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不孕不育中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不孕不育中临床应用

赵康 范广来 * 赵丹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输血科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2

【摘要】目的:研究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不孕不育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接收的备孕妇女中随机选择1000例,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常规检查基础上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查,将其设置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不孕不育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不孕不育检查时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项目可更为明确受检身体状态,提高不孕不育检查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功能;不孕不育;准确率


孕育新生命是人类繁衍的重要环节,而受遗传、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孕龄期妇女无法正常怀孕,因此其身心健康均受一定程度影响。不孕不育的检查方法较多,男性主要为精液常规检查,女性主要有输卵管检查以及免疫抗体检查等方式,不同的检查方法的效果以及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血小板聚集功能与不孕不育有一定的联系[1]。基于此,本院进行了血小板聚集功能在不孕不育中临床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接收的备孕妇女中随机选择1000例,其中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34岁,平均显示为(27.73±2.33)岁,怀孕次数在0-3次范围内,平均(1.02±0.35)次,所有受检者均无心、肝等器官严重疾病,临床资料完整。所有受检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本次研究。

    1. 方法

对照组常规检查,方法:指导并协助受检者进行输卵管检查,包括有输卵管造影、监测卵泡发育等。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要求采集受检者肘静脉血,剂量控制为4.5ml,分别进行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聚集试验,前者取1.8ml血,并选择ED-TA-K抗凝,而后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记录血小板计数情况;后者取2.7ml,选择1:9的枸橼酸钠抗凝,要求预先进行离心处理,其中应设置离心转速为1000r/min,时间设置为10min,调整血小板计数在250-300(×109/L)范围内,而后在血浆中加入适量的ADP诱导剂或者是诱导剂AA,然后应选择血小板聚集仪进行测定,观察并分析光浊度变化情况,获得血小板聚集率,进而判断血小板聚集功能。

    1.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了两种检查方式下不孕不育的检出情况。

    1.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进行计数资料(n,%)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不孕不育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 1 两组检出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检出率

观察组

1000

38(3.8)

对照组

1000

17(1.7)

x2

-

8.245

P

-

0.004


  1. 讨论

不孕不育对女性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幸福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保证女性身心健康,夫妻应做好备孕措施,孕前、孕中积极到医院进行专项检查,明确身体情况,如有异常应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治疗工作;医院则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寻找出更为准确的检查手段,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

不孕不育受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男性女性双方身体情况、生活环境等,检查手段也多种多样,本研究主要以孕龄期妇女为对象,分析了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对不孕不育诊断的影响。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重要功能,其主要作用为生理性止血以及凝血,还可一定程度上保护毛细血管[3]。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在止血与凝血中,主要是通过形成血栓,释放凝血相关因子,而达成作用,进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也在病理性血栓形成中有着一定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女性怀孕后,机体中血小板会生理性增高,聚集能力也会一定程度上加强,以为后期分娩做好身体准备。有研究显示,机体中血小板聚集较强或者是其过度活化时,其会促使患者凝血功能大幅度增强,纤溶降低,最终可能导致不孕、复发性流产;同时可能促进子宫相关组织的血管中形成微血栓,并对血管内皮产生一定的损伤,进而影响子宫、胎盘等循环功能,进一步增加不孕以及复发性流产风险

[4]。所以说,医院可以通过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了解血小板功能,进而判断受检者身体状态,判断其不孕不育情况,设计对应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不孕不育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内容相符。

综上所述,在进行不孕不育检查时增加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项目可更为明确受检身体状态,提高不孕不育检查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蓉珍, 孔丽丽. 4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危因素孕妇血小板聚集功能监测指导用药[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v.29;No.245(16):96-98.

  2. 王鸿燕. 生殖免疫自身抗体对不孕症女性的诊断效果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4):709-711.

  3. 张颖, 楚鹰, 姚勇华等. 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小板COX-1与CO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 v.26;No.134(04):228-232.

  4. 何生燕, 鲜红. 胚胎反复种植失败不孕症患者血清抗凝血酶活性,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v.26(01):21-23.





作者简介 姓名:范广来 民族:汉 性别:男 籍贯:江苏沭阳

职称:副主任技师 出生年月日:1975.9 学历:医学硕士 研究方向:输血与生化单位级科室: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输血科