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陪伴学生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1

让爱陪伴学生成长

①卢琴② 李瑞涛

山东省昌邑潍水学校

摘要:热爱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抓住每一类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用一颗火热的心,大面积的广布甘霖,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爱的力量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

关键词:爱心开启;爱心培养;爱心筑起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他还认为热爱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我国现代教育家斯霞的观点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那种溺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只有爱得深,才能对他们管得严。“严”要和“凶”严格区分开来,这界限必须掌握得有分寸。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所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抓住每一类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用一颗火热的心,大面积的广布甘霖,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爱的力量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

一、用爱心开启“后进生”的心灵之窗

您可以讽刺一切人,但您绝不可以讽刺您的学生,“后进生”也有闪光点,也有向上的欲望,他们就像田里的“弱苗”,更需要“阳光”。他们易遭冷落,受歧视,甚至打击,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必须以一颗真诚的心去温暖他们,亲近他们,用爱心唤醒他们的心灵。首先教师要关心“后进生”的精神生活,给他们创设不受歧视的环境。其次对“后进生“的缺点错误,不能一味地大发雷霆,要耐心教育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认识了自己的缺点并积极改正,就是好学生。第三发现“后进生”的优点,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学生就会感觉到老师在关注我,并暗下决心:我要认真努力,好好表现。

帮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和学生促膝长谈,在谈话中就能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就能知道学生的心里是多么美好、纯洁,自尊心又是多么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然而有时却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就要给他们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有了勇气,你等于成功了一半。希望加奋斗等于成功”等。用爱心去浇灌,用诚心去打动,用恒心去指导,争取使“后进生”更上一层楼,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些“人梯”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肠,荒原也会变绿洲。

、用爱心培养“中等生”的竞争意识

一般教师认为,班里的工作应“抓两头带中间”,这往往只注意了“两头”却忽略了“中间”。“中等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果“中等生”缺乏关爱,被忽视冷落,他们就有可能下滑,而他们当中实际有很多人潜力很大,还未被挖掘出来。

做好“中等生”的工作,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及时了解那些“中等生”的思想动向和精神需求,帮他们确立赶超目标,使他们认识到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能赶上“优等生”。老师偶尔句鼓励的话,如甘霖润他们的心,使他们心灵复苏,使冷漠变得热情。有句话不是说:老师给学生一块冰,那么他就给老师整个严冬;老师给他一枝花,他就给老师整个春天。对于“中等生”,老师要像阳光一样温暖他们,鼓励他们,从而使学生感觉到要为老师争气,不应让老师失望。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其健康进步,茁壮成长。

三、用爱心筑起“优等生”的远大目标

成绩优秀的学生被称为“优等生”,他们一般倍受人们的喜爱,“优秀生”的光环围绕着他们,老师也往往出现溺爱现象,忽略对他们思想教育。教师应该看到“优等生”虽然在学习方面优秀,但并不表明他们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优秀。他们的思想深处常常隐藏着疵点;他们身上常常表现出骄横、孤僻、目中无人、不热爱劳动等不良习气;他们大多虚荣心强,心理比较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受不了一点委屈。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和他们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性格弱点,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使他们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把目光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做“井底之蛙”。比如经常与兄弟学校进行一些友谊比赛(书法比赛、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诗歌朗诵会、口算比赛等)。

此外,针对他们的实际,还要锤炼他们的意志,引导他们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在思想政治方面,用仁爱之心换取他们的爱心,教他们团结互助,帮助后进同学共同提高,使其学会做人,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生。

师爱是学生成人的甘露和土壤,师爱是学生成才的灵丹妙药。每一位学生都是我们的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每一位学生,广施爱心,争取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优秀人才。正如孔子所说:“后进可畏也,焉知来者不如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