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机械采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2
/ 2

棉花机械采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哈杰提 · 巴哈斯

沙湾县大泉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 沙湾县 832100

摘要:大力发展耕整地机械、棉花播种机械、植保机械以及采棉机的作业技术,同时应用高效节水滴灌、卫星导航精量播种等新技术,成立棉花产业联盟,在提升棉花品质与作业效率的同时,推动棉花全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棉花;机械采收质量;影响因素

前言

棉花是世界性的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全世界有79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棉花。我国棉花发展速度最快,常年种植面积为533万hm2左右。我国虽然是棉花生产大国,但是棉花机械化生产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国的棉花生产方式落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比较高,并且由于棉花生产成本持续上涨,比较效益低下,我国农民植棉积极性不断降低,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1新疆棉花生产中的品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1.1缺乏品种品质区域化布局,纤维类型单一

随着纺织技术进步和市场对棉纺产品品质档次的提高,棉纺企业对棉纤维原料的长度、细度、成熟度、整齐度等主要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中低端专业原棉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仍然以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张和单产的提高为主,棉花生产单位以高产品种选择为主,忽视品种内在品质,且在生产管理中轻视棉纤维品质,造成棉纤维一致性差、纤维变粗、长度整齐度下降、马克隆值增大,可纺性降低,不能满足棉纺企业的需求。棉纺企业需求涵盖了粗绒棉、细绒棉和长绒棉,纤维长度23~38mm,马克隆值3~7。而新疆原棉纤维长度集中在28mm左右,缺乏层次,马克隆值在3~5,主体品质单一,且一致性差,无法满足纺织企业生产多类型纺织品的需求。其中重要原因是缺乏棉花品质区域化布局,没有凸显优质优价。

1.2审定和推广脱节,生产组织形式多样,种植品种“多、乱、杂”

无法形成区域主栽和主导品种,且实际生产中的棉花特征特性与审定公告描述的有差异,尤其是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达不到审定公告描述水平。可见,实际生产中推广的部分棉种并非审定的优质品种。

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多种生产组织形式并存,同一区域不分品种、不分纤维类型,种植的棉花品种多。目前,新疆的棉花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4种。第一种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模式,存在个人积极性差和创新不足的问题。第二种是地方农民合作社组织形式,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股份制合作社、收取租金形式的托管型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联合土地社或农机社的社企联盟这3种为主。其中社企联盟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的业务运营团队,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在北疆已经发展成熟,南疆正在迅速发展壮大。第三种是棉花种植大户模式,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经验,能接受新技术,但存在抗风险能力低、规模化有限的问题。第四种是传统散户模式,规模小、效率低、品质差,南疆较为普遍。为了获得高效益,在轧花厂以衣分定价和国家目标价格按产量补贴的双重政策导向下,各类种植者盲目追求高产高衣分。(2)种子管理部门严重短缺人手,在棉花种子管理方面存在监管漏洞。2010―2019年新疆平均植棉面积约为2.33×106hm2,种子田面积须在6.67×105hm2以上。新疆推广的多是棉花常规种,制种程序简单,成本低,加上种子管理部门的种子检验和市场监管能力远远不能覆盖新疆巨大的棉花种子市场,给棉花种子行业投机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新疆棉花种植源头上出现混乱,品种来源一致性差,严重影响原棉品质,造成后续的产业链很难解决品质差的问题。

1.3棉花采收、收购、加工技术不配套的问题突出,造成棉花等级下降

新疆机采棉采收、加工重效率轻品质,未能严格按照机械操作要求作业。其中主要不足:机采棉采收过快;有的轧花厂未按棉纤维类型分开收购,混等级堆放、混等级加工;一些加工工艺和技术不完善,如轧花速度控制不当、排杂不彻底等。不仅导致机采棉混等混级,一致性差,而且纤维长度严重受损,短纤维含量增加,棉结、索丝增多。另外,新疆棉花的异性纤维超标现象时有发生,纱线品质隐患极大。

2提升新疆棉花品质的建议和策略

2.1优化新疆棉花区域布局,形成多类型品种结构

建议在启动新一轮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时,在原有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基础上,根据气候、市场等情况进一步细分新疆棉花种植区域,进行多类型棉纤维生产布局,形成长绒棉、中长绒棉、细绒棉、短绒棉合理分布的区域化格局,打造不同用途棉花生产基地;筛选区域适应性强的优质棉花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实现“一县一种”或区域统一品种集中生产,提高棉纤维一致性。

2.2通过培育品种和生产技术研发提高内在品质

一是注重遗传品质改良,加强多类型棉花品种选育,提高棉花品种内在品质,为生产者提供品种选择。二是开展配套绿色生产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品种特性。加大“两减一增”(减化肥、农药,增效益)、农机农艺融合、棉田残膜回收等绿色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充分发挥品种特征特性,深度挖掘单产潜力。三是加强品种准入和管理。加大对棉花种子企业管理,严禁不符合品质区划要求的品种进入本区域市场,对违反规定的供种企业加大惩罚力度,逐步完善生产与收购、加工挂钩的可追溯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促进生产者自主选择适宜本区域的、品质优良的棉花品种。

2.3严格规范棉花采收、加工程序,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一是改进采收机械,规范收、储、运环节,做到分等分级收购、堆放、装运,优化加工、清花、轧花等工艺,提升采收和加工品质,创造优质棉花品牌。二是以价格为导向,真正实行优质优价,引导不同品质区域种植经济效益好的棉花品种,分区域生产市场需要的原棉类型。三是减少棉花异性纤维。对于机采棉,严格按照机采作业标准进行采花作业;对于人工采收,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三白”(棉花采摘人员戴白布帽子,用白棉布兜拾花,用白布袋装花和白布带扎口),降低异性纤维混入概率。

2.4提升新疆棉花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2.4.1加快组建新疆棉花科技创新体系。建议参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整合现有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棉花科技资源,加大顶层设计,以市场和问题为导向,组建新疆棉花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以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创新骨干为主体的创新团队,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和稳定支持,重点加强棉花创新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建设。

2.4.2加快启动新疆现代棉花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形成以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试验站专家为主体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生产服务团队,加强全产业链设计,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制度,为新疆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

2.5加快新疆棉花大数据平台建设

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引入棉花生产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数据追溯、价格补贴等各个环节,通过互联网将数据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库,形成棉花生产大数据处理和管理平台,做到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推进棉花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因而“用工难”问题也就出现了,且由于供不应求,农户支付给捡棉花工人的工资同比增长50%;同时,采用机械化作业可抵御外界对棉花价格的竞争、减弱企业对外棉的依赖、降低本土企业的风险等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子漂,徐海江,田立文,等.近年来新疆审定早中熟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J].中国棉花,2019,46(9):22-23.

[2]叶晋春.棉纺企业对棉花质量的需求[J].中国纤检,2018(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