教学 1877052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