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3
/ 2

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张增和

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实验学校 山东 滨州 256811

摘要:在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宗旨在于增强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中小学生的崇高品格。但是在德育教育的传统模式下,德育教育的外在形式呈现局限性的特征,无法做到运用德育教育载体来塑造中小学生的良好人格与性格。因此,为了实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那么目前亟待创新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举措,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现状;工作措施

1 引言

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其旨归是培养人的良好德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的人才需求。由于人又是有着不同个性思维品质的,因此,德育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德育教研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即需要在德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实施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在新时代,中小学德育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思维品质发展,培养既有高尚道德品质又有独立思维品质的时代新人。

2 新时代下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希望和未来,其道德素养、思想品质尤为关键,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做好道德与法治的引导、教育工作。虽然在更多教师的努力下,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性过强,教学的内容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范畴。这种情况下,德育的效果就很难发挥,因此,如何更具体地呈现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思想和内容,让学生对其有更好的理解,是需要教育者广泛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之一。第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很多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德育内容的教学仅仅以课本为参考,甚至是照本宣科,教学方式也是“一书一笔一板书”,画重点,背重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领悟不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真正价值,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第三,教师主导的方式仍旧没有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在展开这一课程的内容教学时,还是让学生跟着教师读、念、背,按照教师的要求背重点,写作业,学生没有自我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这种机械式的学习状态很难收获优质的教学效果。

3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策略

3.1 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由于中小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学生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离不开人文关怀的德育内容。学校德育内容更多的是社会公民的共性道德,传递的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而学生个体则是具有个性思维品质的人,德育的内容选择要与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紧密关联,才能让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才能享受快乐成长的乐趣,才能欣然接受德育教育。所以,要想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学校德育内容就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高度的人文关怀。充满人文关怀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及带有温度的人文学科知识,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给予学生启发的德育内容。所以,在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中具有思辨性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在发展个性思维的基础上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3.2 情景模拟,实现感同身受

情景模拟同样也是新时代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元素和素材,结合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内容,将特定的情景进行还原和演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能够很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感官,让学生实现感官联动,更加集中精力参与到情景学习中来,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拥有更好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将以生为本作为情景模拟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认知习惯、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丰富情景模型的形式和样式,创新情景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情景体验感更强,学生更容易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学会尊重”的相关内容时就进行了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的角色,并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呈现了一个顾客不尊重服务员,对服务员大呼小叫的视频资料,并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来表演,通过表演学生感受到了服务员的不容易,认识到顾客的不恰当行为,此时再展开课本内容的教学,这样学生都真正学会了尊重。

3.3 创新德育活动,力求花开飘香

做好德育工作,创新活动很重要。在云端发力上,结合疫情防控学校停课的实际,采用线上活动方式组织了云升旗、“网上祭英烈”“筑梦青春、不负韶华”“向抗疫英雄致敬”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们更加崇尚科学、尊重医生,珍爱生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非遗借力上,挖掘冀州丰富的非遗文化,通过开展“古城寻踪”“田园棉体验”“家有传家宝故事会”等活动,助力德育工作水平提升;在党建助力上,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德育创新改革优势,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中小学基层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3.4 中小学校与学生家长实现密切的配合

德育教育应当突破学校教育的局限,确保中小学生的家长可以做到充分参与学校德育,在家校协作的模式下展开德育教育。在目前的现状下,学校教师应当与中小学生的家长之间建立微信群,从而保证了学生家长能做到随时关注德育实施的进程,全面参与学校德育实践。在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里,家长应当做到密切配合学校教师,共同完成针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任务。学校德育教育在获得中小学生家长支持的基础上,将会达到更好的德育实践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孝顺父母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为父母分担某些家务劳动,尝试为父母做饭,并且与父母展开深入的心灵沟通。中小学生在完成上述德育任务的环节中,内心将会感受到孝顺父母的深刻内涵,并且做到自觉转变日常行为方式。教师对于中小学生家长给出的反馈信息应当予以重视,增强家校沟通的力度。

4 结束语

中小学德育教育不能简单进行,德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学校德育作为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在于把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德育教育既要引导学生向着共同的德育目标行进,也要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思维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德育教育还需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恒盛,张婷.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77.

[2] 张冲.中小学德育评价与创新研究:现状·问题·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9(11):75-80.

[3] 徐玲.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德育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7):248-249.

[4] 张凤强.例谈中小学德育素质教育的创新方法[J].华夏教师,2019(23):84-85.

[5] 甘为宾.试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吉林教育,2019(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