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4

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情况分析

叶尔肯 ·仨各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少数民族农民在市场就业的过程中,限于自身的语言和思想上的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亟需予以改善。鉴于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就业情况为研究方向,以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情况展开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结论:

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数量较为庞大,主要就业行业集中于服务业和自主私营两个行业,在当前的就业中存在着就业选择面少、就业保障缺等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分别为客观层面的户籍制度限制;就业市场需求不足;政府提供培训不足以及主观层面的受教育程度低;语言障碍;思想障碍。针对当前就业不乐观的现状,需要政府部门改善现行户籍制度、拓宽就业市、提升培养力度,同时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培训、努力克服语言障碍,敢于创新,以改善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现状。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就业情况

引言

呼和浩特市是我国某西部自治区的都会城市,在城市的人口组成上,除汉族外还有诸多少数民族定居,同时也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到呼和浩特市就业,但在既有的一些研究报告中显示在呼哈浩特市就业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在就业情况上并不乐观,亟需得到有效改善。鉴于此,本文选择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就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另一方面,本文还基于调查结果切实的提出了一些改善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情况的措施,因此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农村地区少数民族人民也开始到城市谋求生活,继而诞生了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同时这一群体并不是只在中国存在,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存在。

本研究展开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法。

1 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现状分 析

1.1 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情况概述

呼和浩特市是我国西部某自治区的首府,同时也是我国十分典型的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呼和浩特市作为一个首府城市,因为在交通运输以及薪资待遇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到呼和浩特市内就业,而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少数民族农牧民工。本文所选择的呼和浩特市农牧民工聚集点,2017年末统计数据显示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数量便得到8587万人,同时在这些流动人口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数量处于年年递增中,尤其是蒙古族在呼和浩特市流动人口的占比上更是接近3成,是呼和浩特市内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者1

这些少数民族农牧民工为呼和浩特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是呼和浩特市在近些年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劳动力基础,但是在少数民族农牧民工为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带来重要帮助的同时也对呼哈浩特市的交通情况、社会治安等造成一些影响,尤其是在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的就业部分更是出现了诸多问题,亟需予以改善。

1.2 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

本节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就所调查的120名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予以阐述:

(1)就业选择面少

基于调查调查结果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首先呈现出的问题为就业的选择上很少,如图2-1所示为调查问卷关于就业类型的调查结果。从图2-1所揭示的信息可知,在所调查的120名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中有66名都是从事餐饮业,在占比上达到了55%,其次为建筑业,在占比上也为两成,此外还有12%是个体私营,13%的其他。简言之在餐饮业和建筑也便集中了超过七成的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说明了当前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所面临的就业选择面问题。

而在笔者后续的访谈中在“你认为目前在A的就业情况怎么样?”一问题时,基本上所调查的7名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都表示了就业选择面小的情况,如下为访谈记录节选:

笔者:你认为目前在呼和浩特市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少数民族农牧民工A:工作机会比农村多,但是基本上都是餐厅服务员、建筑工人,有技术的也可以自己开家餐馆,其他的岗位很少。

少数民族农牧民工B:不是很好找工作,我们都是村里一起出来的,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班,我们村还有很多做清洁工的,在大城市我们能干的工作不多。

从访谈结果观察,可进一步的观察出,目前在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部分所存在的选择面少的问题。

(2)就业保障缺失

就业保障缺失也是当前在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如图2-2所示为调查问卷关于就业保障的调查结果。在调查的120名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中,企业为其购买五险一金的仅有16人,占比仅为13%,而五险一金都没有买的则是由51人,占比超过四成,在三险部分有两成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有购买。整体而言,呈现出了十分鲜明的就业保障缺失的问题。

2 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客观原因

(1)户籍制度限制

从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上观察,户籍制度限制造成了就业培训不足,享受不到呼和浩特市政府和社区的福利,其首先体现在呼和浩特市现行户籍制度上的限制。在现行的户籍制制度上,对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聚集点就业情况的流动性产生了巨大限制,同时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等级差别,也变向划分出了不同身份阶层的人。

在笔者的访谈中关于“你觉得目前呼和浩特市户籍制度对你的就业造成阻碍吗?”一问题,从受调查者的回答中也体现出了户籍制度的限制。如下所示为访谈记录节选:

笔者:你觉得目前呼和浩特市户籍制度对你的就业造成阻碍吗?

少数民族农牧民工C:会。我认为就是因为户籍制度才会有农民工,城市户口工人和农村户口工人因为户籍问题,感觉先天具存在差异。

少数民族农牧民工D:会。城镇居民在就业机会上明显会比我们多,在社会保障待遇上也会更好一些。

从访谈记录也可进一步突显出了户籍制度对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的限制。

(2)就业市场需求不足

就业市场需求不足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为近几年我国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改革,导致制造业能够提供的岗位处于不断减少中,在宏观环境上呼和浩特市能够提供给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的就业机会本就偏少。其二为,呼和浩特市在提供给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市场岗位需求信息渠道建设上不完善,缺少针对于少数民族农牧民工的人才市场,政府部门建立的职介所上偏少,这些都导致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在呼和浩特市寻找就业岗位难度偏大,出现就业机会偏少的情况。

在访谈中关于“是否愿意参与到岗位培训工作中?”一问题中,访谈者均表示愿意参加岗位培训,同时对于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培训兴趣最高。如下所示为访谈记录节选:

笔者:是否愿意参与到岗位培训工作中?

少数民族农牧民工E:很愿意,只有培训了,掌握技术了采用高工资,但是自己学习学费太高了,我希望政府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低学费的培训。

少数民族农牧民工F:当然愿意,一般公司会在任职前简单培训一下,但是很多公司更希望直接招收已经接受过培训的面试者,希望政府部门能在这些帮助一下我们。

2.2 主观原因

(1)受教育程度低

除客观层面的原因之外,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一些主观的原因也导致了目前其所面临的就业困境,该部分首先便体现在受教育程度偏低上。如图3-1所示为调查问卷关于受教育程度的调查结果、如图3-2所示为调查问卷关于年龄分布的调查结果。从调查结果可知,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在学历和年龄上都偏低,尤其是在学历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服务业、建筑业,继而薪资待遇偏低的问题也就难以解决。

(2)语言障碍

在现代化都市的运营中对于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很高,而笔者在和所调查的7名受访谈者的交谈中,发现部分受访者在语言沟通部分尚存在一些沟通困难的问题。在访谈中关于“你觉得你的语言沟通能力对你的就业产生影响吗?”

3 改善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现状的措施

3.1 政府部门

(1)改善现行户籍制度

通过上文的调查分析可知,当前呼和浩特市所存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的造成了一些影响。鉴于此,需要呼和浩特市在我国“科学发展观”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政治环境下,努力改善目前呼和浩特市现行户籍制度。从经济、法律以及行政多个方面出发,积极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尽可能放宽呼和浩特市劳动力的流动限制。从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子女就业多个方面出发采取措施,予以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和城市工人一样的待遇,为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其进城务工的成本,继而改善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现状。

(2)拓宽就业市场

首先,呼和浩特市应当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大量承接东部沿海的制造业,增加呼和浩特市的就业岗位,在宏观层面上为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呼和浩特市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建设针对于少数民族流入的公共服务机构,并向少数民族农民免费开放,为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提供充足且免费的就业信息,让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在就业选择时有更多的面向;最后,呼和浩特市政府部门还应当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力度,对于当前市场的各种职业中介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工作,严格规定各项收费标准,并对于不法分子予以严厉打击,为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3.2 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自身

(1)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培训

在改善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情况部分,除了呼和浩特市政府需要积极的采取措施之外,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自身也需要通过自己努力的方式予以改善。第一步便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和学习工作中,通过上文的调查可知,在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中自费学习的占比只有3%,而通过访谈也发现其对于就业培训更多的是希望政府提供。而呼和浩特市内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工众多,要实现全面普及性的免费提供培训实际面不可行,且培训内容针对性也不足。因此要切实提升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的就业综合素质很大一部分还是需要依靠自己,在就业前、就业中均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

(2)努力克服语言障碍

通过上文的调查可知,语言障碍也是对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之一,上文提出了呼和浩特市政府部门提供免费汉语培训的一观点,但语言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可成,要切实提升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的汉语交流能力,还是需要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将学习汉语作为一个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汉语水平,以改善自身的就业情况。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在对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就业既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予以阐述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情况展开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结论:

(1)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即户籍在农村地区、从农村劳动力中分流出来的在非农产业从事雇佣劳动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就业弱势群体即因为个人、自然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遭受到各种不公平对待以及诸多阻碍,在就业的待遇、地位、选择、权利以及保障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一个需要获得援助的一个状态下的就业群体;

(2)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数量较为庞大,主要就业行业集中于服务业和自主私营两个行业,在当前的就业中存在着就业选择面少、就业保障缺失、就业待遇偏低、就业培训不足等问题.

希望本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及所提出的观点,可为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聚集点民工就业情况改善一定帮助,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伟民.袁蕴,康杰.四川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就业障碍实证分析——以四川省普格县为例[J].软科学,2014,(1):120-123.

[2]李湘刚.论少数民族农牧民工行政诉权保障[J].思想战线,2011,(3):65-69.

[3]王宁.昆明市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1080-1082,1088.

[4]Hu,J..The role of health insurance in improving health services use by thais and ethnic minority migrants[J].Asia-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0,(1):42-50.

[5]王宁.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28):65-69.

[6]王伯承.少数民族农牧民工社会流动堕距表现及原因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5,(6):89-94.

[7]Steve Kwok-leung Chan.Segregation dimensions and development differentials of ethnic encla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15,(1):82-96.

[8]HAYLEY TESHOME TESFAYE,JENNIFER DAY.Health visitors perceptions of barriers to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European migrant families[J].Community practitioner: the journal of the Community Practitioners’ & Health Visitors’ Association,2015,(1):22-25.

[9]徐莉.朱瑜.新生代少数民族农牧民工就业与社会支持——以武汉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34.

[10]王月英.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途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7,(4):41-42.

[11]刘成斌,童芬燕.陪伴、爱情与家庭:青年农民工早婚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6):54-60.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