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方式的延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方式的延伸

黄瑜

南宁市百灵路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

摘要:家校合作走向现代化是提高家校合作成效的必然要求,探索现代化的家校合作路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探索家校合作现代化的优化路径,首先要突出地方政府的宏观统筹地位,设立规章制度保障家校合作的开展,其次通过学校活动进社区、共建家校研学共同体、新父母课堂等创新家校合作组织形式,最后从家校合作监测评估数据库、家校合作资源共享化两个方面促进家校合作现代化。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代化;合作形式

引言

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校教育资源、产生教育合力。传统的家校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家庭,双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家校合作的进行。随着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传统的家校合作存在主体权责不清、合作形式单一、合作过程封闭等问题,导致家庭和学校难以发挥自身的参与活力。因此,本文从宏观统筹、组织形式、资源共享三个角度着手,根据家校合作的主体地方政府、学校、家庭,建立三级家校合作管理与服务队伍,组建地方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参与的家校合作管理队伍,探索现代化的家校合作运作模式。

一、突出地方政府的宏观统筹地位

2017 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1]。由此,我国从政策层面强调政府应该与家庭、社会等力量协同合作,提高育人质量。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因此家校合作也是地方政府教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地方政府具有公共财政支持、教育政策与法规给予保障、组织机构完整等独特优势,突出和发挥地方政府的宏观统筹地位和作用,能够促使家校合作朝着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 地方政府是家校合作的统筹者

传统的家校合作覆盖面较小,设立的家校委员会一般以学校、年级或班级为主。以家委会为主的家校合作组织与管理形式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导致家校合作较分散、封闭,常常得不到相应的保障。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 “基础教育实行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我国地区教育差异,地方教育治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设立家校合作的指导服务与监督管理组织,负责为本地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总体规划,根据地区家校合作的现实状况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不同学校造成资源浪费[2]。另一方面,家校合作从组织管理到制度制订,都离不开地方政府与学校的协同参与。因为完全由学校管理的家校合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所以,将地方政府作为家校合作的统筹者,是实现家校合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地方政府通过征询和回复与家校合作有关的民众意愿和意见,直接成为协同育人工作和家校合作的统筹者,随后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规章制度体系,为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1.2规章制度是家校合作开展的基石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教师负责的,在特定场所(如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管理制度的教育教学活动。家庭教育则以家庭成员为主要教育者,在家庭辐射范围内的教育活动。相对学校教育有特定的管理制度,家庭教育是比较随意、零散的教育形式。鉴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侧重点,家校合作需要有统一的管理队伍,以推动双方顺利、深入开展合作。传统的家校合作规章制度往往难以真正发挥规章制度的指导作用,而且家长对规章制度知之甚少,导致规章制度的作用被弱化[3]。为了弥补传统家校合作的不足,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现代化机制,从制度层面保证家校合作的规范化。地方政府为家校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对家校合作的有序开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学校能否有效组织家长、教师,联合社区,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对家校合作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地方政府先通过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帮助家庭、学校规范地开展合作,再由学校制订家校合作实施章程明确权责,帮助家长、教师明确自己的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地方政府也可以为家校合作提供系统指导,如开展家庭教育名师巡回讲堂,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疑惑、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从“家委会实施意见”到“家校合作中教师角色考核评价建议”“家长学校建立意见报告书”,充分说明了地方政府为家校合作现代化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和权威性的支持。

  1. 创新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

2.1 学校活动进社区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建设具有本国特点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学校与社区、社区生活融为一体;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形式相通相融,相互配合;学校社会工作理念成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都反映了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4]

南宁市百灵路小学也很注重与社区的合作。在2019年的春节期间,学校发起“学雷锋”活动,利用春节寒假期间,让学生进入社区,清扫社区垃圾、楼道的清洁以及清理楼道小广告。与社区结合进行德育活动,能让行善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2019年7月,学校1803班的同学们在锦绣社区庆“七一唱红歌 永远跟党走”的晚会中表演了《中华孝道》这一节目。2019年10月,1804班的何同学在锦绣社区举办的“庆祝国庆文艺晚会”中一展歌喉。与社区合作,能让学生接触社会面更广,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自信的精神。

2.2 共建家校研学共同体

有调查显示,母亲参与家校合作活动的比例较高,而父亲所占比例不足 20%。父亲角色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也是传统家校合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当母亲的时间和空间受限时,这种以母亲为主要参与者的家校合作活动将很难组织起来。但同时,由父亲参与的家校活动的效果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难得看到父亲参加家校活动的体验和感触;忧的是,有的父亲甚至不知道自家孩子的在校情况。暂且先不论家校活动的参与者是父亲好还是母亲好,我们都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和学校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家校合作方面的培训,不仅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还每次都是采取固定的组织形式[5]。鉴于此,共建家校研学共同体是家校合作现代化的有效形式,促使家庭与学校从伙伴关系走向紧密合作的共同体关系。

在2019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之际,南宁市百灵路小学师生在昆仑关举行爱国主义研学旅行活动,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学校邀请家长们一起进行。在研学旅行中与家长合作,能加深家长们对南宁市百灵路小学德育工作的了解,有利于促进家校共建,也有利于形成“家校教育共同体”。

2.3新父母课堂

新父母课堂,是共享家庭教育资源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都有,他们也都有各自的专业技能,假如学校能够与这些家长们合作,利用他们的技能优势,也能够为学校带来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家长担任阅读引导员、法律专业宣讲师、社会实践指导员、爱心心理咨询师等职务[6],在家长开放日中,也可以请有特长的家长为孩子们上课。家长们通过这些经历,会增进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了解,今后也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家校共育当中去。

结语:

总而言之,家校合作既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从教学活动层面来说,家校合作承担着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责任。从教育资源层面来看,家校合作打破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空间界限。家校合作现代化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既有利于家校双方提高权责意识,明确自身的权责,又有利于提高家校双方对彼此权利主体地位的认可程度。创新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家校合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能够激发家庭和学校双方的主体活力。从监测评估和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探索现代化的家校合作,能促进家校合作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清泉.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0(36):30-31.

[2]闫淑情,杨院.在线教学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36):43-45.

[3]李彦.家校深度合作 共育良好习惯[J].基础教育论坛,2020(36):80.

[4]徐浩斌. 构建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7.

[5]乔宏明,后广良.开展家校合作 促进高中思政教育协同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20(12):7-8.

[6]王华山.新父母义工进校园 共育更多彩[J].教育·读写生活,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