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油气储运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

王子健

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黄岛油库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石油、天然气和氢气都是极易燃烧的能源材料,这种材料的储运过程中存在诸多泄漏及火灾、爆炸安全隐患。我国是一个石油及天然气存储量相对较大的国家,氢能源使用量也与日俱增,但存储分布并不均匀,油气跨区域储运需求较高,油气储运工作中需使用高压、密闭等设备及管道,而这些设施设备在运行使用中如果发生泄漏再遭遇雷击、静电、明火就极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给周围环境、居民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也会给油气生产行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油气储运系统建设中必须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防火防爆、防雷及防静电部署,在运维管理中也应积极强化油气储运系统的安全防护效力。

关键词:油气储运系统 ;防火防爆 ;技术措施

引言

油气主要是指天然气、石油以及衍生产品,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资源需求和消耗大国,对油气的消耗量非常大,油气存储以及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事故,不仅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对于资源的使用而言,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1油气储运工程发展的历史

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管道工艺的国家,早在中国的汉朝,蜀中人民就已经开始使用“笕”,它是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作为原料,并在外部用麻布缠绕并且浇灌桐油制成,我们目前铺设的输气管线就是来自于此而发明的。到了现代,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发展管道工业的国家。美国分别于1865年及1886年建立了史上第一条原油输送管道和长距离输气管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天然气管道建设发展迅速。在北美、独联体国家及欧洲,天然气管道已连接成地区性、全国性乃至跨国性的大型供气系统。全球干线输气管道的总长度已超过140万千米,约占全球油气干线管道总长度的70%。中国最早的油气储运学科点是由清华大学在1952年建立。在近几十年为我国的石油石化等方面培养了大量人才,他们攻克了油气储运方面许多关键技术的壁垒并且在基础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到后来随着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高校对油气储运学科点的开设,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从此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活跃的全球科技方面的创新以及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进行,全球在经济结构方面也发生着变化。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并且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对于中国的油气储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油气储运是连接石油工程各环节之间的重要部分。特别是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作为石油工程里面关键环节的油气储运也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2油气储运事故隐患的危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油气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对于油气存储已经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部分企业在油气的储运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导致每年油气储运的事故仍旧在频繁发生。油气运输隐患是指在油气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其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是缺陷等,而导致油气的存储、运输、装卸等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危险源、有害的物质或者能量意外释放事故,因此常见发生的有火灾、爆炸等事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油气储运事故的隐患也有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社会安全现象,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事先对其进行分析,尽可能的降低油气储运事故出现的频率,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人员安全风险。

3油气储运过程中的防火防爆措施

3.1有效控制火源

明火火源是最重要的控制对象,明火其实就是在油气储运安全控制区域内产生或存在的加热用火、点燃用火、生产用火等火源,在油气储运罐区进行施工作业时如果使用电焊或者气焊技术就会产生明火,这是需要严格控制的,操作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罐区明火火源控制标准进行焊接作业,在焊接前还要根据需求申请动火许可证,并且在明火焊接施工作业前要对动火现场进行全面检查,之后还应确保明火全部熄灭才能离开,否则就可能留下火灾安全隐患,而在动火操作时必须由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动火生产现场进行监督,在生产操作完成后,管理人员还要对动火现场进行查验,一旦发现明火及时扑灭。除此以外,在油气储运安全控制范围内还应做好电火花的防控工作,因为生产用电气设备及装置在使用中出现老化或者解除不良等问题时就会导致电火花的出现,电火花也是一种明火火源,它接触到泄漏出来的石油、天然气或氢气就会发生火灾或爆炸,因此在油气储运管理中还应设置全面的监控设施对设备电火花进行监测。

3.2做好油气储运防静电工作

首先注意机油管路的控制。大量研究表明,贮存管线的直径与静电量密切相关,管道直径、速度慢以及由此产生的天然气静电放电能够有效降低。一般来说,存储电流标准为1m/s,注意起重机软管没有进入油中,以避免较高的利用率。二、如果存在两种不同的降水水,应净化线路中的空气和水,提高相应的流速,以减少静电放电;第三,根据运输路线、油质特性、油类类型等。,以科学的方式建立了最大流速。第二,防止静电释放。完全存储密封要求对存储状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忽略静电放电。但是,请注意,开口处的液体可能会导致静电放电,并且在发生静电泄漏时可能会出现静电问题。充电阶段,有效控制雪橇和油箱流动过程中液体的污染。还防止了低功耗石油产品中的静电放电。可放下的石油产品(例如b .导电性小于50ps/m的原油、成品油)应注意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控制油的流动速度,不接触空气,提高贮存装置浇口的密封性,从而实现静电放电的目标。

3.3重点储运设备加大维护和检查力度

油气储运设备是需要定期维护的,这样才能够保证油气储运设备始终处于高效工作的状态,这不仅能减少安全隐患,同时也能够提升生产活动效率。油气储运工程所包括的储运设备极多,对油气储运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为了保障维护和检查的效果,应当选择专业的人员针对同一类型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且定期抽查不同的设备,分析出油气储运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通过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对重点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确保油气储运工程的工作稳定性。

3.4对安全控制区域的可燃物进行科学处理

在油气储运工作中,由于泄漏渠道的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的控制难度相对较大,油气可燃性质加上可扩散能力强的特征作用下,就容易导致火灾的大面积蔓延,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强化检验检测工作效力,对油气储运系统运行装置与管线中的泄漏问题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储运设备的密封效果,提升油气储运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并且要采用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可燃性气体聚集,因为越聚集越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储运系统运行中要通过技术手段对泵房及一些特定孔洞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监测,一旦出现油气浓度超过安全线的情况就要立刻进行泄漏源的查找,并使用通风设备将油气驱散,以防由于油气大量聚集在密闭空间而发生爆炸。而在系统设计时要根据空间油气聚集的安全评估分析情况设置通风设备,以防可燃气体聚集带来火灾爆炸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火防爆安全是油气运输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与石油行业发展有着直接关联。由于油气运输过程以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存在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石油行业必须强化石油运输防火防爆安全的必要性,切实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完善防火防爆安全建设工作,加大对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提升运输安全程度,以此推动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炼鑫,杨浩勇.油气储运工程中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研究[J].化工管理,2019(35):66-67.

[2]韩亚松.油气储运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3):25-26.

[3]邢燕.试论油气储运过程中静电的产生与防范措施[J].化工管理,2019(32):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