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在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冰敷在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1. 苏雅能 林苏颜:通讯作者

  2.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急诊 福建厦门 36100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急诊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冰敷在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局部不良反应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77例尘螨变应性鼻炎行SIT治疗后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的患者67例,依据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冰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冰敷能够有效缓解SIT治疗后局部肿胀、皮肤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尘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冰敷

尘螨变应性鼻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鼻粘膜慢性炎性疾病,多认为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产生的一些列变态反应症状,患者多表现为比赛、鼻痒、发作性喷嚏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目前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在治疗期间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因此SIT致不良反应倍受关注[1]。冰敷是临床上用于消肿、镇痛的体外干预手段,本研究则分析其在SIT致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SIT治疗后不良反应患者7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3~16岁间,平均(6.15±0.37)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2.12±0.50)年;观察组39例,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5~12岁间,平均(6.41±0.62)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57±0.3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规范化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联合主治医生对整个免疫治疗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和内容,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疾病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及SIT治疗的相关知识,并且对患者鼻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按照既定的方案药物治疗并全程记录。(2)制定标准注射流程图。包括注射前肺功能监测、脱敏针注射及诊疗记录,注射后即刻反应和迟发反应记录等。注射结束后告知下次治疗时间,专职护士在下次治疗前通过短信、微信以及电话等形式进行通知。实时检测患者病情情况,监测患者肺功能、鼻阻力指标。(3)局部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注射毕需观察30min以上,叮嘱患者减少运动、避免接触相关变应原、饮酒[2]。出现局部反应后口服开瑞坦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冰敷干预。该组患者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后从-4℃冰箱中取出制备的冰块,敲碎呈冰块置入医用冰袋(规格:16cm×13cm)封口。先用单层干毛巾均匀铺在荨麻疹或水肿处,然后将冰袋紧贴于毛巾放置30min。冰敷时需加强观察,询问患者对冰敷的耐受性,若耐受性较差则采用短时-多次的方式,以免冻伤。

1.3观察指标

  1. 控制效果评估。治愈:荨麻疹、血肿等症状完全消失且没有对原发病治疗产生负性影响;有效: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明显好转,SIT治疗频次或剂量略作调整;无效:未打扫上述标准者。(2)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6065786eb4a9f_html_5ef16c70b2f55a3f.gif ±s)表示组间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与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SIT致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8

20(52.63)

11(28.95)

7(18.42)

81.58

观察组

39

29(74.36)

9(23.08)

1(2.56)

97.44

c2





5.198

P





<0.05

2.2 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症状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38)

4.85±0.74

7.25±1.05

观察在(39)

3.09±0.82

6.07±0.93

t

2.014

2.257

P

<0.05

<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幼儿群体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该症病程长、病情易反复,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还会对其家庭带来负性影响。SIT是WHO推荐使用的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注射逐渐增加量的变应原提取物,诱导机体出现免疫耐受达到治疗的目的[3]。但该种治疗手段周期较长,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易出现脱落现象。不良反应是导致脱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SIT致不良反应成为研究的热点。冰敷是常用于缓解生理应激反应的干预手段,早在《本草纲目》中便有冰敷治疗乳痈的相关记载;此外古希腊也有相关文献记载局部冷却能够缓解局部软组织损伤。本研究在变应性鼻炎行SIT治疗后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冰敷干预效果显著。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且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在SIT致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中实施冰敷可以提升治疗有效性,快速缓解不良反应症状。冰敷是应用比人体温度更低的物理因子对皮肤冷感受器进行刺激,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引发血管收缩,减缓局部代谢,抑制局部出血和炎症反应;此外有研究表示寒冷刺激会降低肌肉反应性,提高痛阀[4]。因此,观察组患者血肿、荨麻疹以及疼痛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终上所述,在特异性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中进行冰敷干预能够快速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康碧珠. 小儿变应性鼻炎粉尘螨检测与脱敏治疗效果研究[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8, 16(5):506-507.

[2]黄贇, 刘丽娟, 尹燕丹, 等. 标准化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的长期随访研究[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8, 13(2):17-20.

[3]庞冲, 梁洁琼, 刘传合, 等. 不同严重程度鼻炎患者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0, 35(2):142-146.

[4]张瑞杰. 冰敷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 饮食保健,2020,7(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