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输液的危害及措施

/ 2

过度输液的危害及措施

唐丽媛 孙蓓贝

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威海 264200

1832年临床医学上开始使用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方法上来说,这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静脉输液指的是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或注射型药物,从而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在我国,从广义上来说静脉输液还包括抗生素中药注射液,静脉营养液等药物的输液。静脉输液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最快速度的达到见效的效果,但是静脉输液可能会引发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以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及危害为研究内容,为我国静脉输液的管理提出改善的意见。

  1. 过度静脉输液的现状

静脉滴注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后一种给药方式,但是在我国近年来已经成为了医生和患者采用的首要的给药方式。在临床治疗上,静脉输液主要用来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昏迷或者脱水等不宜使用口服液或无法使用口服液的情况,当有一些药物无法口服,只能进行注射的时候,也会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但是在我国很多的门诊上,使用静脉输液治疗病毒性感冒,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输液的水平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过度输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OK就目前我国的静脉输液情况来看,使用率是在不断的增长的,但是输液的安全意识以及输液的规范化管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在临床医学上不合理的静脉输液的现象仍然经常可以看到,并且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医护人员缺少相应的监护。

1 过度输液引起的危害

1.1 不良反应

由于受到p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放置时间以及低速等方面的影响,静脉输液的产品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由于静脉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也相对比较多。根据我国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由于静脉输液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逐渐增多,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情况也在不断的增加。2006年的时候,由于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发生次数较多,因此鱼腥草注射液被叫停,尽管在临床上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情况逐年增加,但是相关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药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中药的药性相对比较温和,但是其成分相对比较复杂,在我国传统中药的使用过程中,大都是采用熬制的方法,将中药做成注射剂使用的时间不长,因此,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尚不确定。中药注射液由于收到原材料、生产环节等方面的限制,缺少同意的质量标准,因此稳定性与安全性相对比较低,因此,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比较高。

1.2 并发症

缺少完善的管理规范,过度输液可能会造成静脉输液的并发症的出现,宝阔血容量不足、外周水中、血流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有相关数据显示,在澳大利亚一所医院内,对其中780例静脉输液案例进行研究之后发现,有120例出现了血型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必须要加强临床静脉输液的相关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经过统计发现,在中国知网上搜索“静脉输液”和“并发症”的主题,能够出现3000多条相关的搜索结果,搜索到的文章大都是研究如何才能提高渗漏性损伤以及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这些检索结果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静脉输液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也能够反映出静脉输液的安全性的问题。对于大部分的静脉输液来说,其产生的并发症并不能完全的依靠医护人员的技巧来进行避免,更多的是需要医护团队之间的合作。首先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评估其是否需要进行输液处理。药师要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仔细的核对,护士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整个医疗团队相互监督,共同作用,完善输液管理的过程,遵守输液管理的规范。

1.3 社会影响

过度输液一方面能够增加医疗资源的指出,同时静脉输液还能回在很大程度上家具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过度输液还会导致医患之间的关系紧张。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有时候在进行静脉穿刺得时候可能会出现失败的情况,这时就容易遭到患者的投诉,使医患关系出现紧张的情况。由于静脉输液量的巨大,导致护理人员无法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管理,也会导致风险的增加。

2静脉输液的规范管理

2.1 静脉输液规范化管理的阻碍

静脉输液管理的规范化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阻碍因素,首先是患者缺乏对静脉输液常识的基本了解,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患者对于输液知识认知水平比较低,一般情况下很多的患者会认为静脉输液的效果比较快,甚至有的患者会认为,如果医生不给它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进行治疗,那就是医生不负责任,有的时候迫于患者的压力,很多医生会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其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静脉输液注射液的品种相对比较多,除了一些常规的药物之外,还有一些特色的中药注射液,其适应症相对比较广,因此如何对这些药物进行规范的话的处理,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

2.2 干预和改善过度输液的现状与措施

2.2.1 政府与医院管理部门的监管

静脉输液规范化管理可以参考国家卫计委对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来制定,2011年,国家卫计委就提出了对抗菌类药物进行专项的整治活动,各个医疗机构积极响应政策,医院相关管理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干预,因此在目前我国我医疗机构的抗菌类药物的使用率和强度都相对于与以前有了明显的降低。对过度输液现状进行改善,也需要政府建立有效的政策以及监管机制,各地的医院对其进行专项的整治活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由相关的管理部门来执行,对不合理输液的情况进行专项整治。

2.2.2 制定并执行静脉输液指南

对过度输液的现情况进行改善,首先就需要有规范的静脉输液指南,有了规范的规定,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静脉输液的管理规范化,从根本上使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保障。静脉输液指南,转化制定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静脉输液的适应症,静脉输液的流程、静脉输液需要量的计算、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监护任务以及出现并发症以后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提高静脉输液的管理水平,尽量的避免发生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


2.2.3 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对于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对其进行合理用药的宣传及培训,建立用药指南,使医护人员在开具处方的时候有章可循,制定静脉输液使用申请表当医生要开具静脉输液类药物的时候,需要按照要求填写申请表,并且要求患者和家属在知情书上签字,以此来减少患者及其家属主动要求进行输液的行为。

通过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能够掌握正常的生理状态和患者患病时的体液和电解质的状态,以此为依据来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静脉输液,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的时候,要对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严格的记录,对于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通过培训和教育,加强医护人员静脉输液的知识水平,从而有效的降低静脉输液的概率。

2.2.4 药师的审核、点评和干预

药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输液知识,加强静脉输液方面的审核,对于不合理的静脉输液处方进行干预,及配合医院制定静脉输液管理规范,严格把控静脉输液的适应症,能够通过口服用药的方法得到治疗的病症,尽量不进行输液治疗。

2.2.5 患者的教育

通过医院海报健康信息专栏等方式,向患者宣传静脉输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借助社会新闻媒体向大众科普静脉输液的常识,使大众能够认识到静脉输液的危害,尽量的减少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

3 结语

过度静脉输液可能会带来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以及医疗风险增加等问题,因此需要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加以规范,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静脉输液知识培训,尽可能的减少静脉输液的使用次数,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罗崇彬 , 李丽萍 , 方健 , 等 . 202 例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 今日药学 , 2014, 24(05): 370-372.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 国家食品

  2. 李伟煊 , 雷露雯 , 曾朝晖 , 等 . 运用 MTP 模式干预儿科门诊和急诊科过度输液 [J]. 今日药学 , 2015, 25(03): 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