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火灾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电动自行车火灾预防对策

符逢基

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琼海支队嘉积大队

摘要: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实用、便捷的特点成为大多数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管理和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公共安全的短板。与其他火灾相比,电动自行车火灾发展迅速,伤亡率很高。因此,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问题不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忽视。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火灾;预防对策

1电动自行车火灾情况分析

1.1火灾特征

电动自行车火灾具有蔓延快、有毒烟雾多、危害大等特点。居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公共走廊停车收费、楼内收费、居民家中收费等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1.2火灾形式

一个是火。目前,绝大多数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电动自行车停放期间,导致死亡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几乎都发生在电动自行车停放期间。二是冲锋火。从发生火灾时电动自行车的通电状态来看,大部分火灾发生在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中。第三,开车时起火。根据电动自行车在火灾情况下的使用情况,约有1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行驶过程中。

1.3治理难点

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治理效果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电动自行车库存量大,白天流动,夜间停车收费多,管理和调查难度大。二是源头难以控制。销售、使用假冒伪劣产品,擅自修改、取消限速的现象屡见不鲜。三是隐患反弹突出。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检查劝阻的同时,由于缺乏集中充电场所,疏散楼梯间充电、飞线充电等隐患仍然突出。

2电动自行车火灾原因分析

2.1劣质电动自行车流入市场

电动自行车的应用优势更加突出,使其在生产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由于相关规章制度不能及时跟进,一些厂家趁其入市不备,在生产中偷工减料,致使电动自行车达不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在实际生产中,这种劣质电动自行车大多处于抢修期,使得电路敷设不正确,没有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而且大部分原材料都是劣质塑料,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线和框的质量问题导致自燃现象。因此,相关人员在购买电动自行车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质量最好、有相应证明的产品,不能一下子就选择劣质车辆,这样会造成安全隐患,给自身的安全和财产带来危害。

2.2储存场所线路拥挤

电动自行车起火最常见的原因是线路拥挤,存放场所缺乏安全控制措施。由于体积大,用户不能带回家充电,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经常选择将车停在居民小区楼下,即集中收费的位置。由于电动自行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耗电量也随之增加,所以原有的线路很难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由此产生了私用线路的问题。在这次作业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外面的线路越暴露,线路就越拥挤。当线路穿越高温时,可能会引发火灾问题,特别是在雷雨天气,还会导致线路导通问题,引发重大火灾事件,不仅会造成电动自行车的损失,还会威胁到所有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要尽最大努力管理好小区专线情况,严格控制车棚停车数量,增加停车点,满足群众对电动自行车停车和充电的基本需求。

2.3电池和充电器故障

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不难发现,在具体的火灾事故发生过程中,主要原因是电池和充电器的故障导致电动自行车起火比例较高。在其具体应用中,电池和充电器是其主要的供电设备,也是其交流触点的主要部件,因此在应用中电动自行车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一旦出现线路故障或老化问题,就会导致一定的火灾事故。因此,我们应该测试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和充电器。一旦发现问题,要选择有专业技术的厂家进行维修,并及时更新老化线,确保其使用安全。另外,电动自行车在给电池充电的过程中,也要选择质地柔软、绝缘性好的线路,以免线路磨损,影响通过线路直径传递电能的基本需求。同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私拉电线或乱接电线的问题。

3预防措施

3.1加快集中充电设施建设进度

随着电动车使用量逐年递增,目前集中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明显跟不上电动车增长的速度,由此往往导致出现建设“真空地带”或“入不敷出”的情况。同时,充电设施从建成到投入使用的时间跨度较大,在协调接电、手续办理等方面也往往存在困难。因此,对于各地方政府,以及消防部门等相关单位来说,应该按照“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合理选择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进一步推动集中充电柜建设,从根本上促进违规充电问题的解决。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经摸排调研,全区使用电动自行车的居民小区约600个,电动自行车约有7.2万辆。对此,北京市西城区消防部门组织各相关单位拟试点建设1000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柜(截至2020年9月,已完成约500个)。具体来说,一是推动相关部门在居民住宅区、平房胡同区建设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二是针对拟建、在建的住宅小区、居民楼院等居住类建设项目,与住建部门协调,由其督促指导建设单位规划配建电动车集中充电点。三是针对已投入使用的建筑、住宅小区、居民楼院,组织、鼓励其主管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小区管理单位,在有条件的地方修建电动车集中充电点。对没有物业及主管单位的居民楼院,依托街道办事处分区域统一规划选址、集中建设。

3.2借助科技手段治理不安全行为

电动自行车在公共楼道停放充电、楼内飞线充电、民众家中充电是常见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在实践中,想要劝阻民众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室外充电,避免带入高层建筑内,常规的消防宣传工作通常作用并不大,因此对于消防部门来说,应积极借助科技手段来治理这些不安全行为。例如,北京市西城区消防部门选取展览路街道试点建设了一项“黑科技”——电动车禁入楼宇系统,通过“技防”代替“人防”,有效提升了楼宇消防安全水平。具体来说,电动车禁入楼宇系统主要是依托电梯智能摄像头,主动识别禁入电梯轿厢的电动车,并通过显示屏和语音对乘客进行提示,发出阻断关门信号,将视频记录自动推送至物业管理单位,以便工作人员进行制止。同时,该系统可自动“剔除”婴儿车、轮椅、自行车等类似车型,实现百分百识别电动车,有效避免误报漏报。目前,北京市西城区消防部门针对此系统,正在积极总结经验,拟在评估完成后将其推广至全区所有高层建筑。

3.3狠抓综合治理

各地基层消防部门应积极联合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通过开展经常性检查,督促物业及主管单位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小区管理单位加强防火检查和夜间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在居民住宅的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区域违规停放电动车及充电行为;同时推进各相关部门加大对居民小区、出租房等重点区域的检查力度和频次,加大对违规停放电动车、违规充电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且要严防整治过后出现反弹。

另外,各地方还应依托工商产品质量等相关部门,积极依法查处违规销售、储存、维修改装电动自行车行为。

3.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消防部门应扩大宣传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电动车安全存放、充电常识,引导群众购买、使用符合标准的电动车。例如,面对面讲解电动自行车违规存放、充电的火灾危险性,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教育群众遵守消防安全法律法规。

结论

总而言之,对电动自行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广大应用者应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控制意识,在选择购买该类产品时要注重其质量,并检查其是否具备安全防伪的标识,确定其是不是正规厂家生产,要对其进行技术审核,同时在应用中还要规范其操作能力,在进行充电时要依照说明书中的正确方式进行,保证其充电时间的充足性,还应在最佳的环境或是地点给予充电,避免和预防火灾事件的发生。此外,在应用电动自行车期间,还应注重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进行合理维护,确保和提高电动自行车应用的安全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饶球飞,李善麒.电动自行车火灾原因分析及火灾调查技术要点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9(10):65-67.

[2]董海友.一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调查的体会[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9(03):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