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

张琪 侯超新 孙雅婷

德州市水文局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经济也形成了同步性的提升,但是在区域性水资源保护方面却明显忽视。国内很多地方水资源和水土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只有将水资源和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结合,强化水土资源保护,才能够在生态文明建设下,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水资源;措施

引言

多年来,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水土保持的理念和技术等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在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只有在生态体系有效保护下,才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最终实现有效防控水土流失,实现生态健康发展。

1、水土保持的主要方法

1.1农业性措施

水土保持中可以引入农业性措施。比如在生产中黑土坡地可以改变顺坡的情况,形成水平性的横坡,目的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的肥力等。为了保证夏季雨水等进行排泄,可以将顺坡垄等改变为斜坡垄。保持倾角1°~2°,这对于进行地表径流排出,减少水土流失具有作用。在具有一定坡度的黑土区域进行农作物等播种,可以通过农牧作业实现在土地方面的深耕和休耕等,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能够保持水土。为了调高草场和牧场等生态的面积,可以采用围栏养殖的形式,形成在草场管理能力的塑造。

1.2生物性手段

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通过山区植树等,也就是运用树木和农作物等进行生物防控。增加土壤的地表植物等可以避免土壤直接暴露在雨水的冲刷中,对于水土流失可以有效控制。另外引入多种植被,能够促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采用多种植物种植以及进行交替耕种等,能够对于土壤肥力具有作用。采用人工种植等能够形成在植物绿化方面的覆盖,避免森林破坏等。积极的形成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是对于水土进行保护,在林木等方面需要增加在浅山区的水源涵养林,通过进行轮换方法等可以形成种植等方面的满足。

1.3生态环境方式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的作用明显,生态修复是进行生态重新建设,从生态演变的规律入手,能够在地表植被方面进行覆盖,在水土方面统一保持,促进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在河、湖、公园等区域进行营造,目的是通过植树等可以形成生态景观的构建。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体现防洪和排涝等功能,促进在河岸和湖岸等能够形成生态性塑造。陕西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水土保持,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果。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度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经过综合性治理以及进行生态重建等,取得了明显效果。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形成生态性补偿,从“大面积封禁和小面积治理”的角度形成水土保持路径,通过积极的执行,形成生态和水土保持的全面实现。

2、当前水资源及水环境中存在问题

2.1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不足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淡水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较低,是全世界主要的贫水国家之一。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加,在水资源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普遍浪费的现象,加剧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人类社会活动和工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在中国的工业用水量远高于世界平均用水量的情况下,对废水回收利用的效率却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而一些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自我净化功能的破坏,很容易加速水资源枯竭的速度。

2.2水土流失严峻

在一些地区,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在连续降雨或者暴雨中极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这些都导致了水土流失现象。植被遭到破坏,缺乏树木阻挡的情况下,水流中泥沙含量较大,土壤遭受严重冲刷后,水土已经无法自行保护,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根据调查,中国的水土流失多发区域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山体滑坡造成的水土流失自然现象和人为破坏的因素,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除了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人类生产活动中不合理的行为,例如:森林资源的破坏、不合理修路、采矿等行为,破坏了地表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从而引发了水土凝聚力降低,水土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农产品收益,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作用

对于节约用水措施对水的作用经常被称为水管理。是利用具体的节约用水措施来实际改变区域内的水量,采取科学合理的节约用水措施,减少实际水域的水流量,控制水资源中的砂量,从而减少水径流区的砂流量。遏制水流的时间也可以在实施土壤保持措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改善降水和调节河流的水泥生产,从而影响该地区的水循环。第一,工程和农业。为了实现地面收集的目标,应通过手工改变该地区的小地形,有效地增加土壤侵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减少土壤侵蚀,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同时降低侵蚀的可能性。因此,这些节约用水措施的效益明显下降,特别是通过有效减少水的冲洗、增加土壤侵蚀和有效解决土壤流失和土壤养分问题的高产措施。如果该区域的耕地不足,应选择小型措施来改善土壤侵蚀;通过减少种植面积,以适当方式增加土壤内的生物量、结构和土壤水容量。二、生物措施。通过生物措施改善环境,例如在有废水的地区建设森林,种植绿色和肥沃的草原,以增加当地力量,优化土壤结构,确保雨水不会受到冲洗和废水的保护。养护生物森林和草原时,可以利用树冠达到节约用水的流量。地砖通过雨水冲洗来提高土壤的抗御能力,以确保土壤不会因雨水而流失。此外,土壤地砖可以通过提高土壤的抗冲蚀性和防止土壤中的雨化物,充分利用其抗侵蚀能力。

对于水环境:节水措施对用水的影响通常称为水管理。它的运作方式与水类似。在水环境中吸收和转化人为和经济活动造成的危险物质方面,通过全面有效地保护水环境,提高该区域的供水质量。由于水污染的复杂原因和长时间的潜伏期,水环境保护更难控制,因为综合利用生物、技术和农业节水措施既能全面控制水的状况,又能长期保持脆弱状态,并能改善供水区的供水质量。

结束语

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会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较好的推动作用,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就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从宏观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理出线索,找到促进地方水土流失问题解决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让人们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璨,陈珂,刘浩,陈同峰,何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相关问题研究——以甘肃五县、内蒙二县为例[J].林业经济,2017,39(03):3-15.

  2. 杨文勇.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8):158.

  3. 胡凯丽.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下的水土保持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4387-4387.

  4. 赵亨.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8):69-70.

[5]高凤阁.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信息化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9(1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