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主题班会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2
/ 2

传统文化在小学主题班会中的运用

陈玉婷

怀化市华都小学 湖南 怀化 418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要求随之不断提高。我国有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发扬和光大,是学校教育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学校应结合各学科教学,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展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小学主题班会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需要教师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小学主题班会中的开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对促进传统文化教学水平有所增益。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主题班会;开展策略

引言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新时代需要继续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优秀教育学家、思想家的丰富内涵文化、思想,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朴素思想、人文教育等资源,将其融入小学生主题班会中,既能够丰富小学主题班会内容,又能够学习我国悠久的文化,还能够更进一步地弘扬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文化。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主题班会中不仅仅是我国中华优秀文化的延续与传承的基本要求,还有助于发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力,更好地推动小学生素质、思想和品行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小学生学习、提升和培养精神文明,为伟大民族复兴提供持久的动力来源。

一、运用于主题实践,丰富班级文化

在年级组长组织的班会中,主题是核心,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实践,可以极大地丰富班级文化。校园的传统文化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很多内容对于同学来说还是喜闻乐见的,学生都很乐意参加。例如,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对此,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对于这种主题班会,年级组长可以在节日前开展,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如“九九重阳节”“粽叶飘香”“话清明”等等都可以作为主题。教师可借用中国传统节日来丰富班级的学习文化,在每个环节中都加入一定的文化元素,像由诗入题、来历习俗等等都可作为班会实践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文化滋养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让班级传统文化得到延申,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二、加大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宣传力度

校园是作为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他们成长的港湾。健全的校园设施会为全校师生员工展开丰富多样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教育活动提供非常重要的场所,让全体师生员工学有所得、教有所成、乐有其地,在求教、求乐、求学过程中受到学校、班级潜移默化的启发与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魂所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是中国在新时期精神文化建设领域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在现今信息化水平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怎样快速融入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就很值得思考了,其具体功用见下图。

6073e2bd24da1_html_4a210e5fb82d50d1.png

图1中华传统优秀文明的功用

建立健全的校园设施、科学合理的布局设置、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与教学场所,都会使学生欣欣向荣、赏心悦目,也会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精神文明素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综合素质,同时在一定意义上约束校园不良风气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将会推动学生的生理健康发展。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融进校园物质文化之中,将其完美融入学校、班级的每一个地方。环境是培养希望的摇篮,理念有利于放飞理想,学校能够通过在教学楼、班级教室、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文化墙、宣传栏等手段进行宣传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的、独具特色的、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正如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将教育与知识变成空气一般,整个弥漫在全宇宙之中。”比方说在规划设计校园绿化环境的时候集中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思想;借助于悬挂醒世名言、孝子贤孙塑像、历史建筑以历史名人命名等手段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自强不息、仁心仁德、爱岗敬业等内容;如此一来才可以让学校班级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更加“形神兼备”,并在其实质挖掘过程中,让学校班级真正成为师生陶情情操、修身立德的重要场所。

三、采用师生讨论式就传统文化主题进行探究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会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涌现出各类成就及事件。如,都江堰水利枢纽、港珠澳大桥等。每一个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它总会与当地传统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可选取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事件作为讨论教学的素材。如,我国每年南方夏季爆发的洪水灾害,在我国历史上也从不缺少相关或大或小的灾害。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在古代是如何解决这些灾害的?我国古代主要采取堵、疏两种方法。学生都很熟悉的关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传说。可见,自古我国就在对洪水灾害进行持续的治理,包括凝集了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都江堰、十三陵水库、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通过这些知识的讨论,使学生对水利工程发展形成自古及今的系统性的认知。再如,引入关于当今各类社会热点问题讨论,高考前曝光的舞弊案等。引导学生对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及相关制度、防止舞弊的措施及历史上有名的一些相关案件等进行学习和思考。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南京贡院的图片及相关历史的介绍,使学生对我国相关传统文化产生独特而深刻的认知。

四、运用于经典诵读,培养文化底蕴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数不胜数,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名人的智慧。在无数名著下,很多的内容极具哲理。教师通过小学主题班会的经典诵读,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可见,主题班会上的经典诵读是很有必要的,其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很好地运用。例如,学生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这些作品的时候,要有选择性地摘取其中的名句,对其进行背诵并做适当的课外延伸。只要是有心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元素。经过这个过程的熏陶和启发,学生会对传统文化有更进一层的认识。对于经典诵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在主题班会上的运用,具体可以是开展古诗词的朗读,小组诵读竞赛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学习中的他们而言,可谓是受益良多。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主题班会中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拓展了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的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小学主题班会更是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小学主题班会中,能让学生们学习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丰富班级文化,培养正确三观,培养文化底蕴,更能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主题班会很有必要。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培养自身文化涵养。这也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让学生能感受其巨大的魅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会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郭静.论运用传统文化在主题班会中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J].时代报告,2017(12):206.

[2]韩学广.浅议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主题班会中[J].学园,2012(18):170.

[3] 郭永红.论在班队会中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变学生行为习惯[J].读写算(教研版),2015(1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