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实践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4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实践路径

张丽媛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学习除了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思考与辨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批判性思维是将历史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部分历史事件用一种审视和分析的态度需开展学习的思维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结合不同的历史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批判性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实现提升学生历史课程学习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实践路径

引言: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引导形式的一种创新,更是有效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方法,合理地引导学生认识批判性思维,运用批判性思维是现阶段历史课程教学中应当积极实践的一方面重要内容。

一、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概述

(一)基本概念

批判性思维主要是指在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应当具备问题意识,将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作为学习的核心目标,基于问题调动个人的思维过程,以明确目标、科学推理、条件分析这三个基本步骤为依托,逐步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自主分析和学习对问题产生更加深入全面的认知。这种思维模式与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需要具备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看待问题态度和思维状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以历史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客观适宜性[1]

(二)应用意义

批判性思维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引导学习中具备以下几方面基本意义。

1.与新课标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相一致

高中阶段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在基本内容方面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在这几方面的能力素养培养中,批判性思维是启动相关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工具,只有学生在看待历史和学习历史知识时首先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其才能够具备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具体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在自主性和客观性上才能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可见,批判性思维与历史课程学习的结合与宏观上的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相匹配。

2.有利于激发学生主观上的学习兴趣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一种质疑精神。即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对已经存在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接受,更包括将个人的思维和看法融入到具体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中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对相应的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规律等有更加深入的认知。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环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和分析,与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导的历史课堂氛围相比,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对新的学习状态和体验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且共同探讨和分析的学习氛围也更加轻松愉快,学生从主观上的接受程度也会更强[2]。当学生对传统的历史课程学习体验有了改观,其主观上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也会得到激发和提升。

二、批判性思维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基于历史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这方面思维能力时需要充分分析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开展教学和培养工作。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教师应当在教学组织形式与师生互动关系方面实现转变,尽可能在课程教学中将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空间还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具备了自主思考的充分空间,形成一个与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探讨研究的学习氛围,是放松其学习状态,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条件。教师可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借鉴应用翻转课堂或合作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形式,营造一个思维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3]

(二)运用问题引导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和锻炼的有效方法,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切入点,用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例如,在开展课程《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侧重点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和学习。例如,资本主义发展中贫富分化问题如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追求之间的矛盾应当如何缓解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结构可如何进行调整优化?分别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实际状态和主要问题入手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发挥自主的分析和四可靠能力提出解决策略和相关建议。最终引导学生跳出细节问题,从宏观上观察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冲突,用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三)保持客观的态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习惯

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路径,教师应当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买你想学生加大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批判性思维在历史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适当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地客观条件。逐步形成学生结合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知识的习惯

[4]。例如,在课程《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部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相对比较紧密的特征,鼓励学生从个人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个人对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感受,并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引导学生看待这种变化和发展,将批判性思维与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三、结束语

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结合实际不断在方式方法和引导思路上进行创新和优化,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稳定愉悦的学习氛围,实现高中阶段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批判性思维的逐步形成和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明倩.批判性思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9,008(033):P.129-130.

[2]刘玲玲.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000(035):P.49-49.

[3]李晋川.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孩子天地,2019,000(036):P.196-196,202.

[4]唐玲.批判性思维视野下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路径——以岳麓版"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9):19-22.


沙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0年县级课题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编号:SXJYKT-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