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管理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问题”学生管理的策略研究

朱义华

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43

摘要:“问题”学生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问题”学生的转化不能采用生硬的方法,应采用一些特殊的教育方式。要想转变“问题”学生,就必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采用赏识教育,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在有些时候,一些适当的惩罚,不仅不会敌对学生,相反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转变“问题”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从心理上去改变他们。

关键词:“问题”学生,亲情,赏识,惩罚

在班级中“问题”学生常常令整个班级的学生情绪都随之不稳定,令任课教师头疼,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给班主任和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作为一名德育管理者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这些”问题”学生,首先要了解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的成因,然后针对性的实施,让他们有所转变。

对待这些“问题”学生,既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还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帮助他们面对这些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能够“信其师,得其道”

一、用亲情感化学生

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有着难以泯灭的亲情,“问题”学生也不例外。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用交谈唤醒每个学生内心的亲情,用亲情去感化他们。

与学生谈话,放下身段,让学生感觉到是朋友之间在聊天,对你敞开心扉。当然有时候需要进行很多次的谈话,学生才能对你产生信任。我班有一位学生,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远走他乡,他是由奶奶带大的,家庭的原因,使得奶奶十分溺爱他,于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问题”学生。介入家庭之后,和他的奶奶谈了在教育孙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和她约定,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个学生。有一次我发现这个学生冒充我的签名,回家要了100多元钱,我利用这件事情开始找他聊天,一开始他很敌对,很不配合,跟我绕圈子,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一开始只是和他聊了一些家常,聊了一些家庭琐事,但是经过多次谈话之后,他对我的态度渐渐有了转变,我告诉他很多他不知道的奶奶的故事:告诉他这100多元是奶奶一个星期的劳动收入,更是全家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你潇洒了一天,奶奶只有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弥补这个损失。听我讲完,从来不流泪的他哭了,他不仅向我承认了错误,还保证回家要好好照顾好相依为命的奶奶。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变了,虽然偶尔也会犯小错误,但我发现他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每个学生内心,都有着永远抹灭不掉的亲情,我们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亲情,用亲情去感化他们。

二、用赏识激励学生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这句话告诉我,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其实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中,100句空洞的说理教育,不如一句真心实意的赏识。作为德育管理者,”问题”学生带来的麻烦确实令我们头疼,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学生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而应该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评价学生。有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学生眼中的“坏蛋”,老师眼中的“问题”生,每次交流后,只能保持较短的一段时间,然后继续犯错,教育多次无果以后,我决心重新寻找教育方法。那时正好赶上学校的运动会,我就把这件事交给他负责,在班级中我每天都对他的工作中的一些成绩进行表扬,肯定他的一些好的做法,渐渐他不再虚以委蛇,那次运动会,我班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在班级的表彰会上我充分肯定了他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从这件事后他渐渐融入到了学生群体中,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数君十过,不如赏君一长”,多表扬学生好的方面,给他们积极的鼓励,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潜能。“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强烈的热爱和期盼,让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这样我们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惩罚”去鞭策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做错事,“问题”学生不仅会犯错误,而且犯错误的频率,所犯错误的严重性都要高于一般的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每个学生都在喊,老师要一视同仁,要一碗水端平,对每个人奖惩都要公平。在教育这些“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往往采用与处理班级其他学生不同的方式,对这些必须要处罚的“问题”学生,我通常都会降低标准,对他们先“松”后“严”,这就好比箍桶,劲要一点一点的收,收的太急太猛,就会箍破桶。通常先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再从轻处理,比如:让他们参加班级公益劳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为班级做几件好事,以此拉近他们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在班委会上,班委向我提出,如果班委犯错误可以处罚的稍微重一些,但是如果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从轻处罚,这样,在比较之后可以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宽容的。

对班委来说,这也许是不公平的,可是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偏心的,老师给了他的面子,他就会信服你,当然也就会慢慢改变自己。但在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得到部分学生的支持。

不同的”问题”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他们的要求不能一次制定的太高,要循序渐进,让他们每次对新的目标都觉得触手可及,他们才会为此而努力。

在班级管理中,用这种貌似“不公平”的教育方式去激励学生,班委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问题”学生也能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老师做每一件事情都在为他们考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次一点点的区别,一点点的照顾,学生都能感觉到,也许他们仍然会装作无所谓,但在他们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点的变化。

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转变”问题”学生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问题”学生,是每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问题”学生的转变,于生、于家、于校、于国,利之所在,“问题”学生的转化,势在必行。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要我们以此为准则,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