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浅议

张春华

新疆托里县第二小学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长久发展,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制定贴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优化和革新,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一、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渐进入汉语知识的世界是课程的本质属性,对此无疑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激活语言思维,从而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情感世界。例如,在“蝴蝶屋”教学中,教师可首先营造一个生动的场景:在阳光和花朵中,各种动物在跳舞,天空突然黑下来,麻雀和蝴蝶等动物躲藏起来。这时小蝴蝶躲在哪里?在这一课中,让我们一起为大家讲解……接着,以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方式,来使其特别注意到一些字词的发音,如“摇晃,多余”等等,最终引导他们理解文本。使他们能够体验到小动物热爱的同时,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二、课前的认真准备

建设高效课堂的前提是精心认真的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也包括备学生,此外还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选定。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制作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如果没有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也会失去头绪,一堂课下来不仅学生一头雾水,教师也浪费心力。以阅读教学活动为例,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设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事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深情朗读课文。由此可见,二者是呈递进关系的,只有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要求学生深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要遵守规则。再如,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对于较为的抽象文本,教师必须选择好教学方法和演示方法,诸如多媒体技术等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且具体地获得知识。当然,也可以选择启发或讨论法,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理解,并指导学生通过独立的合作和沟通来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怎样,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定教学方法,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无论是制定教学目标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要体现出对课堂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根据教科书和学习条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地接受新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表演”进课堂,引导“学习”经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文本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小学生在阅读时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亲密感。这也是语文课程和教材面向生活理念的基本体现,以求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自然生活体验。由于师生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有共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在理解文章时有必要融入生活,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当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和缺乏生活经验,一些教科书知识可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不容易理解和吸收。这时,教师就需要敦促学生通过演绎来激发情绪,引起共鸣,从而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四、丰富阅读材料,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教师要明白文章的阅读分析不仅是对学生汉字等语言知识储备的检验,还是对其语言理解能力的考察。因此,为了改善小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的文章分析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扩大阅读材料,使学生在充分的文章阅读中积累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技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阅读方式也可以稍微灵活一些。除了让学生独自阅读之外,还可以举行阅读会议,各自分享和讨论阅读经验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猴王出世》中,通过浏览,不难发现这是学生容易感兴趣的文本,因此老师可以结合本文内容,为学生进行适当地扩展。比如呈现《西游记》中猪八戒吃西瓜的片段,亦或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使学生将要认识和了解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此外,阅读方式可以是大声朗读,也可以将文本通过幻灯片播放,来进行齐读。总的来说,基于教材文本的扩展阅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快速理解课文内容,既充满趣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致和意识习惯。

五、多媒体激发想象力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多媒体成为了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辅工具,而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学到的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促进其理解的同时,更有助于发展其想象力。

例如,在《元日》中,教师可以播放“庆祝新年”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春节时的热闹场面,从而激发他们对于传统习俗文化的兴趣,并展开联想和回忆,谈谈自己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音频的方式来带领学生阅读古代诗歌,纠正一些字词的发音和情感表现,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某些字词的含义,例如“屠苏”,“曈曈日”和“新桃” ,真切地感受到人们在过新年和传统节日时的快乐。

六、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建立高效课堂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则是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基于师生平等,积极互动的原则出发,各司其职。首先,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准备。没有充分有效的提前预习,就很难实现理想的课堂互动。一般在教授新课程之前,老师会分配给学生一些问题。例如,在教授《黄山奇石》时,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奇怪的石头?文中又是如何描述这些奇怪的岩石的?通过这种课前预习,为课堂中学习文本奠定了基础,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使之有话想说。其次,师生必须把握好各自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如此才能够使互动变得合理有效。例如,在《宝葫芦的秘密》中,通过两个插图,在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开始和结束之后,可以巧妙设置一个悬念: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你想知道原因吗?通过简单的提问来进行过渡,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也就会更有动力进行深入地阅读,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从整体上照顾到每个学生,以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所有学生的有意识参与下,课堂效率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七、广泛联系生活,发展语言能力。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图片,来联系日常生活进行教学。例如,用图片展示一个小女孩喝水的场景,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主观表达,以便于学会用文字更好地表达自己。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用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当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如此才能够使其对学习更有兴趣,这不仅减少了教学难度,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初步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并养成属于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学习应该得到重视,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教师也应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科本质出发,来展开有趣且有价值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高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64.

[2]沈付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例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72.

[3]袁治军.关于新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